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外貌特征 香猪体型较小,属小型猪种.背、腰微凹,四肢较短,骨头轻细,头比较小,吻端粉红色、耳朵呈荷叶状,比较薄,眼眼睛周围有一明显的无毛区,颜色基本黑色,目前已发现有白色的.  相似文献   

2.
苏太猪简介     
苏太猪全身被毛黑色、偏淡,耳中等大而垂向前下方,头面有清晰皱纹,嘴中等长而直,部分有玉鼻,四肢结实,背腰平直,腹小,后躯丰满,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具有明显的瘦肉型猪特征。苏太猪产仔多、母性好,核心群母猪产仔数为15.67头,是仅次于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猪种。苏太猪生长速度较快,90千克肥育猪日龄为178.90天,平均日增重为623.12克,活体背膘厚1.96厘米,耗料增重比为3.18:1,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分别为72.85%、55.98%。苏太猪是目前生产商品瘦肉猪理想的母本之一,与加系大约克夏或丹麦长白公猪杂交生产的商品瘦肉猪都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其生长速…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活性硒对不同品种育肥猪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猪品种:“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以下简称三元杂交猪)和从江香猪;3个硒处理:0.25 mg/kg亚硒酸钠、0.25 mg/kg生物活性硒和0.50 mg/kg生物活性硒。分别选取体重接近的三元杂交猪[初始体重为(56.12±0.68)kg]90头和从江香猪[初始体重为(37.22±0.48)kg]72头,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三元杂交猪10头/重复,从江香猪8头/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三元杂交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从江香猪(P<0.10),料重比(F/G)显著低于从江香猪(P<0.10)。2)与饲粮中添加0.25 mg/kg亚硒酸钠相比,添加0.50 mg/kg生物活性硒可显著增加背最长肌和腿肌中硒含量(P<0.10)。3)对于三元杂交猪,与饲粮中添加0.25 mg/kg亚硒酸钠和0.25 mg/kg生物活性硒相比,添加0.50 mg/kg生物活性硒可显著增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脱碘酶(DIO)含量及背最长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活性(P<0.10);对于从江香猪,与饲粮中添加0.25 mg/kg亚硒酸钠相比,添加0.50 mg/kg生物活性硒可显著增加背最长肌和腿肌TXNRD活性(P<0.10)。4)从江香猪背最长肌和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10)。从江香猪背最长肌和腿肌中大部分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10),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生物活性硒更有利于增加猪肌肉中硒的富集和肌肉中一些氨基酸含量,提高猪的抗氧化能力;三元杂交猪与从江香猪在肉品质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肌肉中肌内脂肪及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香猪又名"迷你猪",是一个饲养历史悠久和遗传基因稳定,且品质优良、珍贵稀有的地方小型猪品种。香猪外貌清秀,体型矮小,头较直,额部皱纹浅而少,纵行呈倒八字型,无旋毛,眼睛周围有一圈无毛眼晕,被毛呈黑色,稀疏而有光泽,四蹄、额心为白色;皮薄骨细,嘴圆而尖,吻端粉红色或黑色,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身躯短,背腰宽凹,腹大而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细短,前肢正直,后肢多卧系;  相似文献   

5.
为从基因组水平上探究香猪性成熟早、产仔数少、体型小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下载与香猪在繁殖和体型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的梅山猪、杜洛克猪的重测序数据作为参照,对26头香猪、24头梅山猪和24头杜洛克猪的重测序数据进行SNPs检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值分析,筛选香猪基因组外显子上与梅山猪、杜洛克猪高度分化的SNPs位点,并使用AS-PCR方法和Sanger测序方法统计其中8个SNPs位点的群体等位基因频率。最后,对含有高度分化SNPs位点的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SNPs检测获得香猪基因组外显子上SNPs共236 710个,包括193个终止密码子丢失、1 238个终止密码子获得、90 945个错义SNPs和144 334个同义SNPs。得到1 046个香猪高度分化SNPs,包括429个错义SNPs、2个终止子丢失、6个终止子获得和609个同义SNPs,影响52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并发现X染色体上44-58 Mb的一段富含高度分化SNPs的热点区域。群体等位基因频率验证结果与重测序结果一致,鉴定了8个位点均为香猪与梅山猪、杜洛克猪高度分化的SNPs。对524个含有高度分化SNPs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富集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雌激素信号途径等繁殖相关通路;GO功能注释到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信号、纤毛运动等繁殖相关条目,骨骼系统形态发生、骨骼发育、成骨细胞分化等体型相关条目。得到含有香猪高度分化SNPs的18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PTGFR、TRO、DNAH17、PKDREJ、KAT8、DNAI2、VDR、TEX14、QSOX1、AR、WNK3、ADCY3、SPEF1、MIGA2、SLC2A8、PSMF1、TBC1D20、IFT172和7个体型相关基因IBSP、NR6A1、HSPG2、TARS、PDZD2、FGF4、AMER1,可能是决定香猪性成熟早、产仔数少、体型小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VRTN(vertebrae development homolog)基因在巴马香猪群体中的编码区序列特征、组织表达情况、脊椎数性状因果突变位点ins291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乳头数和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本研究采集3头0日龄巴马香猪组织,利用cDNA克隆技术获得VRTN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VRTN在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集279头经产巴马香猪母猪血液,检测ins291位点在该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并与乳头数、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巴马香猪VRTN基因编码区全长2 097 bp,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大量保守区域;VRTN基因编码698个氨基酸,预测为亲水性蛋白质,存在1个螺旋转角螺旋域超家族结构功能区、2个低复杂度区域和2个内部重复结构,并与核受体辅抑制子1(NR6A1)、果蝇同源框基因Prospero的脊椎动物同源蛋白2(PROX2)和富亮氨酸重复序列74亚基(LRRC74A)等蛋白具有相互作用;VRTN基因在0日龄巴马香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巴马香猪保种群体中VRTN基因有利突变位点ins291的等位基因频率为21.15%,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平均产仔数、总乳头数、左侧乳头数、右侧乳头数和单侧最大乳头数性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纯合突变型(ins/ins)个体的乳头数性状均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结果提示,在巴马香猪产业化生产中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提高VRTN ins291有利等位基因频率,但不影响其产仔数性状。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廊坊市某养猪专业户的幼猪发生一种以咳嗽为主、鼻孔流出脓性、黄灰色渗出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诊断为猪后圆线虫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自繁自养80~90日龄,体重25~30 kg的幼猪205头,分别放在18间圈里饲养,各圈运动场地面土壤疏松多腐殖质,低洼潮湿,每m2有蚯蚓400~  相似文献   

