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城鸡瘟、亚洲鸡瘟、伪鸡瘟等。近年来,全国各地鸡场新城疫  相似文献   

2.
<正>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城鸡瘟、亚洲鸡瘟、伪鸡瘟等。近年来,全国各地鸡场新城疫  相似文献   

3.
鹅副黏病毒胶体金检测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制备的抗鹅副黏病毒(GPMV)JG04株单克隆抗体3A5标记胶体金颗粒,提纯的鸡IgG(抗JG04株GPMV)喷涂在NC膜上,建立检测GPMV的快速夹心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ICS)。该检测卡检测鸡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胚或鸭胚尿囊液和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细胞培养物呈阴性,与鹅副黏病毒、孔雀源新城疫毒株,鸽源新城疫毒株、新城疫La sota株、鸡源新城疫病毒的尿囊液出现阳性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卡可检出血凝效价为24以上的鹅副黏病毒尿囊液。  相似文献   

4.
1997年笔者在江苏省发现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鹅副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为禽副黏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加以评价,鹅副黏病毒分离株对鸡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新城疫强毒力毒株。用鹅胚和雏鹅参照鸡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12日龄鹅胚平均死亡时间、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和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等加以评价,鹅副黏病毒分离株对鹅均具有与新城疫病…  相似文献   

5.
<正>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Ⅰ,APMV-Ⅰ)流行于鸽群,并突变为适应鸽群的新城疫病毒,通过F基因分析,显示出是APMVI的抗原变异株,因此命名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1])。该病毒引起的鸽新城疫在鸽群传播迅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发病鸽以拉稀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对鸽危害大,对养鸽  相似文献   

6.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禽类传染病.NDV为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禽腮腺炎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近年来,新城疫呈现散发性和非典型性流行.在临床上,非典型的新城疫在呼吸道症状上和禽流感(AI)、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极为相似,因此给本病的确诊增加了难度,故开发出快速、灵敏、特异的诊断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钱晨  顾艳  陈清 《中国家禽》2012,34(18):53+55
鹅副黏病毒病自1997年流行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已传播到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不但南方和中部多个省、市有此病的发生,东北和西北许多鹅群也暴发流行,该病已成为养鹅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由于鹅副黏病毒和鸡新疫病毒均属于禽副黏病毒Ⅰ型,被认为是鹅的新城疫,部分地区养殖户采用鸡新城疫Ⅰ系活苗和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效果不太理想,用新城疫Ⅰ系活苗免疫鹅群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和死亡.本研究在成功研制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YG97株)的基础上,进行了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YG97株)与新城疫灭活苗(La Sota株)免疫保护效果的交叉比较试验,旨在为临床上该病的免疫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往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不能引起鹅发病,但从1997年起,我国陆续出现鹅源新城疫的报道.该病是由鹅源NDV引起的以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经形态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研究,该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禽腮腺炎病毒属.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鸡新城疫又叫亚洲鸡瘟,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常呈现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新城疫病毒(NDV)是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是禽I型副黏病毒的代表株。NDV的DNA类型属于单股  相似文献   

11.
毕玉海  李志杰  吴昊  丁壮 《猪业科学》2007,24(12):70-72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病,即猪源新城疫),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本文简单介绍猪副黏病毒病家族各成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鸭新城疫(ND)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感染引起鸭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鸭副黏病毒病。患鸭的主要症状为急性水样腹泻、两脚无力或瘫痪、呼吸困难及母鸭产蛋下降。近年来,由鸭源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鸭临床发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的病例日趋增多,对养鸭业危害严重[1]。吴峻华[2]对福州市部分鸭场530份血清样品进行新城疫抗体检测,检测出阳性血清152份,阳性率达28.7%,在未免疫新城疫疫苗情  相似文献   

13.
新城疫病毒(NDV)或禽1型副黏病毒(APMV-1)包括了多个具有单链负股RNA基因组的病毒。长期以来,同时采用2个系统对NDV分离株进行谱系或基因型分类,导致命名混乱和基因群归类的差异。因此,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大多数禽类,以发生呼吸困难、头冠紫黑和下痢等症状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不同曰龄鸡均可感染。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对禽类养殖业危害较大。NDV属单股负链RNA病毒目、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胳腺炎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在NDV感染宿主后,病毒可以产生一系列反应以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以利于自己的病毒复制,起到免疫逃避的作用。NDV免疫逃避机制主要通过抑制与干扰素相关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利用宿主真核翻译系统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而其中又以肉鸡和蛋鸡的新城疫危害更大。1病原学新城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的禽副黏病毒I型(APMV一1)。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16.
正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重要病原。NDV属于副黏病毒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对于副黏病毒来说,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通常能够利用宿主细胞的内吞通路侵入细胞。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在细胞表面完成膜融合这一经典侵入途径之外,副黏病毒同样能够劫持宿主细胞的内吞通路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8.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19.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一种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1986年前后,在我国鸽群中发现了该病。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是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变异株,它不同于典型的NDV,它与NDV是两个不同宿主的适应株。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的流行,已经给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ND)又名亚洲鸡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本病首先在1926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又出现于英国的新城郡,故命名为新城疫。主要感染家鸡和珍珠鸡,对于其他家禽和野鸟也有感染力。该病死亡率极高,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是危害养禽业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因此,对于新城疫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新城疫的病原是新城疫病毒,该病毒是Ⅰ型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Ⅰ,PMV-Ⅰ),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100~250nm,多为椭圆形,但如囊膜破裂则呈现不规则形态。图1是电镜下的新城疫病毒正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