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 mm且浓度达到80%~ 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菌丝体生长规律,为液体种子活力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分别测定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数量和直径、发酵液pH值、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摇瓶培养第8 d时,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9.7 mg·mL~(-1);菌丝球数量最多,为880个·mL~(-1);菌丝体平均直径最大,为0.809 mm;培养液中还原糖、氨基氮含量最高,分别为5.228、0.079 mg·mL~(-1);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69、2.11、15.02 U。摇瓶培养第10 d时,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酶活性为2.93 U。将摇瓶培养8 d的液体种子转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模拟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获得的菌丝球数量最多,达115个·mL~(-1),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达7.56 mg·mL~(-1)。【结论】双孢蘑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液体种子活力验证,判断第8 d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可作为液体种子用于发酵罐扩繁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有效指导杏鲍菇液体生产。[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量、CO2浓度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菌丝量与CO2浓度变化基本符合微生物增长的"S"型曲线。培养初期菌丝量增长缓慢,第4~8天快速增长,增长量维持在0.5 g/L以上;第9天后菌丝量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菌丝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培养后期菌丝量略有下降。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从培养初期到对数生长期,pH下降幅度不超过0.50。[结论]液体菌种发酵时间以8~9 d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发一种富含豆渣和杏鲍菇营养成分的新型豆渣杏鲍菇菌丝体饼干。【方法】 以豆渣固态发酵培养杏鲍菇菌丝体作为原料,研究豆渣杏鲍菇菌丝体、白砂糖、黄油、鸡蛋添加量对曲奇饼干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感官评定曲奇饼干,确定最佳配方。【结果】 影响豆渣杏鲍菇菌丝体饼干品质的主次顺序为菌丝体、黄油、白砂糖、鸡蛋;以面粉100%计,豆渣杏鲍菇菌丝体曲奇饼干的最优配方为豆渣杏鲍菇菌丝体6%、白砂糖32%、黄油46%、鸡蛋45%。【结论】 豆渣杏鲍菇菌丝体曲奇饼干的研制改善豆渣食品的口感,营养丰富,产品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了解规模化生产羊肚菌液体菌种生物量变化情况,通过测定液体发酵期间菌丝生物量、发酵液中溶解性物质总量(TDS值)和发酵液pH值,考察发酵液TDS值、pH值分别与菌丝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菌丝生物量先增多后减少,发酵120 h为最高值,数据差异极显著;发酵液TDS值先减小后增大,发酵120 h为最低值,数据差异极显著;pH值变化范围为6~7,数据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发酵液TDS值和菌丝生物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05 4,相关性较强;pH值与菌丝生物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77 2,相关性较差。因此,在羊肚菌液体发酵期间,可以将发酵液的TDS值作为考察菌丝生物量变化的间接指标,为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金针菇菌丝体及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研制出金针菇液体发酵饮料。试验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对金针菇菌丝体进行发酵培养,选出最佳发酵时间,以获得发酵液及菌丝体。通过正交实验和感官评定,调配出金针菇增智发酵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苹果酸0.08%,白砂糖8%,柠檬酸0.2%,果胶0.1%,CMC0.2%。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杏鲍菇528发酵物的麦角硫因含量,筛选杏鲍菇528培养的营养配方,以期为开发高含量的麦角硫因杏鲍菇深层液体发酵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固体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探讨杏鲍菇528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氮源;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发酵物干重、沉淀物情况和初始pH值为指标,研究杏鲍菇528液体深层发酵菌丝生长的营养配方,探究不同氨基酸对深层液体培养发酵物麦角硫因含量的影响;最后通过L_9(3~4)正交试验分析提高杏鲍菇528发酵物麦角硫因含量的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杏鲍菇528固体培养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氮源分别为玉米糁粉和蛋白胨;在杏鲍菇528液体发酵培养中,玉米糁粉2.0%和蛋白胨2.0%组合碳氮源培养基液体培养的发酵物干重值达33.30±0.81 g·L~(-1),显著高于其他浓度比例的碳氮源组合,且沉淀物情况和初始pH更适宜杏鲍菇528液体培养;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这5种氨基酸均可明显提高杏鲍菇528发酵物麦角硫因产率,其中组氨酸诱导培养的杏鲍菇液体发酵物中麦角硫因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3.73倍,且明显高于其他氨基酸。【结论】杏鲍菇528深层发酵生物合成麦角硫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糁粉2.0%、蛋白胨1.5%、组氨酸0.15%、麦麸细粉1.0%、KH_2PO_4 0.1%、MgSO_4 0.1%、谷氨酸0.1%和维生素B_6 0.1%,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发酵物麦角硫因含量达20.50±1.80 mg·L~(-1)。  相似文献   

8.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制猴头菌酸奶,结果表明,以猴头菌丝体及发酵液和鲜乳为原料,确定了猴头菌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牛乳与猴头菌丝体发酵液之比为80:20,加糖量为9%,发酵剂加入量为6%,发酵时间为4h。用上述发酵工艺条件研制的猴头菌酸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亚硒酸钠添加水平为3 μg· mL-l时,秀珍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动态变化规律,采用3×i0 L的全自动控制发酵罐液体培养秀珍菇富硒菌丝.选择发酵罐培养的生物生长量,培养环境、发酵液营养水平等动态因素,以菌球直径、菌球密度、液体培养基pH值、溶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为测定指标,确定秀珍菇富硒液体培养菌丝体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富硒组与对照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生物量、菌球直径、菌球密度三者随培养时间呈增长趋势,且变化显著相关.72 h培养结束时,对照组与富硒组生物量分别为1.92、1.81mg·mL-1.菌丝硒含量分别为4.99、45.37 mg·kg-1,富硒培养生物有机硒转化率为53.37%.