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季节水培生菜适宜定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蔚  李新旭  雷喜红  祝宁 《蔬菜》2020,(10):57-61
为研究北京地区不同季节水培生菜适宜的定植密度,以生菜"富兰德里"为试材,4月及7月在深液流漂浮板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6个不同定植密度(20、25、30、35、40、45株/m~2),研究其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平均温度为18.5 ℃,定植密度25株/m~2(CK)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达4.5 kg/m~2,VC、可溶性糖含量较高;7月平均温度为25.8 ℃,定植密度为30株/m~2时植株长势较强,产量最高,可达4.2 kg/m~2,较对照增产5.0%,且品质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春秋季节定植密度为25株/m~2,夏季高温定植密度为30株/m~2,可节省种子及用工成本,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和果穗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冠层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保红一号”番茄为试材,采用单干整枝方式研究不同密度和果穗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功能叶片冠层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在植株上、中、下部冠层间随不同密度的冠高和叶位差异明显.中、上部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高,下部低,3 000株/667m2(留5穗果)各冠层叶位间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出冠层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最高.表明适合阿克苏地区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适宜密度为3 000株/667m2(留5穗果),总产量最高,达到7 806.3 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肥种类及施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番茄新品种‘西润2007’为试材,选择鸡粪(667 m~2分别施用4 000、6 000、8 000 kg)、羊粪(667 m~2分别施用4 000、6 000、8 000 kg)2种基肥处理,以化肥硫酸钾+过磷酸钙(667 m~2分别施用20+100 kg、30+100 kg、40+100 kg)为对照,探讨不同有机肥种类及施用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类基肥,番茄果实糖酸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番茄红素、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施用鸡粪和羊粪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在667 m~2施羊粪4 000 kg条件下,番茄产量最高(7 627 kg),番茄果实糖酸比最高(9.61);667 m~2施鸡粪6 000 kg条件下,番茄产量位居第二(7 373 kg),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3.1%)、有机酸含量(0.5%)、维生素C含量(0.24 mg·kg~(-1))和β-胡萝卜素含量(0.17%)均处于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北京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岩棉栽培适宜的密度调整模式,基于外界太阳辐射变化,研究了植株密度动态调整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月至10月中下旬温光环境较适宜番茄生长,在9月初番茄植株以3.75枝/m~2的枝干密度定植,可增加前4穗果的单位面积总产量和商品果产量;10月中下旬通过打顶使番茄植株枝干密度逐渐降低为2.50枝/m~2,至次年2月下旬生产结束为最佳处理,每1 m~2总产量为21.35 kg/m~2,商品果产量为17.06 kg/m~2。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北京市通州连栋温室内选择番茄为试材,进行短季节岩棉栽培试验。茬口安排为2月定植,7月拉秧。研究在温光资源丰富的环境下高密度种植的植株长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2.5株/m~2、3.75株/m~2、5.0株/m~2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番茄植株株高差异不显著,但5.0株/m~2的处理植株茎粗最大,分别比2.5株/m~2、3.75株/m~2高9.58%、9.87%,且有显著性差异;在单位面积产量方面,5.0株/m~2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6.82kg/m~2,分别比2.5株/m~2、3.75株/m~2高9.6%、18.1%,并且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在2~7月时间段内,增加番茄种植密度,有利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辣椒杂志》2021,19(2)
为研究遵辣9号的较佳种植密度,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遵辣9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加大,遵辣9号产量成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2 500株/667 m~2,此时鲜椒产量达1 471.85 kg/667 m~2,比CK 2 000株/667 m~2高5.7%,比处理3 000株/667 m~2高9.5%,比处理3 500株/667 m~2高13.17%,比处理4 000株/667 m~2高34.76%,比处理4 500株/667 m~2高44.98%。2 500株/667 m~2时,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为5 298元/667 m~2,减去投入成本后,纯收入最高为2 208元/667 m~2,纯收入产出投入比最高为1∶0.715。结果表明,2 500株/667 m~2是遵辣9号较佳的群体结构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加瑞绿6号的制种产量及种子纯度,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每667 m~2分别定植2 000、2 200、2 400、2 600株)和不同定植方法(隔株、隔行、隔垄)对瑞绿6号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瑞绿6号制种中,父母本应该严格采用隔株定植;每667 m~2定植2 400~2 600株最为合适,每667 m~2制种产量为25.7~25.9 kg,且种子纯度大于96%。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667m~2种植8 000、12 000、16 000、20 000、24 000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寻找适合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怀地黄脱毒苗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片数、冠幅和叶片面积变化较大,其中株高、冠幅、叶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叶片数在10月达到最大值,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株高最高,667m~2种植密度为8 000株时冠幅、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最大;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产量最高,鲜质量为6 105.80kg,干质量为1 393.30kg;梓醇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2.860%,毛蕊花糖苷则在667m~2种植密度为16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为0.085%。综合可知,667m~2种植密度20 000株为脱毒怀地黄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设置3个处理:秸秆生物反应堆菌剂(A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秸秆生物反应堆菌剂(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以不添加菌剂和秸秆温室为对照(CK),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和秸秆添加量对越冬番茄长势、产量和温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番茄茎粗,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a/b;A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和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下番茄株高、产量显著高于CK,而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的株高和产量。在10、11月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显著的提高了15cm土层的温度,该处理10月10日的平均地温为17.35℃,比对照平均地温高出1.05℃。12月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对15cm土层温度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其中12月25日平均地温为10.30℃,比CK高0.77℃。处理温室内CO_2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温室。10月1日处理温室CO_2浓度最高,为1 597.0mg·m~(-3),比CK高614.8mg·m~(-3);12月30日CO_2浓度最低,为1 015.0mg·m~(-3),比CK高393.0mg·m~(-3)。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北方越夏茬大棚甜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甜椒"红美人"为试材,采用L16(43)正交实验设计,比较不同水平密度(667 m~2密度为3 000~3 900株)、苗龄(50~71d)、追肥(667m~2施肥0~40kg)处理对甜椒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甜椒不同性状的主导因子各不相同,苗龄对植株前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对果实性状及产量影响不显著,57d苗龄最适于植株生长;密度及追肥量对单果质量、坐果总数、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单果质量最佳组合为667 m~2栽植密度3 300株、50d苗龄、追肥40kg),坐果数最佳组合为667m~2栽植密度3 600株、57d苗龄、追肥30kg。产量最佳组合为667m~2栽植密度3 600株、50d苗龄、追肥30kg。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该试验条件下甜椒获得最高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组合为667m~2栽植密度3 600株、57d苗龄、追肥30kg。  相似文献   

