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蔺的特性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较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马蔺的自然分布、形态特征、生物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药理学特性以及细胞学特性,同时阐述了马蔺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马蔺种子的种皮具有机械物理阻碍,因此,其具有深度休眠的特性,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试验采用热水、碾压、酸蚀、碱蚀等方法处理马蔺种子的种皮.试验结果表明,碾压处理、酸蚀处理、碱蚀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效果(P<0.05),其中以碱蚀处理种子20h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马蔺种子的休眠特性及提高发芽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草业与畜牧》2010,(4):18-19,38
对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及体眠因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存在休眠现象,属综合性休眠;磨破种皮、赤霉素浸种、浓硫酸浸种均能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浓度为75×10-6 的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用浓硫磁浸泡马蔺种子,最适处理时间为1h,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张英 《四川草原》2010,(4):18-19,38
对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及休眠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存在休眠现象,属综合性休眠;磨破种皮、赤霉素浸种、浓硫酸浸种均能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浓度为75×10-6的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用浓硫酸浸泡马蔺种子,最适处理时间为1h,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水培法,探讨了低浓度Cd(15mg/L)和高浓度Cd(100mg/L)处理对马蔺植物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马蔺幼苗株高、地下部鲜干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可促进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DA,SOD和POD活性增加。高浓度Cd对马蔺幼苗株高、叶绿素a、b及地上鲜干重均存在显著影响,地下部鲜干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虽低于对照(0mg/L),但没有显著性差异;MDA,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加。低浓度Cd和高浓度Cd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较对照均增大,且叶绿素b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a。高浓度Cd处理下马蔺对Cd的转移系数大于低浓度的,但均0.5,根系富集Cd的能力达75%,说明马蔺具有较强的耐Cd特性。  相似文献   

6.
马蔺不同生长阶段嫩叶POD和EST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11份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的2个酶系统22个同工酶位点,分析马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11份马蔺种质叶片共有13种POD酶带,9种EST酶带,其中,基本谱带8条,特征谱带4条;与生殖生长阶段相比较,马蔺营养生长阶段E...  相似文献   

