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湖南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植棉效益持续下降;棉田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杂交棉制种成本和种子价格高;品种多乱杂,棉种管理难度大;栽培技术不配套,棉花品质一致性差;不注重地力培肥,棉田生产力下降;棉花种植规模小,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棉花生产"四良"配套;延长棉花产业链,扶持棉农合作组织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棉花产业的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与文献查阅,从植棉面积下降,但规模趋稳、区域布局趋优;植棉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棉田综合效益看好;棉花产业徘徊,但产业链完整、原料需求强劲3个方面总结出了湖南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棉花产业是落实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战略任务的需要,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形势的需要,是"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化解棉花过于集中新疆的安全隐患需要4个方面分析了湖南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而剖析了产业链脱节、组织化程度低和植棉方式传统等制约湖南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从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速三产融合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湖南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植棉是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分析目前江苏省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总量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走过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植棉面积不断萎缩,目前全省棉花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从育苗移栽棉花栽培措施繁杂程度、国家棉花收购价格波动情况以及入世后我国原棉进口动态变化等3个方面,对现阶段江苏省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论认为:当前棉花生产农艺措施繁杂,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籽棉收购价格无序波动,植棉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近6年来我国原棉进口量持续增长,美国棉花补贴政策导致国际棉价持续走低,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发展方针,分别提出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对策;未来10年内以扩大盐碱地植棉为重点,通过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等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逐步实现原棉自给;10年之后通过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适宜密植的半矮秆、早熟新品种,以机械直播棉取代育苗移栽棉,走机械化植棉之路,使植棉业融入现代农业,推动江苏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就美国政府棉花生产补贴政策、国家征收进口棉花的滑准税对我国植棉业和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四川植棉业发展迅速,这与战时四川植棉业的推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解决战时四川棉荒问题,在四川省府各级机关和团体的指导下,通过颁布棉业政策、调整农事机构、提供棉贷等措施,从设立特约棉种繁殖场及示范棉田、棉种管理区、轧花厂以及培养技术人才、口头和文字宣传新技术等方面入手实施推广。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扩大了川省的植棉面积,而且促进了川省棉花产量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四川纺织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181-183
在美国农业发展整体过程中,棉花生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南北战争前美国南部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棉花王国”,南北战争后美国植棉业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到了20世纪50—70年代,美国植棉业却呈现出快速萎缩的现象,棉花的生产面积、产量、利润、在农产品中的占比等方面都呈直线下降趋势。在供求关系导致的利润下降、市场萎缩的影响下,美国的棉花生产逐步萎缩,美国国内经济的急剧衰退也严重影响到植棉业的发展;棉花农场种植面积和棉花农场数量的同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植棉业的快速萎缩。但是,尽管美国植棉业整体在不断萎缩,但棉花生产的产值和数量仍然在美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归功于农业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单位产量增长。  相似文献   

6.
从湖南棉花产业地位、重要性入手,总结了建国以来湖南省在棉花育种、栽培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湖南棉花生产中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品种选育与种子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综合改革棉田种植制度、逐步推进植棉全程机械化、继续加强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稳定并发展湖南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农业发展整体过程中,棉花生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南北战争前美国南部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棉花王国",南北战争后美国植棉业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到了20世纪50—70年代,美国植棉业却呈现出快速萎缩的现象,棉花的生产面积、产量、利润、在农产品中的占比等方面都呈直线下降趋势。在供求关系导致的利润下降、市场萎缩的影响下,美国的棉花生产逐步萎缩,美国国内经济的急剧衰退也严重影响到植棉业的发展;棉花农场种植面积和棉花农场数量的同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植棉业的快速萎缩。但是,尽管美国植棉业整体在不断萎缩,但棉花生产的产值和数量仍然在美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归功于农业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单位产量增长。  相似文献   

