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决定其是否适宜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畜、禽、水产品的生产,并决定其产品质量是否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是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关键环节,需认真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农业质量标准》2008,(2):55-56
为了深入推进西藏“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在基地(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西藏又有6家基地(企业)生产的42个蔬菜产品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截至目前,西藏共有16家基地(企业)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64个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基地选择基地需要空气清洁,3 km内无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灌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2选用良种  相似文献   

4.
1水磨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见成效 1.1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 2004年。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政府认真执行“乌鲁木齐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率先在中心城区创建了自治区级“七道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5-2008年。又先后有甘蓝、花椰菜、莴苣、韭菜、芹菜、菠菜和胡萝卜7个蔬菜产品分别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又通过了甘蓝、花椰菜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复验。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乌鲁木齐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的发展,促进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全县共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7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开发规模达到45万亩.基地遍布我县所有的乡镇及72%的村,涵盖生猪、肉羊、鸡蛋、蔬菜、豆类、玉米、薯类、魔芋、茶叶、食用菌、板栗等十二大类16个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偃师市认真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了“偃师市农产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偃师市农业技术人员承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切实提高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五”期间,全市发展了大口乡无公害蔬菜、缑氏镇无公害葡萄、佃庄镇无公害春茄、大口乡无公害温棚蔬菜、城关镇无公害银条菜、邙岭乡无公害大葱和胡萝卜、邙岭乡无公害西瓜、偃师市无公害优质小麦等8个生产基地,总面积达4667公顷,年产无公害蔬菜1.3亿千克,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方式备受各地农业生产部门青睐,建设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对农业生产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我市双弟农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为例,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江西省全面实施无公害蔬菜工程取得显著成果。永丰、安远、婺源、修水4县进入了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86个蔬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省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6万hm2。近年来,围绕净化居民“菜篮子”,全省大力实施无公害蔬菜工程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基地的土壤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完全满足目前国家所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现科学的发展观,事关农民增收。提出了应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发展优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作用,走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互助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助县依托高原独特的自然资源,生产市场所需的各种无污染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品种不断齐全,产业化发展逐步完善,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方式减少市场风险,是今后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家庭友好型农场(Family-Friendly-Farm,F3)是以家庭为主要消费群体,具有家庭友好型、环境友好型和科技促进型典型特征的一种新型农场。根据F3农场的功能定位,构建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科普教育区、家庭生产及休闲娱乐区、顾客服务区。F3农场的营销面向家庭和广大消费者,进行绿色农产品的销售、科普基地的宣传以及开展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以高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农业生产化和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对农业国际化挑战的进程中,寻求适应和推动农业向商品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有效生产形式和生产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商品生产的特点就是要在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基地化、社会化、现代化生产,这就必须逐步改变当前农业上仍然存在的“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状况,克服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分散化、小型化、低效率和低效益的问题。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正是适应了商品生产的这种要求,并能有效地解决农业进一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高安市为例.分析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出加快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分析比较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和中国无公害蔬菜规定的农业化学品的残留限量标准。得出:“肯定列表制”对莲藕等蔬菜的农业化学品的残留限量标准种类多,要求严格,对中国莲藕等蔬菜产品的对日出口增加了难度。“肯定列表制”实施3个多月来,中国的莲藕的出口量和创汇额与2005年“肯定列表制”实施前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约7.7%和6.6%。对照“肯定列表制”,中国的无公害标准简单,欠具体,农民和莲藕加工出口企业在生产和加工中对“肯定列表制”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原料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加工出口的需要等是中国莲藕生产和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肯定列表制”的要求完善中国的莲藕标准化生产体系,引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帮助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提高莲藕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拓展日本以外的出口市场等,是促进中国莲藕出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分析了安徽省移民经济现状及我国参加WTO后移民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发展无污染、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移民经济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市场经济;移民经济;安徽  相似文献   

16.
徐铭  杜季能  刘毅 《北京农业》2012,(15):73-74
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四川省宣汉县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生产的实际,从加强宣传,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和明确职责5个方面提出无污染农产品生产的治理对策,供指导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精准农业——3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用GPS精确定位地面位置;用GIS将地面信息(地形、地貌、作物种类和长势、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分状况等)进行储存,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最佳耕作、施肥、播种、灌溉、喷药等多种操作,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为精细生产。精准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和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象工业一样,可望使农产品生产成为可控化、标准化、批量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事关农业生产与人民食品安全大事,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使命。只有从源头加强控制,组织农民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才能真正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番石榴作为汕头市澄海区的特色农产品,经检测本区达到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的条件,本文就澄海区番石榴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农业清洁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清洁生产是解决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农田质量和安全,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农业清洁生产因可利用的手段和技术的缺乏而受到阻碍。GIS、RS、GPS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逐渐增多,对合理评价农业资源,减少农业物资投入量,防治农业病虫害以及改善农产品质量具有显著作用。从产地环境选择、清洁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清洁产出3个方面中3S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旨在为农业清洁生产提供更多的实用性手段,同时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的3S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杂粮的加工、流通、绿色认证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小杂粮商品量占总产量的10%,加工量仅为2%;小杂粮加工企业基本上是种类齐全、加工产品多样的中、小型企业,以销定产,营销手段灵活,带有粮油综合加工性质;山西省的一大批杂粮获奖产品,甚至很多的高档次获奖产品,并没有得到规模开发,也没有对基地发展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山西目前优质杂粮产业存在的优势,提出了山西优质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