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马铃薯立枯丝核融合群的变化,对不同取样地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通过番红O-KOH染色观察,确定分离获得的丝核菌菌株均为多核菌丝体。对获得的35株分离株与标准菌株进行对峙培养,利用菌丝融合试验判断其融合群,发现丝核菌菌株主要归属于AG4融合群;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丝核菌菌丝对马铃薯的侵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黑木耳外观特征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寻找适合的遗传筛选标记,同时又不降低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方法]以黑木耳黑29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测定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特征和锁状联合菌丝数量。[结果]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对黑29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菌丝色泽、密度影响较大,菌落隆起现象明显,偶尔出现褐变现象;随着4种抗生素浓度的升高,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先升高后降低,抗生素在50μg/mL时该比率升高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制霉菌素或卡那霉素较适合做遗传筛选标记,又不影响锁状联合菌丝的比率。该研究对黑木耳的遗传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 mm且浓度达到80%~ 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 h.  相似文献   

4.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 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 mm且浓度达到80%~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 h。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丙氨酸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比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方法,以黑木耳H_29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葡萄糖、蛋白胨、丙氨酸对锁状联合菌丝比率促进的最佳浓度。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组合。[结果]适当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胨、丙氨酸均能提高H_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其最佳组合为20 mg/m L葡萄糖、6 mg/m L蛋白胨、3.5 mg/m L丙氨酸。[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育种和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杂交(单-单杂交)是食用菌种质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单核菌株与双核菌株的真实性鉴定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黑木耳为我国第二大食用菌,不但与其他常见食用菌亲缘关系较远,而且菌丝细弱、半透明、锁状联合数量少,无法凭借锁状联合的有无来准确鉴定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的真实性。根据多年对黑木耳遗传育种研究实践,集成创新出黑木耳种质杂交创新的流程与关键技术:确定种质创新目标→选择目标性状互补亲本→子实体培养→单孢分离→双重荧光染色鉴定"单核菌株"真实性→选择生长势强的单核菌株进行单-单杂交制备"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真实性鉴定→选择与双亲生理特性差异大的杂交菌株→选择与双亲生化特性差异大的杂交菌株→出耳培养→初筛、复筛出农艺性状表现超亲的特异种质。旨在为同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菌棱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找到番红-固绿染色法对不同植物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效果最好的染液配置方法及处理时间,为后续植物组织细胞学研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主要从染液配置方法和酒精脱色时间两个方面来探索出最适于本试验中植物组织番红-固绿的染色法。结果当脱蜡洗去番红浮色及复水透明时间达到了12 min,且番红为乙醇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未被染色。当脱蜡洗去番红浮色及复水透明时间为6 min左右且番红为乙醇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只被染为绿色。当脱蜡为6 min,洗去番红,固绿浮色时间较短,且番红为水溶液配制时,植物组织既有红色又有绿色,即染色正常。结论用蒸馏水配制番红染液,且洗去番红浮色固绿染色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脱色时间过长,才能获得染色良好的植物组织切片。  相似文献   

10.
冬菇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株野生高产冬菇菌种的培养特性。[方法]以新鲜野生冬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冬菇菌种,研究其培养特性。[结果]冬菇在加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或绒毡状,稍有爬壁现象。在显微镜下,菌丝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在pH值5.5~7.5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6.0时生长最快,长势最好。菌丝在21~29℃范围内均能生长,25℃时生长最快。冬菇菌丝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中的满袋时间分别为40、44 d,冬菇产量分别为1.47、1.15 k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9.06%、38.33%。[结论]冬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人工栽培的最适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丝核菌细胞核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5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细胞核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番红O-KOH的染色效果最好,Giemsa、苯胺蓝-甘油次之,染色效果最差的是苯胺蓝-乳酚油及曲利苯蓝-乳酚油。用番红O-KOH染色方法对分离自13种作物的5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细胞核染色,其中3个菌株为双核丝核菌,其余54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  相似文献   

12.
用龙胆紫、碱性复红、吉姆萨、甲基绿、苏木精-伊红Y、伊红Y-乙醇、伊红Y-水、伊红Y-苯胺黑等染液对鲤鱼精子进行染色,筛选适宜的鲤鱼精子染色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不干燥固定直接伊红Y-乙醇压片染色的效果最好,染色清晰,精子头尾结构完整;自然干燥固定后再染色,可使鲤鱼精子头膜破裂细胞质漏出,致使精子染色形态模糊不清;4%的甲醛固定后再经自然干燥染色,可以有效避免鲤鱼精子头膜破裂;用1%的NaCl稀释的精液染色后,可清楚地观察到精子形态并区分出畸形精子,用水稀释的精液染色后可观察精子尾膜的完整性;体外活体伊红Y-苯胺黑染色法可以观察出精子头膜的完整性以及精子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程水明  陶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42-5543,5564
对湖北罗田茯苓种质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罗田茯苓在栽培技术、种植环境、种质资源等方面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罗田可以作为茯苓规范化种植示范点和茯苓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生产基地选址。开展罗田茯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以期在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茯苓产量、发展新技术、提高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为茯苓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新的依据,并在了解茯苓种质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茯苓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其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达到茯苓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茯苓面条加工工艺中复合磷酸盐和食用碱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小麦面粉、茯苓粉为原料,以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茯苓面条加工工艺中复合磷酸盐和食用碱的工艺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茯苓粉添加量23.84%,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12%,食用碱添加量0.22%,此时茯苓面条的感官评价得分预测值为82.58分。但从实际操作的方便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对数据进行修正为:茯苓粉添加量23%,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10%,食用碱添加量0.20%,此时茯苓面条的感官评价得分为82.39分。[结论]模型建立合理,预测的结果较为准确,可为茯苓面条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的平均产量和产值,以及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平均产量232kg/hm2,平均产值4296元/hm2;套种茯苓让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杉木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陶跃中  姜辉  舒志愚  杨生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95-9097,9364
[目的]优化茯苓深层发酵菌丝体的多糖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水料比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水料比与茯苓多糖得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茯苓多糖水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3 h,提取温度73.8℃,水料比29.8∶1;多糖得率理论值达到2.45%,实际得率可达2.57%。[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得到的提取条件可信,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茯苓栽培时采用纱网片阻隔、敌敌畏凝胶缓释、敌敌畏硅藻土缓释、辛硫磷硅藻土缓释、辛硫磷毒沙及纱网套袋等方法都能有效控制茯苓喙扁蝽Mezira (zemira) poriaicola Liu种群数量。其中,尤以纱网片阻隔法最好。该方法简便易行,可完全不用化学农药,而且纱网可使用多年,对害虫预防效果持久,并对茯苓菌丝及菌核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黔东南州茯苓主产区的白蚁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定点调查.结果发现,黔东南州全州茯苓均发生白蚁危害,以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最为常见,且种群密度高,对茯苓的危害性最大;白蚁主要危害山冲种植的茯苓,坡塝地带白蚁危害相对较轻.由于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易传播和扩散蔓延特点,防治较为困难,部分药农使用高效、高残留农药灭杀白蚁,导致茯苓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品质.建议从开展高效低残留防治白蚁药物的筛选研究、开展白蚁防治技术研究、开展科学防治白蚁的技术推广工作3个方面着手防治白蚁.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菌丝及担孢子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姬松茸菌丝体和担孢子的核,用扫描电镜观察姬松茸担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体为多核,未见到锁状联合;姬松茸担孢子56.3%为双核,17.6%为单核;姬松茸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或3个担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