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和性腺是刺参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为丰富其高值化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了刺参肠、性腺酶解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变化,分析了酶解多肽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体外清除效果。结果显示,刺参肠和性腺经生物酶水解后,水解度分别为53.63%和63.40%,酶解液中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4.62 mg·mL-1和5.01 mg·mL-1,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43 mg·mL-1和0.56 mg·mL-1。刺参肠和刺参性腺酶解多肽清除DPP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3.31 mg·mL-1和0.88 mg·mL-1,清除·OH的IC50分别为9.53 mg·mL-1和8.81 mg·mL-1,清除O-2·的IC50分别为6.42 mg·mL-1和3.22 mg·mL-1。刺参肠和刺参性腺酶解多肽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海带多糖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分子量和化学组成的海带硫酸多糖和褐藻胶的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探讨了海带多糖清除氧自由基活性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分子量为6~15 ku、糖醛酸含量20.4%的低硫组分F-A2清除自由基活性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高于大分子量的组分F-A和F-B,而高硫低分子量组分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非常低。酶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褐藻胶组分清除自由基活性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升高,明显高于其他硫酸多糖,说明硫酸根对低分子量糖与自由基的反应有阻碍,而多糖中糖醛酸含量越高,清除自由基活性越好。大分子量的海带硫酸多糖经铜离子和H2O2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以后,直接可以得到两个比较集中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Fa2(分子量为7 ku)和Fa1(分子量为1 ku),其化学组成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比较说明自由基首先降解糖醛酸含量高的硫酸糖片断,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形成的糖苷键很容易被自由基氧化降解,而高硫高岩藻糖部分不易被自由基水解,研究结果说明,海带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不仅与分子量和硫酸根含量有关,糖醛酸、岩藻糖含量和糖链上中性糖的组成对多糖的清除自由基活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硫琼脂降血糖、降血脂活性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通过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效果的研究评价了硫琼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模型和高脂饲料高血脂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硫琼脂设计动物试验,以测定的小鼠空腹血糖值、大鼠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清、肝脏的生化指标值研究硫琼脂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 硫琼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尤其对?OH的清除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及高血脂大鼠的TC、TG、LDL-C浓度,提高HDL-C浓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活性。  相似文献   

4.
蜈蚣藻多糖纯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蜈蚣藻多糖,通过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清除效果的研究,评价了蜈蚣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的分析,比较了TCA法和Sevage法脱蛋白的效果,利用Sephadex G-150柱纯化蜈蚣藻多糖,并分析了其部分理化性质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蜈蚣藻多糖对·OH清除率的IC50为4.62 mg/mL,对·O2-清除率的IC50为0.62mg/mL,具有体外抗氧化效果;Sevage法脱蛋白效果优于TCA法,蛋白脱除率达85.55%,多糖损失率为15.93%;蜈蚣藻多糖是一种以多糖为主、含有糖蛋白的复合物,其相对分子量的分布范围在3.5×105 ~1.2 ×105 Da.  相似文献   

5.
臭氧处理水在水产业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辛  杨玉民 《水产科学》2001,20(2):27-27
臭氧(O3)是氧(O2)的同素异构体,质量浓度ρ=0.5-1.0mg/L的O3处理水游离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具有极强杀菌能力,1min内可灭活细菌,病毒,而且O3极不稳定,在水中很快转化为O2,可增加水体溶氧,O3水灭菌效果相当于双氧水(H2O2),但其处理方法简便,成本远低于H2O2。  相似文献   

6.
海洋贝类提取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胎牛血清(FB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所诱导的大鼠VSMCs增殖模型,观察了海洋贝类提取物(ES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将培养的5-8代细胞接种于96孔板,除正常组加入含0.4%FBS的M199培养液外,其他组均加入含20%FBS培养液(或含50ng/ml bFGF的0.4%FBS培养液),同时给药组分别加入含有25,50,100μl/ml浓度的ESs,孵育48h后,以细胞计数,结晶紫染色及MTT比色法VSMCc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ESs各剂量组VSMCs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P<0.01)。ESs对20%FBS和bFGF所致的VSMCs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海参水煮液的冻干粉为原料,选取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酶解制备多肽,测定其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合成抗氧化剂TBHQ对比.结果表明,3种蛋白酶酶解制得的海参水煮液多肽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得的海参水煮液多肽清除·OH、O2-·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依次为8.565、6.658和2.015mg/ml,其对O2·的清除能力优于TBHQ.经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制得的海参水煮液多肽分子量分别分布在<2 500、<3 500和<1 000 D的小分子肽中.  相似文献   

