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造林基地,对9 a生飞播油松林设置4种间伐强度5 600(Ⅰ)、4100(Ⅱ)、3 700(Ⅲ)、1 830(Ⅳ)株.hm-2的林分密度调整及对照8 000(CK)5个处理。5 a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差异,研究不同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植被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间伐改变了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保留密度不同,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各异,灌木层优势种由中旱生物种向中生生物种更替。随林分保留密度的减小,林下植物种替代速率加快,生物量增大。运用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标评价间伐效果较生物量理想。飞播油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峰值出现在郁闭度0.8~0.9,郁闭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适宜强度的间伐是实现飞播油松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地位级Ⅳ、初植密度8 000株.hm-2的9 a生飞播油松幼林,密度选择4 100株.hm-2左右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相似文献   

2.
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管理方式32年生时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以间伐后保留密度为1 200株·hm-2的林分最高,1 620株·hm-2的林分其次,600株·hm-2的林分最低;径级分配状况差异明显,随着林分经营密度的降低,径级分布向大径木的方向偏移;不同规格材的出材量高低与林分密度相关密切.分析不同密度管理方式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冠幅与胸径和最大密度等相关数学模型,得出培育杉木大径材的适宜主伐密度18指数级为1 005~1 382株·hm-2,20指数级为959~1 319株·hm-2,确定了不同径级适宜经营密度.表5参11  相似文献   

3.
对柳窿按9号的造林密度及整地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与造林密度互作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及抗风性的效应不明显.但密度对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却较大,是影响产量和抗风性的主要因素.综合林分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套种闽粤栲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培育杉木大径材,营建杉木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探索杉木林内套种闽粤栲的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以杉木林套种闽粤栲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套种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林木生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展开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林内林木生长良好,生长量得到提高,林分的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林分生物多样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得到加强,杉木林间伐最佳保留密度是600株·hm~(-2)。得出杉木林下套种闽粤栲的特性及其高效培育技术,为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营建针阔异龄复层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由3 000株/hm2减小至2 125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生物量及元素积累量分别由32种、1 108.49 kg/hm2、39.84kg/hm2下降至24种、1 091.57 kg/hm2和39.34 kg/hm2;林分密度下降至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增加至43种,元素积累量为40.12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元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 282.41 kg/hm2和102.60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3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达到最大值63种;林分密度锐减至1 150株/hm2时,林下植被的发育不同程度的下降;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对华北落叶松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由于种群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初始密度为3 0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只有下降到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才开始加快。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留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相似文献   

6.
密度调控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密度杉木林分林下植被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中林采用间伐进行密度调控,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提高,林下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土壤孔隙、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均表现为密度900株/hm2〉1200株/hm2〉1500株/hm2〉1800株/hm2,密度越小越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越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的  相似文献   

8.
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不同杉木密度的杉木毛竹混交林及其人工纯林进行调查 ,分析了纯林与混交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变化 ,以及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能 .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杉木密度为 1 80 0株· hm-2的混交林营养空间利用充分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及涵养水源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能力,恢复与建立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揭示马尾松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功能及林内物种多样性,以闽粤栲、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中各林木生长状况、林分各层的生物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450~6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林分各林木生长良好,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得以改善,林分的固土保水能力提高。总结出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的更新技术,为马尾松纯林改造与经营管理、指导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和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凋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蓄水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分生长,林地凋落物层逐渐发育,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水文功能逐渐提高。依据林地总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的大小,不同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近熟林(2152和244 t.hm-2)>中龄林(2010和227 t.hm-2)>幼龄林(1883和186 t.hm-2)。近熟林土壤的水源效应显著高于幼龄林。  相似文献   

11.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密度组Ⅰ(900~1 500株·hm-2)、密度组Ⅱ(1 500~2 100株·hm-2)、密度组Ⅲ(2 100~2 700株·hm-2)、密度组Ⅳ(2 700~3 300株·hm-2)设置标准地,进行林下植被层基本特征调查和土壤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灌草层平均高及草本层平均盖度均为密度组Ⅱ最大,灌木层平均盖度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密度组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为6.53~9.84 t·hm-2,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密度组ⅡⅢⅠⅣ,但不同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密度组间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及全K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为密度组Ⅱ最大,其它土壤性质指标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依次为密度组Ⅱ(0.658)密度组Ⅲ(0.378)密度组Ⅰ(0.326)密度组Ⅳ(0.261)。因此,飞播马尾松林分密度控制在1 500~2 100株·hm-2,有利于林下植被层的生长发育和土壤质量的提高,促进林分的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密度为2 617株/hm2的林地土壤体积质量较小(1.14g/cm3),总孔隙度较大(62.57%),有机质含量较高,为1 367株/hm2林地的1.63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1 251.40t/hm2)。【结论】油松人工林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使林地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为2 617株/hm2左右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第1茬林分密度对2茬2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林场一片29年生第1茬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第2茬杉木林的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杉木林分密度与第1茬林分蓄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茬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茬杉木林,其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的生长量最低.第1茬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不利于对土壤性质具有改良作用的林下植被的发育,导致林地土壤容重显著增大,引起第2茬杉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对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其对地力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立地管理措施.前茬林分密度过大(密度超过1500株·hm-2)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保留密度秃杉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状况,对保留密度分别为1600株/hm2、1800株/hm2和2000株/hm2的秃杉人工林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留密度越大,秃杉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越小,林下植被的种类也越少,植物多样性指数越低。其中以保留密度为1600株/hm2的秃杉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最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30年生不同林分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杉木生长存在影响,密度为450、540和630株.hm-2的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26.69、23.46和22.50 cm,差异显著,平均树高分别为20.33、18.78和17.29 m,差异不显著。从单株材积、蓄积量、出材量和出材质量看,林分密度以450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16.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材料,对1.5~4.5 a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树叶和活枝外,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5、2.5、3.5、4.5 a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0.64、28.70、42.15、75.45 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951、16.357、17.145、21.554 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林龄增加,干材、干皮和枯枝的组成比例增加,树叶、活枝、粗根和细根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位指数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4与16地位指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调查资料,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8、16、2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随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16地位指数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14地位指数.若以单株生物量为目的,14地位指数立地造林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低200株.hm-2左右;若以林分总蓄积量为目的,则14地位指数立地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多700株.hm-2左右.在14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可考虑提高初植密度以期获得最大的林分总蓄积量,而在16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则应选择较小的初植密度以获得优质干材.  相似文献   

19.
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杉木毛竹混交林各经营模式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经营模式中以杉木密度为2400株/hm2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上部分总持水量和林地土壤贮水量都大,具有较大的初渗值(79.55mm/min)和稳渗值(27.39mm/min)。  相似文献   

20.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的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分不同结构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0~40 cm)>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及渗透性能均高于巨尾桉,但林下植被层则呈相反趋势.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1 852.82和1917.72 t/hm2,林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总价值分别为1 241.39和1 284.87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