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揭示植物在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选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为研究对象,设置营养土组(CK)、轻度盐碱土组(LS)和中度盐碱土组(MS)3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强度下菊芋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盐碱胁迫强度下菊芋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出现增加。(2)各组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着盐碱胁迫强度的增加,菊芋叶片SOD、POD、CAT等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指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与同期CK组相比,盐碱胁迫150 d,LS和MS组S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2.13%和26.49%,LS和MS组CAT活性较CK组分别显著增加81.66%和92.38%(P<0.05),MS组POD活性在测定期间均显著高于同期CK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菊芋通过增加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激活抗氧化酶系统(SOD、CAT、POD)...  相似文献   

2.
玉米抗旱鉴定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综合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抗旱性是玉米在水分胁迫环境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生物化学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最终在植株形态和产量上的集中表现,因而在干旱条件下,根据冠比,植株高度、叶片大小、叶着生姿态,叶片及叶片的蜡、角质层厚度,雄穗大小和ASI等形态特征;叶水势、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细胞内SOD、POD、CAT、LOX、PEPcase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V-C、GSH和Pro的变化,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Δ1-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MvP5CS)高代棉花材料,比较田间干旱胁迫下转MvP5CS基因的T6代3个株系植株与受体棉花材料D5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从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转基因棉花比非转基因棉花植株更有利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生长。从干旱胁迫后测量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比较发现,转基因棉花植株的叶片颜色更绿;植株的主根更长,须根更多,更强壮;转基因棉花在单铃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棉花衣分等性状明显优于非转基因棉花;纤维长度和强度略有增加,马克隆值降低,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西瓜花叶病毒(WMV-2)两株系寄主的病生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沈阳农大植保系植物病毒研究室提供的WMV-2两株系WMV-2(1)和WMV-2(2)为试材,它们除寄主范围及在某示植物上有症状反应的差异外,亦导致其寄主的病生理反应不同。如接种到西葫芦叶片后,株系的强弱差别亦能反应到叶片叶绿素含量多少。光合作用强度、电导率及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等指标上,试验初步观察到WMV-2的两个株系其寄主病生理上,存在某些可以分辨的差异,WMV-2(1)对西葫芦叶片内叶绿素的破坏程度、降低光合强度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的程度等均大于WMV-2(2)。由此,作者等初步认为这些病生理指标可作为区分西瓜花叶病毒株系较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西农1043、陕253为材料,采用盆栽与水培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水分亏缺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及根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处理下,抗旱品种西农1043与水分敏感品种陕253相比,具有较高的光合和根呼吸速率、以及相对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水分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和根呼吸速率及苗期叶保护酶活性均降低;两种水分处理下抗旱性强的西农1043根呼吸所占光合的比例相对高于陕253。  相似文献   

6.
粉尘污染对黄帝陵侧柏一些生理指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受污染的黄帝陵侧柏叶的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及相对气孔扩散阻力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随叶片受污染程度的加重,其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和蒸腾强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相对气孔扩散阻力却相应增大;1-2年生枝条顶梢生长量明显下降,在测试的各项生理指标中,不同污染等级的侧柏叶与对照叶之间多具极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骆驼蓬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旨在探讨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植株生长量下降。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多裂骆驼蓬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强度增大,开始增加,然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升后降,重度胁迫下持续下降;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Pro)随胁迫强度增大积累增加。表明多裂骆驼蓬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呼和浩特地区油松种源试验地,选择10年前定植的来自乌拉山、贺兰山、宁城、沁源、关帝山和蒲县等6个种源个体为试验树,测定研究其与抗旱性有关的重要水分参数(π_O、π_P、RWC_(πP)、ROWC_(πP)、Vo/Va和dp/dψ)和光合、蒸腾速率等主要生理指标、径方差分析和模糊等价聚类分析表明,油松气候生态型的变异与其生理特性的变异有密切关系。不同气候生态型油松个体的水分生理特性的差异比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明显。光合和水分生理特性各项指标的聚类分组结果,与文献对油松气候生态型的划分区域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与棉花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新陆早19号进行干旱胁迫0、2、4、6、8 d及复水2 d处理,测定棉花叶片MDA、H_2O_2含量,SOD、POD、CAT等指标以及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棉花叶片活性氧含量、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复水后除H_2O_2含量外,其它均降到对照值;在活性氧含量最高时,抗氧化酶CAT和SOD的活性最高,以清除棉花叶片内过量的活性氧;棉花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干旱第8天达到最低,复水后恢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量子产量(Yield)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而降低,复水后不能恢复。说明水分胁迫下棉花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活性氧,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抑制棉花的光合作用,降低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0.
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盐碱土和非盐碱土充分混合,以土壤碱化度(ESP)2.41,13.67,25.67,42.30和53.13作为胁迫处理,测定了水稻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地上部干重、叶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累积量等生理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水稻生长,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水稻产量比非盐碱胁迫对照降低78.58%;随着盐碱胁迫增加,重度盐碱胁迫下,水稻四个生育阶段叶片电解质外渗率比对照分别高49.8%、45.0%、43.6%和34.3%,分蘖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高9.20%、59.40%、72.25%和83.12%,分蘖期叶片游离脯氨酸累积量在土壤ESP为42.30和53.13时分别比对照高87.71%和167.80%。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以营养生长期较为敏感,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敏感性降低;低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响应不明显,高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响应增强,适当增加土壤盐碱胁迫强度可以提高水稻生理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1.
草地作为半干旱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开展牧草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机制的研究,对于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选取半干旱区4种典型牧草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干旱及旱后复水处理模拟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牧草的形态、水分生理、光合生理等特征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水分胁迫下牧草地上形态指标(单叶面积、地上干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地下形态指标(地下干重、根冠比)则反之;复水结束后,牧草形态特征指标有明显的恢复,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出现了超补偿效应。② 水分胁迫下牧草水分生理特征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复水后逐渐恢复,复水14~21 d后基本恢复对照组水平。干旱条件下,2种豆科牧草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型;而禾本科牧草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型。③ 水分胁迫下,牧草光合生理特征也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轻微水分胁迫能够暂时提高豆科牧草光合能力;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叶片光合特性对干旱的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干旱胁迫,豆科牧草通过及时关闭气孔来减少水分散失,而禾本科牧草通过延缓气孔关闭牺牲叶片水分的方式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大豆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叶片中蔗糖、转化酶、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及转化酶活性,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脱落酸(ABA)对大豆叶片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ABA两处理在喷药后40天均提高了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除喷药后40d的取样期内...  相似文献   

