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kg/hm~2和7 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在2007~2008年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和7 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200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河南及临近省份相近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若干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性能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hlb分别比矮抗58高22.47%,20.04%,0.41%,比百农418高5.72%,18.63%,3.21%,比豫麦49高6.14%,25.68%,0.56%,比周麦18高12.35%,21.26%,2.49%,具有较强的光能捕获能力;Fv/Fm在4个测定时期均最高;此外,百农419颖壳细胞组织较厚,维管束数目较多,大维管束的周长与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流"能力。产量结果显示,百农419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高出矮抗58 25.22%和14.05%、高出百农418 17.15%和10.82%、高出豫麦49 23.74%和19.28%、高出周麦18 8.55%和8.57%,差异显著。综合试验结果认为,百农419穗部光合能力较强,产量较高,具有作为绿穗灌浆高光效育种亲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846.5kg/hm2和7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在2008-2009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该品种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0,(5)
浚麦169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周麦16和濮麦9号杂交,经过系谱选择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9)。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6—2017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生试,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量8 148.0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综合性状好等,在河南省小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马丽  康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39-43
为了比较小麦新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小麦‘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对2个小麦新品种的光合特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小麦株高和千粒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灌浆期‘矮抗58’净光合速率比‘周麦18’低3.4%;SOD的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周麦18’高24.1%与15.2%;孕穗期及灌浆期‘周麦18’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矮抗58’,分别为17.6%和21.4%,但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现负相关;成熟后‘矮抗58’株高比‘周麦18’低1.9%、千粒重高1.1%。‘矮抗58’具有产量更高、抗倒伏性更强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小麦花后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黄淮海麦区化肥投入不断增加,而产量却徘徊不前的问题,以当地主栽品种矮抗58和周麦22为材料,采用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 2)和品种的二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营养器官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下降。施氮量对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增加氮肥能显著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转运和花后氮同化。开花期周麦22叶片氮素转运量优于矮抗58。矮抗58和周麦22花后氮同化量均以施氮量360kg/hm 2最高,花前氮素积累转运量对子粒贡献率达60.25%~97.55%,子粒氮收获指数为59.82%~79.4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施氮量120kg/hm 2处理的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均最高。增施氮肥对小麦子粒产量有显著促进影响,矮抗58在施氮量为360kg/hm 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周麦22在施氮量为240kg/hm 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推荐矮抗58和周麦22在黄淮海麦区的施氮量为240~360kg/hm 2。  相似文献   

8.
皖宿0891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以淮麦30与皖麦50号杂交的F1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83。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高矮适中,产量三要素协调,具有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等特点,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中水肥早中茬地种植。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14.2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68.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6%。  相似文献   

9.
夏国军 《中国种业》2017,(11):61-62
沃德麦365以周麦22为母本,与父本CI18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保留了母本高产、抗病、抗干热风的优良特性,比周麦22早熟,更抗病。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1。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41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326.4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7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两年从丹麦麦瑞博公司引进的7个甜菜新品种在黑龙江红兴隆甜菜试验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麦瑞博公司甜菜品种在块根产量、产糖量方面均超过对照KWS3418,其中MA10-4和MA10-8在根产量增产尤其突出,而且两年表现稳定,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分别为23.3%和20.9%;同时,MA10-4和MA10-8在产糖量提高显著,两年表现稳定,两年平均比对照提高分别为28.5%和14.6%;MA097产糖量表现也比较突出,两年平均比对照提高24.4%;含糖率MA097高出对照2.1%,MA10-4高出对照0.7%。其中MA10-4无论是从地上部表现,还是抗病性、产量和含糖方面表现十分突出,红兴隆地区可依照当地需求,适当示范并推广选用,提高农民和制糖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测墒补灌与氮肥运筹对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水分条件的响应,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通许县开展了壤质潮土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分蘖-返青期(11月15日-2月15日)耗水比例较低,其中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处理矮抗58高于周麦18,轻度胁迫处理则低于周麦18;返青-抽穗期(2月15日-4月15日)耗水明显增加,矮抗58高于周麦18;抽穗-成熟期(4月15日-6月10日)品种间差别较小。矮抗58总体耗水量较周麦18略高,轻度胁迫有利于降低耗水量,其中矮抗58轻度胁迫处理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耗水量减少18.89~104.45 mm,周麦18则减少10.57~53.22 mm,但周麦18拔节+灌浆和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两处理分别增加11.26,30.45 mm。矮抗58的水分利用效率,除了重度胁迫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处理和充分灌溉不追肥处理外,均高于周麦18,重度胁迫时提高0.49~3.08 kg/(mm·hm~2),充分灌溉时提高0.23~2.82 kg/(mm·hm~2),轻度胁迫时提高1.26~3.27kg/(mm·hm~2)。矮抗58以扬花-灌浆1次追肥和拔节期+灌浆期2次追肥效果较好;周麦18则以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和返青-拔节1次追肥效果较好。说明不同小麦品种间控水时间和施肥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以‘烟农19’和‘郑州991’进行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淮麦33’,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305),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4001)。