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微生物标准的定义,食品微生物标准组成,食品微生物标准的目的和应用,综合考虑制定和应用微生物标准的有关准则,标准中的微生物,抽样计划,方法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微生物饲喂水产动物,微生物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微生物改良水质,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溶藻,微生物诱贝类附着和工程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噬菌蛭弧菌及其微生物生态制剂在水生动物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2.1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2.1.1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概况严格地说,“微生态制剂”应叫“微生物生态制剂”。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符合国际通用的4大标准,即:(1)菌种标准: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生产菌种必须是正常微生物群的成员或其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微生物标准的定义、食品微生物标准组成、食品微生物标准的目的和应用、综合考虑制定和应用微生物标准的有关准则,标准中的微生物概况、抽样计划、方法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宏基因组技术在开发未培养微生物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可培养微生物占微生物种类99%以上,使得微生物的多样性资源难以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宏基因组是指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微生物环境中的基因组组合,直接分离未培养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克隆到可培养微生物中,最后筛选所需要克隆。综述了宏基因组技术在开发和利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养殖池塘污染底泥的围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通过测定上覆水的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底泥异养细菌数和反硫化细菌数等指标值,在野外实验围隔条件下比较了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FR-M)对污染底质的生物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包括:纤维网状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沸石和硅藻土(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标记为FC-M、 BC-M、ZE-M和DI-M组)。结果显示:固定化微生物对围隔内水质有间接影响,试验后期固定化微生物组(ZE-M、DI-M和FC-M组)的上覆水硝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C-M组和ZE-M组上覆水中的COD值显著低于游离微生物组(FR-M)和对照组,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有效削减了水底界面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与游离微生物或对照组相比,固定化微生物组(FC-M组、DI-M 组和ZE-M组)能更有效地降解底泥有机质。固定化微生物对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的影响明显,实验后期固定化微生物组((BC-M组、DI-M组和ZE-M组)的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游离微生物组,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围隔底泥的生物降解能力;固定化微生物对围隔内底泥异养细菌总数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其它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所致。固定化微生物对底泥反硫化细菌影响显著,与对照组和游离微生物组相比,固定化微生物(尤其是ZE-M和BC-M组)能更有效地减少围隔底泥反硫化细菌数。本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载体固定微生物技术能显著提高微生物对污染底质的生物修复能力,其中以ZE-M和BC-M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EM有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由整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的五大类微生物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EM有效微生物的生产方法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这些菌群在生长中产生的有益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但自然界中只有不到1%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获得[1],极大的限制了微生物相关研究。宏基因组学最早由Handelsman等提出,自环境样品中提取出含有的总微生物DNA构建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2]。宏基因组学方法共包括全宏基因组技术及16SrRNA片段扩增技术,通过高通量测序,打破了传统以培养为主的微生物研究方式,又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
正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的理想栖息场所是猪舍。病原微生物生存于猪场的各个角落,因此如何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与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笔者认为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与传播最的好方法是不给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之地和传播之路。也就是说猪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消毒制度,从而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  相似文献   

10.
2 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 2.1 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 2.1.1 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概况严格地说,"微生态制剂"应叫"微生物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促生剂在沉积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是各类污染物质的汇集库,在外源污染陆续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亟需对内源污染特别是沉积物污染进行有效去除。在沉积物修复方法中,微生物促生剂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环保、持续时间长、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重视。综述了微生物促生剂的概念及其修复沉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沉积物中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使其可被生物降解,调整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使其向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的方向发展;并归纳了微生物促生剂的应用现状,除直接投加微生物促生剂外,还包括微生物促生剂配方研制、微生物促生剂缓释技术研发、微生物促生剂与其他方法的联合使用等,梳理了微生物促生剂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促生剂在沉积物修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标准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中国与国际微生物标准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香港的水产品微生物限量标准,通过比对分析提出完善中国水产品微生物标准体系的建议。研究发现,各国的水产品微生物限量标准不尽相同,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同时要考虑自身的国情,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产品微生物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海水双壳贝类能够大量、快速富集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属微生物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至今已发现多种人类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与食用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贝类有关。对海水双壳贝类进行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制定贝类安全质量标准和贝类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对保障贝类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水双壳贝类常见致病微生物,以及贝类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特殊性,对国内外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中国在该领域的工作开展提出展望,以期为中国的海水双壳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与人类和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鲑鱼养殖产业的壮大和微生物学的发展,鲑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肠道微生物参与鲑鱼的营养调控和免疫调节,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鲑鱼肠道微生物的营养和免疫方面功能及影响肠道微生物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鲑鱼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吴毓群 《畜禽业》2000,(8):28-29
微生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是有害的,而有些是对人类有益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被发现是有益的。在动物养殖中,人们也开始使用有益微生物,以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同时保护人类食物链免受污染。目前日益为大家所接受的益生素,通称直接饲喂微生物,就是其中之一。直接饲喂微生物在养殖中被用于防止动物消化道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增进健康,促进生长。被誉为饲料抗生素的天然最有效的代用品。经过严格挑选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是对人和动物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可以避免如抗生素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和在动物肌体中存留的问题。另外,人们还广泛使用有益微生物于青贮中,以提高青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青贮饲料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系,主要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乙酸菌、梭状芽饱杆菌等,其中以乳酸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也是在青贮饲料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着重介绍了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的种类、选作微生物青贮剂的乳酸菌需符合的条件,阐述了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的作用机制、添加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对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同时需将现代基因工程、遗传工程技术引入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以开发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17.
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品质和安全评估上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全友  钱志伟 《海洋渔业》2003,25(3):157-161
食品品质和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预测微生物学应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日趋天然、多样和安全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学研究新领域,是通过对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受各种因子影响程度的研究,建立微生物数据库,使用计算机建模程序建立微生物生长、残存、死亡的数学模型,不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运用模型快速对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刘培孝 《水产科学》1988,7(4):42-46
微生物是生物的一大类,形体微小,大致等于或小于一毫米,繁殖迅速,构造简单,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用微生物(或工程菌)经分解、还原、转化、综合生产的动物所需营养物质,称为微生物饲料或发酵饲料。微生物饲料中的微生物多指细菌、真菌、酵母、微型藻以及部分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了2017年9月嘉陵江合川段利泽、渠江口、涪江口、草街4个监测点水样和底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结果显示:河流上下游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相似、有延续性,利泽和涪江口,渠江口和草街水体中微生物组成均呈现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组成与小区域水文环境相关,涪江口和渠江口水文环境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呈现相似;缓流环境更适应微生物生存繁殖,处于监测尾端的草街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环境影响因子中总磷、总氮和pH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出较大影响;水体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较为丰富,显示该水域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16S rRNA在海洋微生物系统分子分类鉴定及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6SrRNA序列分析作为微生物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已得到了广泛认同,随着微生物核糖体RNA数据库的日臻完善,该技术成为细菌分类和鉴定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文总结了16SrRNA作为海洋微生物系统分子分类鉴定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分析了用16SrRNA研究海洋微生物的进化关系,并且对16SrRNA在海洋微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