13.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春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气晴朗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上午明显高于下午,且不同生育期峰值出现的迟早不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晚于净光合速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生长季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且同一个因子对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强度都有差异,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温度.受环境因子制约最为显著的生理指标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上午高于下午,乳熟期日平均WUE比灌浆期低46.2%,且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WUE的高低变化与降水量的高低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6个2a生板栗品种为试材,对干旱胁迫下板栗叶片中甜菜碱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降低,甜菜碱、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含量显著增加,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显著。综合分析所测生理指标,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华光、10-14、石丰、处暑红、燕魁、泰林20号。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植物抗病增产作用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世界稀土分布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重点是对增强棉花抗枯萎病的作用及其机理。内容包括施用后不同抗、感病品种棉株发病情况,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叶片呼吸强度和光合强度、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和茎形态解剖结构等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还探讨了稀土的农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长芒草(Stipa bungeana)、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i)、赖草(Ley-mus secalinus)、中亚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5种牧草叶片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根系可溶性糖(WSS)、还原糖的含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5种牧草各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赖草Pro含量呈先升后降变化,其它牧草呈不断上升趋势;长芒草和糙隐子草分别在放牧强度为1.05和1.50只/hm2时SOD活性最高,分别是不放牧的1.86和2.13倍,两牧草保护酶活性较高且协同性较好,MDA含量较低且增幅不大,WSS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中亚白草保护酶活性在放牧轻时居中但放牧重时变小,赖草POD活性与SOD和CAT无明显的一致性,反映在MDA含量上两牧草均上升显著,在1.50只/hm2放牧强度时分别是不放牧的4.68和3.89倍,WSS含量均不断降低;牛枝子保护酶活性相对较低,MDA含量最低且增幅较小,WSS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糙隐子草和牛枝子根系还原糖含量变化与WSS含量变化相同,其它牧草这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以上述生理指标判断各牧草的适宜放牧强度,则长芒草和糙隐子草放牧强度应不大于1.05只/hm2、赖草不大于0.45只/hm2、中亚白草不大于0.60只/hm2,牛枝子放牧强度可达1.50只/hm2。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植物体对干旱胁迫作出的响应,既有形态解剖结构上的:如叶片和根系的生长,排列和结构的适应;又有生理上的,文章概述了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瓜在和适应性,主要包括渗透调节,激素作用,膜系统保护酶。  相似文献   

18.
黄柳叶片对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通过离体叶片来模拟水分亏缺,对黄柳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以分析研究其叶片对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黄柳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较多,持水能力较强;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黄柳叶片的Pro含量增加,对黄柳均有渗透调节作用;黄柳SOD活性和POD活性增加,且与CAT进行了较好的协调作用,以减缓自由基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黄柳叶片中MDA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膜系统的伤害程度也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加剧。因此,在生理特性上,黄柳亦表现出了对沙地干旱环境的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常规、覆膜、覆草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明显影响了幼苗干物质的积累,无论施肥与否,覆膜种植模式下,玉米生物量最高。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覆膜种植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速率最高,但蒸腾速率最小。叶片耐脱水力测定结果表明,叶片耐脱水力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同氮素水平下,覆膜种植的叶片耐脱水力最强,其次是覆草,而常规种植最弱。不论施肥与否,覆膜种植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其次是覆草,常规种植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PEG渗透胁迫下3份大麦材料幼苗叶片抗旱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啤4号、哈瑞特和D- 22大麦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20%、25%和30%)渗透胁迫处理下大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Pro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PEG渗透胁迫模拟干旱对大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溶液浓度的增加,三个材料的大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下降,而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