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2010—2012年江苏省淮北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77.90 kg/hm2,较对照‘淮麦20’增产6.28%;2012—2013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48.9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9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011—2013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63.3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83%,增产差异极显著,增产点率94.10%,均值变异系数10.11%,适应度82.34%。2013—2014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34.00 kg/hm2,比对照增产6.13%,居该组试验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通过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表明:‘淮麦33’株型理想、产量潜力高,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逆害具有良好的抗(耐)性,尤其是2010年、2012年赤霉病大发生、2013年倒春寒严重发生的情况下,稳产性突出。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科学的分析评价鲁西南地区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联合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AMMI模型对 3个试验地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0、济麦22和周麦22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周麦18、烟农999和山农20属于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的品种,良星99和山农28属于稳产性好丰产性一般的品种,青农2号稳产性较好丰产性较差,但矮抗58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差但在E3具有特定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为给矮抗58及其衍生品种在南阳麦区育种上的利用提供参考,对矮抗58及其49个衍生品种的系谱、条锈抗性、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8个品种都属于矮抗58衍生的子一代,强筋(中强筋)品种7个,中抗及以上有16个(含矮抗58)。16个中抗及以上品种农艺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0时聚为3个群体,第Ⅰ群包括洛麦34、新麦32、新麦39、泛麦536、许科918、郑品麦8号、百农5822、赛德麦7号、郑麦136、中育1211、周麦32、郑麦113、周麦36,第Ⅱ群包括矮抗58、百农4199,第Ⅲ群包括齐民7号。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0,第Ⅰ、Ⅱ群并为一群,齐民7号为一群。以条锈抗性好、株型中散、株高中等、旗叶上冲为育种目标时Ⅰ、Ⅱ群为亲本较优。16个中抗及以上小麦品种的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较大,针对品质改良,以此作为亲本集团(做母本),后代可能变异类型丰富。周麦36与周麦32是较好的优质强筋品种,优质强筋组合建议重点使用。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20,(7)
为探究H_2O_2对当前小麦品种老化种子的修复作用,将7个小麦品种种子在高温和高湿(RH)条件下加速老化处理3 d和6 d,然后利用蒸馏水(ck)和0.01%、0.1%、1%、3%等4种浓度的H_2O_2处理老化种子,研究其对幼苗生长的修复作用。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老化种子的幼苗鲜重均显著降低,而浙丰2号种子老化处理后幼苗生长和鲜重无明显变化,表现出较好的抗老化特性;老化处理3 d后,周麦18和矮抗58鲜重降低幅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老化处理6 d后,扬麦16鲜重降低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矮抗58、郑麦9023和周麦18。H_2O_2修复试验结果表明,H_2O_2对6个品种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而对扬麦16没有明显影响;0.1%H_2O_2能较好的修复矮抗58、烟农19、郑麦9023、浙丰2号等小麦老化种子的幼苗生长;0.01%的H_2O_2对济麦22和周麦18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淮麦区不同小麦主推品种在生育前期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干物质积累变化特点,且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温麦6号、周麦18、矮抗58、百农418和百农419为试材,研究了其生育前期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LAI)及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百农419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生理特点,其SPAD值在1月10日、1月25日、2月10日、3月1日分别比温麦6号高出2.75%,3.55%,1.43%,20.50%,比周麦18高出8.76%,10.82%,15.80%,16.44%,比矮抗58高出14.19%,16.16%,2.05%,13.74%,比百农418高出14.67%,10.63%,6.01%,13.55%;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在4个测定时期均最高,显著高于温麦6号,在1月10日、1月25日、2月10日3个时期显著高于周麦18;光合速率比温麦6号高出20.75%,14.08%,2.91%和13.40%,比周麦18高出44.49%,31.67%,14.96%和20.10%,比矮抗58高出76.11%,28.30%,9.43%和17.51%,比百农418高出49.95%,82.29%,31.40%和20.35%;LAI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最终表现为生育前期百农419干物质积累较多。不同小麦品种在生育前期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百农419具有作为高光效育种亲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河南地区主栽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病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参试品种中,许农7号对条锈病表现近免疫;许科718、泛麦8号、郑麦103、太空6号、矮抗58、百农4199、中麦175、豫教6号、许农5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等12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高抗;华育198、秋乐2122、周麦27、百农418、横麦136、周麦22、偃细9433、豫农035、偃高21、周麦21、丰德存12号、百农207、运旱115等13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郑麦379、豫麦49、开麦20等3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感;遂选101表现高感。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的不同,有可能导致生产上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有利于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8.
PHR1是一种转录因子,在植物对磷的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获得高磷利用效率的小麦,采用基因枪法遗传转化了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获得转缺磷响应转录因子Ta PHR1基因小麦新品系T8,PCR和RT-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并正确转录,为明确该转基因小麦的磷利用特性,以T8和其受体对照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试材的地上部吸磷量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转Ta PHR1基因小麦新品系T8在CK、N、NK和NPK处理下的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均显著高于其受体对照矮抗58,其中在N处理下的产量可增加10.64%,吸磷量可增加12.29%;大田条件下转基因小麦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分别较其受体矮抗58增产10.49%和7.32%,千粒重的增加是T8增产的主要因素;转Ta PHR1基因小麦较对照具有更好的磷吸收特性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偃丰29是偃师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多穗型、抗病、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009)。2018—2019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9 163.5 kg/hm~2,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8.3%。2019—2020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7 965.0 kg/ hm~2,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7.8%。2019—2020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产量8 640.0 kg/hm~2,增产点率100%,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6.7%。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的12个油葵品种(系)进行了观察、筛选,结果表明F60每hm~2产量为3022.5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32.13%;巴葵29产量为2700.0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18.03%;576产量为2310.0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0.98%。这3个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结构合理,经过筛选试验后,适宜在鄂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