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根病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根病包括由病原真菌(Fusariumspp,RhizoctoniaSolani,Pythiumsp)侵染为害的大豆根腐病和病原线虫(Heteroderaglycines)寄生为害的大豆胞囊线虫病。该病是东北大豆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香草兰根腐病生防菌筛选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显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OBS-2和1.936菌株对尖镰孢香草兰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illae)和腐皮镰孢(F.solani)产生明显的拮抗带。在盆栽生防试验中,OBS-2菌株水剂浸根+OBS-2甘蔗渣制剂或稻杆制处理30d的防效分别为82.1%和93.7%,1.936菌株作同样处理的防效分别是54.1%和4  相似文献   

4.
由FusariumoxysporumSchl.Emond.SnydandHans.f.sp.ciceri(Padwick)Snyd.andHans(简称FOC)侵染引起的枯萎病是鹰嘴豆(CicerarietinumL.)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有23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大豆重茬障碍研究进展:Ⅱ大豆重茬障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大豆重茬障碍机制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重茬障碍因素。这些因素有直接的 ,也有间接的 ,主要涉及病虫害、生物障碍、自毒作用、生理等方面 ,这些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说明了在重茬障碍中的作用。1 土传根部病虫害对重茬障碍的作用大豆土传根部病虫害主要有大豆孢囊线虫 (Het eroderaglycines)、根腐病 (Pythiumspp .、Fusariumspp .与Rhizoctoniaspp.)和根潜蝇 (Ophimyiashibasu)。在重茬大豆田中 ,这三种病虫害多是混合发生的 ,使大豆根部腐烂、纵裂、须根不发…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致病镰孢种类及菌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恶苗病致病镰孢种类及菌系研究罗俊国(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水稻恶菌病;镰孢;菌系StudiesonPathogenicFusariumSpeciesofRiceBakanaeDiseaseandStrains¥LUOJ...  相似文献   

7.
火鹤花根腐病是影响火鹤花栽培繁殖的重要病害。其主要症状是根尖皮层先变褐色坏死,随后逐渐向基部扩展,以致全根皮层变褐腐烂,植株叶片变黄、枯萎。遵循柯赫准则采用选择性增减基,可成功的分离到两种致病菌。经形态鉴定,分别鉴定为华丽腐霉(Phthiumsplendens Braum)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al),其中前者的致病性强于后者。简易培养液栽培器是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西番莲死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福建南部地区杂交种西番莲(Pasiflora edulis X P.edulis var.flavicaupa)死顶的病原病毒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C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供试13科63种(或品种)植物中的11科54种(或品种);能够由桃蛭(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失毒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9.
沈瑞清  张萍 《麦类作物》1998,18(2):52-54
1991 ̄1992年间,从宁夏自治区各地收集大麦种子250份,共分离得到真菌12属16种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真菌最多,分离出3种:Fusarium graminearum、F.arthrosporioides和F.Conglutinans;链格孢属次之,共2种:Alternaria tenuls和A.triticicola。对这些菌的致病进行了测定,其中5属7种真菌具有致病性,约占整个测试真菌的4  相似文献   

10.
Study on the ancient cultivated ric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Sixty eightancientcultivatedricegrainsof10ruinsof2000 15000BPintheChangjiangRivervalleywerestudiedbyanalyzinggrainshape,using discri minatformulasofbi peakedtubercle(BPT)withtheG(x)=44.4788 -0.4308X1-0.4263X2 0.078X3,whereX1isbi peakeddistance(BPD),X2isp…  相似文献   