8.
<正> 硼素是棉花生育中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我区试验研究与大面积施硼实践结果表明,一般棉田喷硼2至3次,棉花增产15%左右。1984年全区棉田喷硼面积达60多万亩,占植棉面积的30%以上。因此,推广棉田喷硼技术是一项施用安全(无毒害)、投资少(每亩4至6角)、效益大(一般亩增产15斤皮棉、增收20元)的经济植棉措施。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现代植棉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一家一户的棉花种植规模小、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农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它为棉花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农用无人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其在棉花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以期为推动国内棉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中棉区棉田杂草分布及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危害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靠人工除草不仅投入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棉田化学除草可以极大的提高杂草防除效果,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轻型栽培;减少除草用量,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植棉效益。同时,化学除草也是现代化植棉业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但棉花产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涉棉企业、棉农、科技人员、学者进一步关注,如自主种业、品牌培育、清洁生产、统防统治、贸易依存度、产业安全、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以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7%,已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而长江、黄河流域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且缺乏集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平台,在棉花的专业化服务、全程服务和托管式服务方面仅有数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应是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水平,研发轻简化生产技术使棉农有尊严快乐植棉,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掌控棉花产业链条的主动权。文中从棉花产业链的供求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减少、产业布局上新疆一枝独秀、国内消费有所降低但供求形势有所好转、进口量长期大于出口量和纺织业优势递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在生产环节、产业布局、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棉花品种、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国家政策的种植经验和发展优势,结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从培育棉花新品种、研发轻简化和机械化新技术、投入农机设备、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质量、制定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加大对棉农、棉商、农机制造商、纺织企业、出口商等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发挥产学研优势和棉花协会功能、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棉花供需调控体系、建设现代植棉业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带动棉花和纺织业走出国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尽快实现中国棉花产业供需平衡。最后,对中国棉花产业进行展望,将“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棉花产业,并顺应全球棉花去库存的格局,未来两年棉价将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强重点性状改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及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分析在中国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引种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国棉花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替代了中国原有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亚洲棉品种,促进了中国自主育种的发展;通过传统育种先后培育出早熟的中棉所16、丰产的鲁棉1号和抗病丰产的中棉所12等品种,推动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中国培育了一大批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杂交品种,例如中棉所29曾经占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棉种植面积的50%左右;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利用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多个稳定产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石远321和鲁棉研28等的育成使中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目前针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较少,还需加强对于产量相关基因的挖掘,加快发展转基因高产育种。目前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但中国地少人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继续挖掘棉花产量潜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收集种植资源,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加强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简化制种技术和成本,推动简化制种的优异杂交种的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全基因范围内的高产相关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聚合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早熟以及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郑煜  张娟  李储东  王奇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20-6621
应用随机试验熵的概念,选取反映棉花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些指标,计算我国产棉主要省份2000~2007年的相对熵值,并对南方、北方规模产区各省市棉花产业区域不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与消费国。该文通过种植棉花面积及产量时空变化,棉花进口依赖性和棉花进口来源国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棉花需求量与进口量及缺口量之间的变量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最终提出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出产业兴旺的目标与要求,为棉花产业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是我国棉花产业的主产区与优势区,研究兵团棉花产业竞争力有助于准确把握主产区棉花产业的最新形势,为棉花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为此,基于已有研究构建棉花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兵团为例,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各师棉花产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并得出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植棉师划分为产业技术联合推动型、稳健型和传统要素驱动型以进行类比分析,最后依据上述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发展长江流域机采棉产业的现状和必要性,明确了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优势,分析了机采棉推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的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区域化优化布局;充分利用本区域冬闲田发展小麦、油菜作物;在长江流域两湖(洞庭湖、鄱阳湖)两江(长江、汉江)近700000 hm2滩涂旱地宜棉区扩大种植棉油(麦)双直播双机采;形成以棉增油、棉油双稳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生产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10年新疆棉花呈快速发展态势,2013年新疆植棉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例高达38.9%和53.9%。未来新疆棉花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方式新转型为指导思想,以建设现代植棉业强省(区)为目标,以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突破口,以再构水土平衡、生态和谐、结构合理和定位准确为新转型的落脚点,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收益基本合理和生产可持续的现代植棉业。新疆棉花总产量已占全国的一半,建议缩减面积,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消耗;进一步提高单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依靠科技进步和综合政策支持方能促进新疆棉花产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中国县域棉花生产空间分布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 1990和 1999年中国县域棉花生产状况及 2年间的差异进行处理 ,建立基于GIS的棉花生产空间信息系统 ,分析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进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 ,1990年中国棉花生产以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为中心 ,黄淮海地区、江苏沿海、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是重要的产棉区 ;1999年中国棉花生产重心已转移到新疆 ,东部地区的河南及其南部相临地区仍是重要产区。 1999年与 1990年棉花生产相比 ,变异最大的是新疆棉花生产的崛起和山东、河北棉花生产的萎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棉花生产空间分布还会出现调整以适应需要。  相似文献   

19.
棉花产量和进口数量的波动一直都是引人关注的焦点,棉花市场和棉花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纺织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梳理了国内和国外对我国棉花经济进行研究的脉络,对其中主要的方法、内容、结论进行了总结,指出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进一步研究有待改进的方法和拓宽的研究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棉花市场和产业发展确立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