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茱萸茎和叶分泌囊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吴茱萸 (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Beth.)茎和叶分泌囊发育解剖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吴茱萸茎和叶分泌囊是通过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 ,以裂生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盆栽积(Pomcirustrifoliata)砧华盛顿脐橙(Citnssinensis)经~3H-PP_(333)处理后,脐橙叶片内,~3H主要分布在表皮、栅栏组织及叶脉厚角组织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脐橙茎及枳根中,~3H主要分布在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维管系统的原生木质部内都有一定量的~3H,但在后生及次生木质部内~3H极少。脐橙叶、枳新生根韧皮部有较多~3H,而脐橙茎韧皮部~3H少。  相似文献   

3.
百喜草和几种水保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百喜草(Paspalum notatun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植物的根、茎、叶器官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百喜草植物体中的保护、通过气、机械组织和泡状细胞比狗牙根和假俭草的发达。百喜草中内皮层细胞的增厚方式非常特别,仅内切向壁呈现明显的增厚。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日本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s)仔鱼期脑垂体形态变化和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化。1日龄仔鱼脑垂体的形态已建成,属于前后型,类同于海马成体脑垂体。腺垂体内各种激素分泌细胞均未分化,根据细胞大小和排列方式可区分出RPD、PPD和PI三个区域。神经垂体只见于RPD和PPD交界的背上方。5日齿仔鱼腺垂体内GH细胞已分化,占PPD的2/3,其他激素分泌细胞未见分化。10日龄仔鱼脑垂体内除GH细胞外,未见其他种类激素分泌细胞分化。15日龄仔鱼脑垂体RPD内ACTH细胞已分化,PPD和PI内除GH细胞外,其他种类激素分泌细胞均未分化。30日龄仔鱼RPD、PPD和PI内各种激素分泌细胞都已分化,共有6种激素分泌细胞,分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苦槛蓝Mycporum bontioides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其有效成分积累之间的关系,为其有效成分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苦槛蓝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主要有效成分的积累分布状态.【结果和结论】苦槛蓝营养器官茎和叶中含有分泌结构——分泌腔,而根中无分泌腔存在.挥发油主要储存于茎和叶中的分泌腔,周围的薄壁细胞也参与挥发油的合成,根薄壁细胞中挥发油类物质不明显.黄酮类化合物在根、茎和叶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各类组织的薄壁细胞中.鉴于苦槛蓝使用价值的不同,综合判断茎、叶均可作为以黄酮类和挥发油为主要成分的植物源农药的原料采收,根、茎和叶均可作为以黄酮类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入药.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定位法对蚬壳花椒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生物碱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蚬壳花椒根的初生木质部有三原型和四原型;幼茎表面有表皮毛和腺体,茎内含少量分泌囊和结晶;叶上、下表皮细胞结构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较大,有一分泌囊紧接下表皮.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显示,茎中生物碱主要存在于周皮、次生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及髓部细胞内;根中生物碱大量存在于周皮、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的射线细胞中;叶片中不含生物碱.采用HPLC法测定根、茎、叶及生药中的主要有效生物碱的含量,根中主要有效生物碱含量比茎中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烤烟上部叶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褐变的影响,探索适宜的采烤方式,为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正常采烤处理烟叶(CK)、2片叶带茎烘烤(T1)、4片叶带茎烘烤(T2)和6片叶带茎烘烤(T3)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基因表达量分析技术从细胞结构和基因分子水平层面,探讨采烤方式对上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东北地区Phoma和Phyllosticta两属88个种,其中茎点霉属7种,寄生于6科74属种奇主植物上,叶点霉属81种,寄生于40科78属80种寄王植物上。其中有新种7个;米仔兰叶点霉(PhyllostictaaglaiaeG.Z.LuetBai);木瓜生叶点霉(PhyllostictachaenomelesicolaL.YuetBai);草玉铃生叶点霉(PhyllostictaconvallaricolaL.YuetBai);刺楸叶点霉(PhyllostictakalopanacisGZ.LuetBai);扁核木叶点霉(PhyllostictaprinsepiaeG.Z.LuetBai);地榆生叶点霉(PhyllostictasanguisorbicolaG.Z.LuetBaI);大叶芹叶点霉(PhyllostictaspuriopimpinellaeGZLuetBai)。国内新记录种茎点霉2种,叶点霉36种。东北新记录种茎点霉2种,叶点霉42种。此外,对两属级和种级分类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盾叶薯蓣茎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起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茎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接种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病原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伤口是病原的主要侵入途径,该菌是否为尖孢镰孢菌的新的专化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超薄切片观察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病叶组织,并抽提试验材料的总核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病组织中检测到与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切片中未观察到病毒粒子,薄壁细胞中发现细胞膜系统的畸变:质膜体(plamalemmasome)和双层膜泡囊(doublemembranousvesicles).质膜体由细胞质膜或液泡膜伸入空泡形成,直径约1000~2000nm,结构类似于类病毒侵染寄主形成的旁壁体.双层膜泡囊是含纤维状物内含物的泡囊,直径约100~200nm,结构类似于某些病毒侵染寄主形成的细胞质泡囊(cytoplasmicvesicles)和植原体(phytoplasmas),但因其广泛分布于寄主细胞中,不能认为是植原体.文献显示这些病变是类病毒和某些病毒侵染的特征,初步认为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可能是病毒病害,发病早期细胞内出现小分子核酸侵染的细胞病变特征,此与莫笑晗等发现病株体内含有大量低分子量RNA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查友贵  吴义玲  刘林  赵艳  李正杨  叶敏  肖春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07-3008,3054
[目的]研究植物提取物的促生根活性,为开发高效、安全、与环境友好的新型天然源生根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绿豆生根法,研究33种植物提取物对绿豆切段生根的促进作用。[结果]在1 mg/ml浓度下,紫茎泽兰(茎和叶)、柳杉(茎和叶)、云南松(茎)、云南松(叶)、杜鹃花(叶)、华山松(叶)、荔枝(皮)、华山松(果)和水冬瓜(叶)9种植物提取物对绿豆切段生根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生根促进率均达100%以上;其中紫茎泽兰(茎和叶)提取物的促生根作用最强,达(1 068.42±7.87)%,极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提取物。[结论]紫茎泽兰(茎和叶)、柳杉(茎和叶)、云南松(茎)、云南松(叶)、杜鹃花(叶)、华山松(叶)、荔枝(皮)、华山松(果)和水冬瓜(叶)9种植物中含有促生根活性较强的物质,可进一步研究开发天然源生根剂。  相似文献   