7.
我县养兔能手马兴芳,经过长期观察摸索,认为给家兔添喂马蔺,可以防治球虫病。 1983年,她饲养比利时兔、黑丝兔等1500只,喂马蔺,方法是:每只每次喂干马蔺约100克,每天2次。球虫病的发病率不到5%。对病兔结合土霉素等治疗,治愈率在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马蔺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蔺(Irislactea var.chinensis)也叫马莲、马兰花,属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分布范围很广.马蔺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广泛的生态环境,具有耐涝、耐盐碱、耐践踏、耐贫瘠、抗病虫害强等特点,可作为盐碱地改良、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护坡、公园和路旁绿化的地被植物和花卉.另外,马蔺的根、叶、花、籽均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蔺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设计探索正交试验和细调正交试验以确定马蔺(Iris lacteal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浓度,从dNTP、Taq酶、Pri mers、Mg2+4种因素对马蔺I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得到适合马蔺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 0.3 mmol/L、Taq酶1.5 U、Pri mers 0.4μmol/L、Mg2+2.5 mmol/L以及1×buffer和50 ng模板DNA。通过对马蔺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这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2℃。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马蔺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探讨(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蔺(Iris 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别名马莲、马兰、马兰花,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花、种子均可入药[1]。该种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等20多个省区,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和园林绿化等[2,3]。马蔺种子具有很深的休眠,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当年播种出苗率低的现象,次年出苗率也不足30%[4]。关于破除马蔺种子休眠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最终发芽率均不高[5],或者虽然得到了较高萌发率,但需要时间较长[6],李苗等[5]通过物理、药剂以及低温层积处理的单一或综合处理方法处理马蔺种子,得到的最高发芽率为14%,郭瑛等[6]对马蔺自然萌发试验表明其种子播种经过10个月的发芽率才达到73%,李志武[4]等研究发现,拌雪埋藏30d可使马蔺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3%-87%,但该处理方法只在常年积雪的地区才具有实意义。为了有效地破除马蔺种子休眠,促进其迅速、整齐地萌发,本文比较了机械破除种皮、酸蚀、层积等处理效果,探索可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蔺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CI质量分数分别为0(CK),0.3%,0.6%,0.9%的盐溶液对马蔺实生植株进行根际盐分胁迫,定期测定包括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叶绿素、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马蔺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马蔺对中度(O.6%NaCl溶液)盐胁迫表现出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居群马蔺抗旱性评价及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北方不同居群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模拟旱境胁迫-复水方法,于干旱胁迫0,5,10,15,20,25 d和复水后5 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SPAD值、相对含水量(RWC)、植株相对生长率(RGR)等生理与生长指标,利用欧氏最大距离法聚类分析划分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3个抗旱级别,研究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显示,在连续干旱胁迫下,3个抗旱级别马蔺种质材料的REC、Pro和MDA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于胁迫前20 d三者间REC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5 d时,呈显著差异(P<0.05);于胁迫前15 d 三者间Pro、MDA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0和25 d时,差异均显著(P<0.05)。3个抗旱级别种质的叶绿素SPAD 值和RWC呈逐渐下降趋势,降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分别于胁迫到20和25 d达到显著差异(P<0.05)。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马蔺种质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野生分布的23份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对迁移率(Rf)为0.041~0.515的位点处,共有30个位点检测出谱带,谱带数为5~9条,其中BJCY ML004和BJCY ML024谱带数最多(9条),而BJCY ML001、BJCY ML018、BJCY ML021、BJCY ML029谱带数最少(5条),表现出谱特征差异较大,说明POD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检测。POD同工酶相似性系数值范围为0.516~1.000。BJCY ML004和BJCY ML020之间相似性系数最小(0.516),BJCY ML028和BJCY ML031之间相似性系数最大(1.000),其他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548~0.968,说明来自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有极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当相似性水平为0.71时,可将参试的23份种质材料划分为4个一级类群,也充分反映了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与其地理分布和生境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北方5省区不同居群的23份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Fisch.)Koidz.)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旨在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不同居群马蔺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迁移率(Rf)为0.041~0.875的位点处,共有40个位点检测出谱带,其中共有谱带8条,特征谱带15条,说明不同居群间马蔺种质间存在一定同源性,部分居群的马蔺种质会发生遗传变异。来自内蒙临河8号(BJCY-ML013)和吉林长岭19号(BJCY-ML028)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3726),亲缘关系较远;而新疆伊犁的14,17号和13,18号(BJCY-ML022,BJCY-ML026和BJCY-ML021,BJCY-ML027)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均最大(0.9839),亲缘关系较近,其他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4049~0.967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系数为0.79时,可将23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分布于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马蔺种质材料基本可聚为同一大类,表明23份马蔺种质材料与其分布的生态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对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的提取工艺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选出红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即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药材的10倍,乙醇浓度为75%,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2h。表明研究试验结果可靠,以优化的工艺所得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高,有利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比分析毛乌素沙地9种主要植被类型样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均为:马蔺群落>芨芨草群落>旱柳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沙柳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农田>中间锦鸡儿群落>流动沙地。随着土层加深,固定沙地油蒿群落、中间锦鸡儿群落、旱柳群落、芨芨草群落、马蔺群落和农田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流动沙地、沙柳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格局和有机碳含量相似,但二者变化幅度不同。在流动沙地上进行植被建设有助于土壤固碳,且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固碳效果较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强烈的人为干扰,以防止浅层土壤碳发生变化,维持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17.
乌兰布和沙漠草本植物的组成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集的植物标本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分析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物种种类组成及物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中共有草本植物232种,隶属于41科120属。菊科、禾本科和藜科是优势科;(2)草本植物的生活型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和草质藤本4个类型,乌兰布和沙漠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分...  相似文献   

18.
Acute necrosis of the ventriculus is a very uncommon lesion in birds. We describe a fatal case of acute necrotising ventriculitis caused by Rhizopus microsporus var. chinensis in a mature female eclectus parrot (Eclectus roratus). The bird presented acutely dull and lethargic, was vomiting and had bright green droppings, suggestive of acute heavy metal poisoning. It was treated with fluids and chelation therapy, but died within 12 h. Necropsy, cytology, histopathology and culture results demonstrated fungal invasion of the ventriculus associated with transmural necrosis, haemorrhage, acute inflammation and abundant R. microsporus var. chinensis and lesser numbers of Candida krus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