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研究组合添加剂对水貂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种母貂36只、公貂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只公貂,18只母貂,母貂设2个重复。对照组貂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中添加组合添加剂3 g/(d·只)。试验期120 d,试验期内,测定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结果显示,组合添加剂对貂的繁殖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貂精子活力、母貂受胎率、平均窝产仔数、仔貂断奶成活率和45日龄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分别提高了2.44%、3.93%、13.04%、2.49%、1.8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长大"二元杂交经产母猪,在母猪妊娠和哺乳期分别饲喂添加3种不同类型微量元素试验日粮:A组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分别为CuSO4、FeSO4、MnSO4、ZnSO4、Na2SeO3;B组(氨基酸螯合物组),饲粮添加的铁、铜、锰、锌和硒微量元素均为蛋氨酸螯合物;C组(蛋白质螯合物组),饲粮添加的微量元素为蛋白质螯合铁、蛋白质螯合锌、蛋白质螯合锰和酵母硒。结果表明:Ⅱ组和Ⅲ组分别较对照组初乳中锰含量高出了21.05%和5.87%,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分别较对照组初乳中铁含量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17.0%和8.4%,差异不显著(P>0.05);对初乳中锌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常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也无明显影响;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合格仔数,减少了死仔和干尸的数量,初生窝重Ⅱ组和Ⅲ组分别比Ⅰ组高0.78和0.48kg;Ⅱ组、Ⅲ组断奶窝重分别比Ⅰ组高4.12kg和0.28kg。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阿留申病水貂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对某水貂场400只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选取水貂母貂180只,分为3组,每组60只(包括20月龄、10月龄的标准色水貂和咖啡色水貂各15只),A、B组均为阿留申病毒阳性水貂,C组为阿留申病毒阴性水貂(为空白对照组)。于配种前1个月开始,B、C组水貂只饲喂基础日粮;A组水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每只5 g/d,并连续饲喂1个月至配种开始;母貂配种开始至仔貂断奶分窝期间记录和统计母貂的繁殖指标。结果表明:A组分别和B组、C组比较,不论水貂毛色和年龄,其妊娠天数、胎平均产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A组标准色水貂、咖啡色水貂和20月龄水貂的仔貂断奶成活数与B组比均差异显著(P0.05);A组20月龄水貂的仔貂断奶成活数与C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组咖啡色水貂的母貂产仔率、断奶仔貂成活率与B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组20月龄水貂的母貂产仔率、断奶仔貂成活率与C组比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阿留申病水貂的繁殖性能,不论毛色和年龄,复方中草药对阿留申病水貂的妊娠天数均没有影响;胎平均产仔数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均不明显;阿留申病水貂仔貂断奶成活数、产仔率和仔貂成活率均有提高,其中咖啡色水貂和20月龄水貂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粮中不同发酵饲料水平对哺乳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氮平衡及仔貂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水貂哺乳期发酵饲料的适宜用量,试验将健康的咖啡色哺乳期母貂及其仔貂96窝随机分为4组,每组24个重复,按组饲喂不同剂量的发酵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5%、5%和7.5%,试验期4周,测定仔貂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平衡。结果表明:发酵饲料对水貂粗脂肪、干物质、粗蛋白的消化率、粪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仔貂45日龄校正体重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和5%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添加7.5%发酵饲料组可显著提高饲粮中干物质以及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7.5%发酵饲料可显著减少粪氮排出量(P0.05),添加5%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P0.05)。5%发酵饲料组的仔貂45日龄校正体重高于7.5%(P0.05)。哺乳期水貂日粮中发酵饲料的添加量不超过7.5%对母貂没有不良影响,但考虑到仔貂的生长性能,建议哺乳期水貂饲料中发酵饲料的添加量不超过5%。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怀孕后期和哺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亚铁和复合有机铁,以及肌注铁与否来考察复合有机铁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机铁相比,母猪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铁可提高母猪产活仔率和断奶仔猪存活率,提高仔猪10日龄、21日龄体重;综合铁源、铁水平以及肌注补铁的效应,添加120 mg/kg复合有机铁,同时仔猪均辅以肌注补铁,可显著提高仔猪肌注7日龄和断奶时体重(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锰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跖骨锰、铁含量和锰、铁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断奶仔猪饲粮中锰的适宜添加水平。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9.84±0.85) kg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1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20、40和80 mg/kg锰[以一水合硫酸锰(MnSO4·H2O)形式添加],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P>0.05);2)断奶仔猪跖骨中的锰、铁含量受饲粮锰添加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并且跖骨中的铁含量随饲粮中锰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 P<0.05),饲粮中锰添加水平高于4 mg/kg时,跖骨中的铁含量降低;3)饲粮中锰添加水平显著影响粪中锰、铁排出量(P<0.05),当锰添加水平达到80 mg/kg时,铁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锰没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而锰添加水平高于4 mg/kg时,跖骨中的铁含量降低,且随着饲粮锰添加水平的增加,铁的排出量增加;综合本试验指标,断奶仔猪饲粮中锰添加4~2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由亮氨酸、缬氨酸等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哺乳期仔貂生长的影响,试验在体重、胎次、预产期、体况相近的待产母貂基础日粮中按照每只每天3 g的量饲喂复合添加剂,测定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和45日龄平均断奶重。结果表明:试验组母貂平均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仔貂断奶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8.55%,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仔貂45日龄平均断奶重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7.21%,且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泌乳母貂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可以促进哺乳仔貂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态锰源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心肌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500只1日龄商品代从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形态锰源及锰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心肌锰含量的影响.试验鸡在1~7日龄期间饲喂不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8日龄时选取432只体重相近的肉公鸡,采用4×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照平均体重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基础饲粮(对照组)或者以不同形态锰源形式添加100、200mg/kg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4d.结果表明,添加锰源、锰水平及锰源与锰水平的互作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影响均不显著,但锰源和锰水平显著影响心肌锰含量(P<0.09),且中等络合强度有机锰源生物学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刁程  刁仁玉  李莉 《猪业科学》2018,(9):139-141