8.
17β—雌二醇对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邴欣 《水产学报》2004,28(3):236-240
采用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的方法诱导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产生,注射浓度为0.05mg·g-1BW,诱导2周后取尾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进行血浆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对卵黄原蛋白特性基团磷、脂和糖蛋白的染色,确定了卵黄原蛋白在电泳图谱上的位置,开发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定性卵黄原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电泳结果表明,在0.05mg·g-1BW的注射浓度下,2周后17β-雌二醇诱导了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产生,并通过ELISA检测卵黄原蛋白的平均含量为690.2ng·mL-1,与对照组雄性金鱼平均含量为10.7ng·mL-1的差异极显著(P<0.01),比雌性对照组检出量285.5ng·mL-1高1倍多;17β-雌二醇诱导组雄鱼血浆钙离子和血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将贻贝棘尾虫衰老无性系(分裂2000代以上)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经H型强场磁化杯磁处理的无机液中培养;另一组做为对照组,在不经磁处理的无机培养液中培养。在喂食、温度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培养三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消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能力、脂质过氧化程度及脂褐素含量。结果表明,经磁处理的贻贝棘尾虫衰老无性系,其消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能力(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程度(P<0.05)、脂褐素含量(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根据Harmann(1956)的衰老自由基学说,本文从增强抗氧化能力的角度上证实了磁处理水在保持细胞活力和延缓细胞衰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 mg·L^-1、8 mg·L^-1和32 mg·L^-1)双环芳烃——萘暴露对环文蛤(Cyclina sin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丙二醛(MDA)生成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萘(32 mg·L^-1)在15 d内对环文蛤有很强的致死效应;在非致死条件下,随暴露时间延长SOD活性持续升高,CAT活力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AKP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生成量则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环文蛤应对氧化胁迫的过程中SOD和CAT呈现协同作用(R=0.439,P〈0.01),SOD和AKP表现拮抗关系(R=-0.571,P〈0.01)。在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方面,CAT和AKP可能较SOD发挥更大作用(R=-0.490,P〈0.01)。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03,27(1):38-42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鱼种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3.2、8.73、11.49、12.5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87、1.71、1.97、2.03mg·kg-1鲜组织。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胡子鲶体色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叶黄素含量的不同,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可有效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叶黄素适宜添加量建议为100mg·kg-1饲料(成鱼)或50mg·kg-1饲料(鱼种)。  相似文献   

12.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利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紫菜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并研究清除羟自由基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胰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比例、底物质量浓度、酶用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pH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及水解度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SephadexG-15凝胶层析法测定活性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胰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复合酶比例1.67,底物质量浓度20mg/mL,酶用量1.67%,pH 7.0,温度55℃,酶解4h,紫菜活性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6%,清除率为50%时的质量浓度为0.744mg/mL,分子质量大多分布于500~1500ku。  相似文献   

13.
4种海藻膳食纤维清除自由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和DPPH体系对江蓠(Gracilaria)、麒麟菜(Eucheuma)、马尾藻(Sargassum)、海带(Laminaria)4种膳食纤维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羟基自由基体系中,江蓠、麒麟菜、马尾藻、海带4种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5.2mg/mL、5.5mg/mL、4.4mg/mL和4.1mg/mL;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中,江蓠、麒麟菜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4.8mg/mL和5.3mg/mL,而马尾藻、海带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6%和42%;在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中,江蓠、麒麟菜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6%和26%,马尾藻、海带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4.1mg/mL和3.5mg/mL;在DlPIH体系中,江蓠、麒麟菜、马尾藻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1%、11%和26%,海带膳食纤维的IC50为6.2mg/mL。在各体系中,与相应的专一性阳性参照物对比,证明这4种海藻膳食纤维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再忠 《水产学报》2003,27(1):57-61
实验采用称量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性早熟前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HI)、肝脂含量(LC)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雌雄蟹的HI和LC在早熟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早熟个体低于未成熟个体。在性早熟前,雌雄蟹的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只是雌蟹中C20∶5n-3较高(P<0.05)。然而,对早熟前后的个体作比较时,发现雌雄蟹变化情况有很大差异:(1)早熟雌蟹中C16∶1n-7、C16∶0和C18∶0高于未成熟雌蟹(P<0.01),而C20∶5n-3、C20∶4n-6和C22∶6n-3则低于后者(P<0.01);(2)早熟雄蟹中C18∶1高于未成熟雄蟹(P<0.05),而C14∶0(P<0.05)、C16∶1n-7(P<0.05)和C20∶5n-3(P<0.01)皆低于后者。以上结果表明:雌雄蟹在性早熟前后存在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差异,且C20∶5n-3可能主要参与成熟蜕壳和膜的构建,而C22∶6n-3可能主要参与卵巢发育和卵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