12.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凹叶厚朴的茎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凹叶厚朴在茎、叶轴、小叶柄的内皮层和髓中以及主脉下方的薄壁组织中都有分泌腔分布,部分细胞壁出现网状结构.凹叶厚朴的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发达.茎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的生活薄壁细胞丰富.茎的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端壁倾斜,具梯状复穿孔,木薄壁细胞稀少,呈星散分布.表明凹叶厚朴在进化中是较为原始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秦岭产药用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营养器官白鲜皮(根皮)、木质部、茎和叶中萜类物质的组织定位及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组织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根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多年生根的周皮、次生韧皮部、韧皮部的油细胞、维管形成层以及木质部的薄壁组织中;在茎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茎的表皮、紧贴表皮的分泌囊、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髓部以及紧贴茎表皮的分泌囊中;在叶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叶的表皮、头状腺毛、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维管束位置的薄壁组织中。HPLC测试结果表明:白鲜植物体除药用部位白鲜皮外,在木质部、茎和叶中均含有萜类物质黄柏酮和梣酮;试验测试样本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2015);在除营养生长期外几个生长阶段的木质部以及盛花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I的茎和叶中,其黄柏酮含量亦均符合药典标准,其中盛花期白鲜茎和叶中黄柏酮的含量为药典最低含量标准的2~4倍多。秦岭终南山产白鲜皮品质优良,白鲜的根木质部、茎和叶用来提取黄柏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建议实践中针对不同需求综合利用白鲜非药材部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种染色方法对长薄鳅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种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薄鳅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腺垂体可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垂体中间部(PI)。腺垂体中可分辨出7种激素分泌细胞,其中前外侧部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和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中间部包括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分泌细胞和PAS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了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叶碟法测定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657 3 mg/mL和1.178 mg/mL.人工饲料法测定结果表明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随提取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另外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引起发育历期增加,化蛹率减少和蛹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银鹊树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中发现,银鹊树除幼根外,在茎、叶轴、小叶柄的内皮层和髓中,老根的次生以和主脉下方的薄壁组织中都有分泌和腔分布。根的初生构造中,内皮层无明显的凯氏带。不同的侧根其木质部,分别有三、五和六原型。茎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生活薄壁细胞丰富。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端壁倾斜,全为梯状复穿孔,木薄壁细胞衡少,呈星散分布。表明银鹊树在进是较为原始的树种。叶为两面叶,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为无规则型(毛茛科型)。叶为中生植物叶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水平上对产于新疆的轧菀属(GalatellaCass.)11种植物叶表皮进行了比较观察,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也均为不规则型。文章认为,乳菀属叶表皮特征较稳定,且具有类群特异性,在确定亲缘关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绞股蓝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绞股蓝属一新种张智(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合肥230036)分类号:S949.782歙县绞股蓝新种图1CynosfemmaShexianenseZ.Zhang,sp.nov.多年生草质藤本,雌雄异株。茎纤细,多分枝,节部有短柔毛,地下无横走根状茎。叶...  相似文献   

20.
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K Fu)根、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组成,未见明显的中柱鞘和内皮层,具二原型木质部,皮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晶体;茎具大量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有明显的分泌腔,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维管束呈环形排列或散布在薄壁组织中;叶柄的基本组织中具有裂生分泌腔,5~8束维管束呈弧形排列或散布在薄壁组织中;羽片叶上表皮的角质层厚,气孔分布在下表皮,有小叶脉产生.根、茎、叶木质部中的管胞主要是螺纹和孔纹管胞,有少量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