为了探究血浆蛋白粉在等营养水平条件下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同批次、生长发育健康的25日龄平均体重6kg断奶去势长×大仔公猪40头,按窝别、体重随机分为8组,4组作为空白组,另外4组作为试验组,每组重复数为5。空白组提供与试验组等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组为添加4%血浆蛋白粉日粮,测定断奶后0~15日龄和16~30日龄生长性能。结果:添加4%的血浆蛋白粉组生产性能、与等营养水平条件下的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4%的血浆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48头浙江中白后备母猪按窝别、体重分成4组,在6~8月龄和配种后至第二胎分娩后20天期间,分别饲喂菜籽粕(含硫代葡萄糖苷 3.7mg/g)替代饲粮中豆饼蛋白质0、25、50和75%的4种后备母猪饲粮和繁殖母猪饲粮,以研究饲粮菜籽粕水平对青年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菜籽粕水平对母猪采食量、初孕年龄、头胎断奶至第二胎怀孕间隔时间、一次情期受胎率、平均妊娠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60日龄育成数、后备母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猪初孕年龄和断奶再怀孕间隔时间有随饲粮菜籽粕水平增高而延长的趋势,产活仔数和育成仔数有下降趋势。后备母猪增重成绩以25%菜籽粕替代组较优。仔猪20和60日龄平均体重菜籽粕组显著低于豆饼对照组(P<0.05),60日龄平均体重,50%菜籽粕替代组显著低于25%替代组(P<0.05)。由此可见,母猪饲粮中菜籽粕用量,按补充蛋白质计,以不超过25%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螯合锰对准配期雌性水貂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 150只平均体重为(1005±113)g的健康成年雌性水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 5组,每组设 3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水貂。各组锰添加水平分别为 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 500mg/kg(Ⅴ组),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试验预试期 12d,正试期 3d。结果表明:1)Ⅱ组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Ⅴ组(P<0.01),Ⅱ组、Ⅲ组和Ⅳ组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各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Ⅳ组最高,Ⅴ组最低。2)粗蛋白质存留质量以Ⅴ组最少,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Ⅳ组最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Ⅳ组最高。3)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锰添加水平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准配期雌性水貂锰的适宜添加水平为 100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半胱胺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6只(8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1),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Ⅱ、Ⅳ组(P0.01);平均日增重以Ⅴ组最高,间隔添加组高于连续添加组。2)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影响水貂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粗脂肪消化率(P0.05),极显著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1),且均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P0.01),间隔添加组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3)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水貂的氮代谢指标(P0.05或P0.01)。Ⅴ、Ⅵ、Ⅶ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Ⅵ、Ⅶ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且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尿氮排出量、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间隔添加组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和尿氮排出量极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氮沉积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5);间隔添加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半胱胺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水貂的粪氮排出量(P0.05),90 mg/kg组水貂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60 mg/kg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育成期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60±3)日龄健康雄性水貂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8组水貂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Ⅰ组)、4(Ⅱ组)、8(Ⅲ组)、16(Ⅳ组)、32(V组)、64(Ⅵ组)、128(Ⅶ组)、256 mg/kg(Ⅷ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Ⅴ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而料重比则极显著低于Ⅷ组(P<0.01).Ⅴ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Ⅵ和Ⅶ组(P<0.05).Ⅳ和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Ⅷ组(P<0.05).Ⅴ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Ⅵ和Ⅷ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2 mg/kg(总铜水平为39 mg/kg)时,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毛囊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40±5)日龄、平均体重(1.94±0.19)k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基础饲粮中泛酸含量为8.91 mg/kg,各组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对照组)、10(Ⅱ组)、20(Ⅲ组)、30(Ⅳ组)、40(Ⅴ组)、80 mg/kg(Ⅵ组)。预试期5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1)Ⅵ组水貂鲜皮重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2)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增加,Ⅰ~Ⅴ组血清泛酸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血清泛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肝脏泛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血清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Ⅲ组血清胆固醇(CH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4)Ⅱ组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Ⅴ、Ⅵ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冬毛生长后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Ⅵ组毛囊深度显著高于Ⅳ组(P<0.05),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2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28.91 mg/kg),水貂皮长增加2.37%,同时增加了血清GLOB含量,降低了血清CHO和HDL-C含量;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8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88.91 mg/kg),降低了水貂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增加了毛囊深度,增加了水貂鲜皮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白水貂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取60只健康、体重[(0.83±0.09)kg]相近的(60±5)日龄雄性白水貂,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负对照组(Ⅰ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4%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Ⅱ组)、0.3%(Ⅲ组)、0.5%(Ⅳ组)和0.7%色氨酸(Ⅴ组)的试验饲粮,正对照组(Ⅵ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6%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水貂60~12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Ⅵ组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其他各组。