11.
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与传统密度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田间条件下相同两个棚,采用密植栽培和传统密度栽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栽培密度的西瓜长势、品质没有差异,密植栽培比传统种植667 m^2产量提高1 993.16 kg,提高了27.78%。密植栽培比传统种植667 m^2经济效益提高8 647.02元,提高了28.98%。在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中,综合考虑小果型西瓜生长势、坐果率、植株发病率、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67 m^2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建议广大瓜农应用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金梨不同栽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梨3年生之前,可用带状栽培1m×1m×1m,带间距为2m,或按株行距1m×2m定植,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早期丰产;3年生以后,要逐渐间伐,按株距调整到2m,行距调整到2m。  相似文献   

13.
在通辽地区以田间4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甜菜株高、根粗、鲜重冠根比等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其与块根产量、舍糖率、产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株高、鲜重冠根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粗、块根鲜重、叶鲜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上都表现出:B3处理〉B2处理〉B1处理〉B4处理。综合评析得出B3处理(即9.0万株/hm^2)为最适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4.
吴晔 《中国果菜》2019,(8):74-76,86
早实核桃一般要采取规模化建园、集约化生产,树体年生长量较大,进入盛果期后,树体高大密闭,会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病虫危害加剧,树体生长势衰落,给日常管理带来不便。对此,本文提出要对密闭园进行密度干预,通过对盛果期核桃园植株间伐、植株改接、换头培养用材品种或移栽另新建园等方式,进行科学改造,实现果园提质增效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循环露地线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循化线辣椒露地种植每穴最适宜定植的株数为8~12株,株行距为40cm×40cm,采取起垄覆膜,垄高为25cm。  相似文献   

16.
费乌瑞它(Favorita)马铃薯春季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马铃薯优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011年春季安排费乌瑞它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增大,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或垄距下,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单垄双行种植费乌瑞它,取得高产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为7 579~10 990株/667 m2,最合适的垄株距为80 cm×15 cm、80 cm×20 cm。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金桂’桂花品种苗木在山坡地种植,在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疏移措施调整桂花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密度调控对桂花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初植密度(株行距)1 m×1 m,在4年树龄及7年树龄时适时疏移2次的生长量最大;初植密度(株行距)2 m×2 m,在树龄6年疏移1次的生长量次之;初植密度(株行距)3 m×3 m,在生长期内不疏移的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8.
对豫西丘陵旱地朝天椒套种油葵的密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密度合适,干椒产量不受影响,且可遮阴防病,同时增收油葵,提高土地利用率。套种过密,会影响朝天椒正常生长;套种过稀,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增收的效果;油葵最适套种密度为2.0m×0.4m。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挖掘丝瓜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以品种、密度2个因素进行大棚设施丝瓜长季节栽培高产优质技术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1 000~3 500株/667 m^2范围内,产量以3 000株/667 m^2最高,经济效益以2 000株/667 m^2(绿王子)、1 500株/667 m^2(三比2号)最好。  相似文献   

20.
在大棚内以"白天鹅"厚皮甜瓜为材料,采用立式栽培、行距与株距2因子裂区设计,进行了不同栽植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株行距,既保证了厚皮甜瓜产量,又提高了果肉厚度和中心糖含量,有利于厚皮甜瓜品质的提高,而在相同行距下过分加大株距的效果不明显,以株行距0.6m×1.0m,每667m2栽植1110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