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对照组与富硒组培养液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相对一致,显示随着菌丝体的生长不断被消耗,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制猴头菌酸奶,结果表明,以猴头菌丝体及发酵液和鲜乳为原料,确定了猴头菌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牛乳与猴头菌丝体发酵液之比为80∶20,加糖量为9%,发酵剂加入量为6%,发酵时间为4 h。用上述发酵工艺条件研制的猴头菌酸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平菇与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到的优良菌株P11为研究对象,在含有7%大豆浸提液、4%葡萄糖、0.05%KH2 PO4、0.05% MgSO4 、0.001%维生素B1的大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适液体培养条件:250 mL发酵瓶中装大豆-葡萄糖培养液100 mL,接种3菌盘(PDA固体培养基,25℃,6d,直径8 mm),初始pH值6.8,摇瓶转速200 r/min,发酵周期为10 d.发酵过程中发酵液质量变化量与发酵终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发酵终点的简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长根奥德蘑液体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根奥德蘑进行了4种不同液体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长根奥德蘑在培养基M3(玉米麦麸粉培养基)中的菌丝体生长势好、菌丝球大小适中(平均直径3 5mm)、菌丝球数量较多(30 3个/mL)、菌丝体干重最高(1 72g/100mL)。玉米麦麸粉培养基(M3)是长根奥德蘑菌丝体培养的最佳液体培养基,可作为长根奥德蘑菌丝体繁殖的首选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香菇黔香筛5号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发酵对菌丝体中香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高活力菌种的制备及功能性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式,以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作为主要考察指标,结合培养过程中菌丝的生长性状,研究香菇黔香筛5号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碳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等条件下的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海洋活性物质褐藻寡糖对杏鲍菇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褐藻寡糖,测定杏鲍菇固体平板培养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及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褐藻寡糖浓度为0.001 mg/ml的试验组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纤维素酶活性较其他试验组差异极显著。[结论]低浓度的褐藻寡糖对杏鲍菇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保藏16种杏鲍菇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杏鲍菇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方法]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16种杏鲍菇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蛋白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结果]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杏21,其蛋白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5.20%;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杏4,占菌丝体干重的6.37%。[结论]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的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低档绿茶茶汤进行发酵,对发酵液的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4天发酵液综合感官评分最高,与色差计对汤色检测的结果一致;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及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咖啡碱含量较稳定;发酵液酚氨比较原材料茶汤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茶汤品质得到较好的改善;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对茶多酚存在一定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以菌丝长速和浓密程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产量为考核指标,从22个国审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品种中筛选高产多糖的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2号菌株菌丝浓白、生长速度快,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获得多糖产量是其他菌株的2倍以上,是较优的液体发酵高产菌株;发酵第五天多糖产量最高,在后续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试验中可在此时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18.
橡子含较多单宁等涩味物质,导致其淀粉利用率低。本研究通过测定脱单宁、酶解及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探究70%乙醇对单宁脱除效果的影响。采用数码生物显微镜及酸碱滴定法比较4种常见黑曲霉在发酵液中的形态及发酵产酸量。结果表明,70%乙醇脱单宁处理会显著促进橡子粉的液化和糖化作用,发酵液中黑曲霉的生物量和产酸量显著提高(P0.05);黑曲霉SIIM M288在33℃下的柠檬酸产量为37.30 g/L,显著高于其他3株菌(P0.05),该菌在发酵液中以菌丝球形态分布,菌丝无色透明、短而粗、分支少、稀疏着生。说明,脱单宁处理会促进橡子粉的柠檬酸发酵,黑曲霉SIIM M288为橡子粉发酵柠檬酸的优势菌种,最佳发酵温度为33℃。  相似文献   

19.
以已知腺苷为标样,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树舌深层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中腺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腺苷含量较高。因此,树舌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是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了解规模化生产羊肚菌液体菌种生物量变化情况,通过液体发酵期间菌丝生物量、发酵液中溶解性物质总量TDS值和发酵液pH值测定,考察发酵液TDS值、pH值分别与菌丝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为在试验期内,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菌丝生物量逐渐增多,第120h时为最高值,数据差异极显著;发酵液TDS值逐渐减小,第120h时为最低值,数据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分析发酵液TDS值和菌丝生物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9054,相关性较强;试验期内pH值变化范围在6~7,数据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pH值与菌丝生物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772,相关性较差。因此,在羊肚菌液体发酵期间,可以将发酵液的TDS值作为考察菌丝生物量变化的间接指标,为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