2)Ⅰ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Ⅵ组(P0.05)。Ⅴ组、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尿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Ⅲ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Ⅴ组、Ⅵ组(P0.05)。3)Ⅰ组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异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丙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Ⅵ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Ⅳ组、Ⅴ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酪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半胱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Ⅴ组组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Ⅲ组、Ⅵ组色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精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综合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指标,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34%时,水貂饲粮色氨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3%(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5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妊娠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50只健康成年雌性水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每组设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基础日粮中各组锰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500 mg/kg(Ⅴ组),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结果表明,妊娠期水貂的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水平为50 mg/kg时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添加100 mg/kg时脂肪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日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在100 mg/kg时对妊娠期水貂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最高,与0、500 mg/kg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妊娠期水貂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的适宜范围为50~100 mg/k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影响因素为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选取167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的试验饲粮,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试验饲粮分别同Ⅱ、Ⅲ、Ⅳ组,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Ⅲ、Ⅴ、Ⅵ、Ⅶ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120 mg/kg组(P0.01)。各半胱胺添加组的毛皮品质均有所改善,Ⅵ、Ⅶ组皮长及针毛、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间隔添加组针毛长度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针毛长度显著高于60和120 mg/kg组(P0.05)。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针毛、绒毛长度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2)各半胱胺添加组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半胱胺添加组粪氮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Ⅵ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Ⅳ组(P0.05),间隔添加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连续添加组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半胱胺能够促进冬毛期雄性水貂的生长,并提高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最适添加水平为90 mg/kg,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钙磷比固定的条件下,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5)日龄健康短毛黑公水貂117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磷比固定为2,设3个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 100、4 100、6 100 IU/kg,3个钙水平,分别为2.3%、2.7%、3.1%,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饲粮的钙与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3%与2 100 IU/kg(Ⅰ组)、2.3%与4 100 IU/kg(Ⅱ组)、2.3%与6 100 IU/kg(Ⅲ组)、2.7%与2 100 IU/kg(Ⅳ组)、2.7%与4 100 IU/kg(Ⅴ组)、2.7%与6 100 IU/kg(Ⅵ组)、3.1%与2 100 IU/kg(Ⅶ组)、3.1%与4 100 IU/kg(Ⅷ组)、3.1%与6 100 IU/kg(Ⅸ组)。预试期1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末重、平均日增重均以Ⅷ组最高,Ⅰ组最低,料重比以Ⅷ组最低,Ⅰ组最高。2)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Ⅶ、Ⅷ组(P0.01)。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干物质排出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钙水平为3.1%时极显著低于钙水平为2.3%和2.7%时(P0.01)。饲粮维生素D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排出量(P0.01),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低;饲粮维生素D水平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P0.05),二者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3)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氮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且氮沉积呈现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且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二者以Ⅷ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钙磷比为2、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钙水平为3.1%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粪肠球菌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0只,平均体重为(957.37±93.96)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1×10~(10)和1×10~(11)CFU/kg枯草芽孢杆菌,Ⅴ、Ⅵ和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CFU/kg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Ⅱ、Ⅲ和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Ⅰ、Ⅳ、Ⅵ和Ⅶ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5);各组间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Ⅳ、Ⅴ和Ⅵ组的粪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尿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试验组的氮沉积均高于Ⅰ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和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CFU/kg粪肠球菌时,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