11.
不同催熟条件对香蕉后熟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作为参考指标,研究采收后贮藏时间、催熟时间和催熟温度对2种香蕉果实后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后仅贮藏5 h的香蕉,在22 ℃、12 h乙烯催熟处理的条件下,尾蕉的成熟指数、表皮颜色、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和头蕉相比有显著差异,尾蕉成熟速度显著低于头蕉;22 ℃下贮藏5 d后再进行乙烯催熟处理,头蕉和尾蕉的成熟速度基本一致;适当提高催熟温度或延长催熟时间至24 h,也能提高头蕉和尾蕉的后熟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香蕉是全球性的大宗经济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香蕉枯萎病是影响我国香蕉产能的主要因素。巴西蕉在我国曾广泛种植,但易感香蕉枯萎病,罕有宿根蕉园。宿根蕉园栽培模式在成本控制、产期调节、环境友好等方面有巨大优势。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以及土壤菌群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本文以海南临高皇桐镇的17 a宿根巴西蕉园为样本,对该宿根蕉园、附近轮作蕉园及新开垦蕉园全生育期土壤pH及香蕉枯萎病孢子数量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土壤菌群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土壤中的菌群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宿根蕉园土壤pH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其pH周年变化幅度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土壤中香蕉枯萎病孢子数目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在土壤细菌和真菌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方面,宿根蕉园均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在全营养菌门、农杆菌门、毛霉亚门等11个细菌门级和6个真菌门级分类单位上与轮作和新垦蕉园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蕉园在微单孢菌、芽胞杆菌、角菌根菌等土壤特征种群方面显著不同于其他2个蕉园;功能丰度热图显示,宿根蕉园土壤细菌和真菌与轮作蕉园、新开垦蕉园均有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基因丰度分析方面显示,轮作蕉园和新垦蕉园土壤细菌在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转录、碳代谢、膜转运等通路明显活跃,宿根蕉园土壤真菌在细胞迁移、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传导、核酸代谢、蛋白折叠储运和降解等通路显著活跃。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香蕉宿根栽培模式的内部机理奠定基础,也为废弃蕉园改造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泰生防治芒果炭疽病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芒果嫩叶及开花期间每隔 7- 10 d喷 1次 1000~2 000 u g/mL安泰生或 1000ug/mL多菌灵杀菌剂可极显著地降低芒果叶片炭疽病的发生;果实中的潜伏侵染炭疽菌菌量亦显著地减少并且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炭疽病的严重程度。其中 2 000 ug/mL安泰生效果最好,其防治叶片炭疽病效果达81.58%;采后果实炭疽病防效达63.21%。大田喷安泰生后还可适当提高果实产量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4.
香蕉乙烯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取香蕉果实总RNA,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的乙烯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其开放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结果同时扩增出2个长短不同的特异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其中较长的cDNA序列与该报道的香蕉乙烯受体cDNA序列的对应区段(ORF)长度一致,同源性为99.1%;另一较短cDNA序列为新序列,其与该报道序列的同源性达97.2%,但缺少该报道序列中的19和1036 bp的区段。RT-PCR扩增结果显示,报道的cDNA序列在香蕉果实的几个成熟阶段均有表达,而在根和叶片等组织中检测不到其表达,说明其表达具有果实组织特异性。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报道基因序列在香蕉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存在。因此,推测新克隆的缺失cDNA序列可能来自同一基因的转录后剪辑,其可能为1个新的香蕉乙烯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15.
以3个香蕉品种‘巴西蕉’‘粉蕉’‘皇帝蕉’为供试材料,利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整个生育及成熟期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探索不同香蕉品种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多酚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香蕉果实整个生育期,多酚物质含量果皮均大于果肉。多酚物质在香蕉果皮、果肉生长发育期迅速积累,到采收期下降,采后果皮多酚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果肉多酚物质基本维持不变。用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后发现,与对照果实相比,乙烯促进其多酚物质的积累,而1-MCP抑制其积累。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后芒果、香蕉果皮PAL活性变化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热处理后芒果、香蕉果实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与炭疽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实采后经热处理或接种炭疽病菌均可诱导芒果、香蕉果实果皮PAL活性提高,处理后 2 d,果皮PAL活性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热效应的减弱,果实的后熟,酶活性逐渐下降,直至果实完熟时达最低值,然后随着炭疽病的出现,PAL活性又有所上升。经热处理的果实,贮藏期间炭疽病发生速度较慢,发病率低,果皮PAL活性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17.
以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热激、低温和催熟处理采后香蕉果实,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热处理对催熟香蕉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 ℃ 6 d+催熟3 d和H+7 ℃ 6 d+催熟3 d 2个处理均明显降低了糠醇、苯甲醛、4-甲基苯酚、己酸乙酯、二甲基二氧杂环酮、1-戊醇、己二酮、3-甲基丁酸、2-甲氧基苯酚、2-己醇、丁酸乙酯等组分的含量;相反,这2个处理均明显增加了丙醇、乙酸丙酯、戊酮-2,3-二酮、二甲基二硫、2,3-丁二醇、甲基吡嗪、3-甲基丁酸乙酯、α-蒎烯、1-辛烯-3-醇、二甘醇二甲醚、E-2-辛烯醛、E,Z-2,6-壬醛、顺式-3-己烯醇、辛酸、庚烷-2-酮等组分的含量。另外,H+7 ℃ 6 d+催熟3 d处理明显增加了羟基丙酮、3-甲基-3-丁烯-1-醇、3-甲基-2-丁醇等组分的含量。与7 ℃ 6 d+催熟3 d相比,H+7 ℃ 6 d+催熟3 d处理明显降低了三乙胺、苯酚、2-戊酮、2-戊基呋喃、癸醛、E-2-辛烯醛、甲硫基丙醛、2-己醇、2,3,5-三甲基吡嗪等组分的含量,导致这些组分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热处理能明显降低7 ℃冷藏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减轻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热处理诱导催熟香蕉果实上述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可能与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抗冷性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香蕉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对乙烯非常敏感,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目前,香蕉果实后熟机理还未完全探明,后熟过程中己糖激酶(HXK)与乙烯的关系还不清楚。通过BLAST比对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HXK基因家族的11个成员,经克隆获得这些基因的序列,并研究HXKs基因在香蕉果实自然后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谱,重点研究乙烯利、甘露糖、NAG和1-MCP对HXKs基因表达、HXK酶活和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HXKs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乙烯利上调大多数HXKs基因的表达和HXK酶活,1-MCP的作用正好相反,这表明外源乙烯正作用于HXK。另一方面,甘露糖加快内源乙烯生物合成,NAG却推迟内源乙烯生物合成,这说明HXK正作用于内源乙烯生物合成。所以,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乙烯和HXK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将为进一步阐明香蕉果实后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香蕉果实保鲜新技术的挖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蕉园为例,分析广西规模化蕉园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现状以及折合用工量,计算出蕉园总机械化率为71.19%,总结阻碍实现全程机械化的限制因素主要为定植、喷药、追肥、植株护理等操作。建议应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技术,按照适地适栽的原则,重点开发定植、追肥、护果、植株护理等环节机械化。  相似文献   

20.
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用胡椒、假药、糯米香等植物叶片处理香蕉果实后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植物叶片处理均有催化香蕉后熟作用,当温度25~30℃,叶片与香蕉质量比约1:5时,后熟香蕉果皮颜色较好,其中,假药叶处理香蕉后熟时间短,果皮颜色好;糯米香叶能延长香蕉果皮褪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