8.
 探索将RNA/DNA比率作为评定猪生长性能和饲料营养价值指标的可行性。选用了目前云南省4个杂交组合(PIC402×LY、PIC402×滇陆猪N1、D×LY、Y×滇陆猪N1)32头断奶仔猪,按品种分为4个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每组分两个饲养阶段(20~60 kg,60~100 kg),日粮及饲养管理方式一致。试验结束后屠宰,采集其背最长肌,测定RNA/DNA浓度比。结果表明:20~60 kg阶段,猪肌肉RNA/DNA与其增重和采食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与料重比有较显著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均在0.85以上。60~100 kg阶段,猪肌肉的RNA/DNA与猪的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之间的有一定相关性,但都不显著(P>0.05)。在20~100 kg阶段,猪肌肉的RNA/DNA与猪的增重和采食量之间的呈一定的相关性 (P>0.05),但于其料重比之间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65以上。结论提示,猪肌肉RNA/DNA比率与猪增重及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有正相关,RNA/DNA比率越大,其增重及采食量越大,料重比越小;而且猪肌肉RNA/DNA比率有品种特异性,不同品种猪肌肉中的RNA/DNA比率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胡锦平  翁经强 《养猪》1992,(1):30-33
本文对杜洛克猪的主要生长和胴体性状作了遗传、表型参数的研究。生长测定805头猪,胴体测定279头猪,结果表明前期(25—6c千克阶段)日增重596克,后期(60—90千克阶段)787克,全期平均668克,三个阶段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57,3.27和2.91。宰前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71.42%,胴体长79.22厘米,皮厚0.20厘米。平均膘厚1.85厘米,瘦肉率62.0%,眼肌面积31.26厘米~2,后腿率32.59%。遗传力估测为:三个阶段日增重分剐为0.32,0.48和0.29,屠宰率0.51,胴体长0.68,平均瞟厚0.53,瘦肉率0.61,眼肌面积0.31,后腿率0.57。利用本次估计的参数制订两个综合选择指数,选择指数1包括日增重、背膘厚和瘦肉率三个性状;指数2还包括饲料利用率性状。并对两个指数的选择效果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
香猪肌肉中的脂肪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测定香猪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随机选取从江县香猪育种场24头3月龄从江香猪和32头8月龄从江香猪、贵州大学香猪种猪场20头8月龄剑白香猪和11头8月龄久仰香猪、广西环江九万大山香猪加工厂12头3月龄环江香猪。结果显示,香猪肌肉中的脂肪酸主要由含16、18碳原子的脂肪酸组成;每一类型香猪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比值均大于1,从江香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肌肉营养价值高;幼年香猪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于成年香猪,亚油酸含量以3月龄从江香猪最高,为13.35%。  相似文献   

11.
供试猪为23头长白猪公猪,体重达90千克时用超声波探测器在体长1/2处及前后10厘米处距背正中线2厘米和10厘米的胁部进行测定,然后在体长1/2处先后错开4、6、8厘米的部位测定背膘厚。禁食24小时后,麻醉并使之安静,用体积测定装置测出体积,计算出猪的密度。电极接在前肢和后肢处,电流  相似文献   

12.
为测定雷山黑毛香猪的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及背最长肌的营养组成,随机选自主产区内5个合作社熟食饲养、体重相近的阉割肥育健康母猪5头,禁食24 h后进行现场屠宰测定,取其背最长肌120 g左右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雷山黑毛香猪在70~110 kg体重阶段下屠宰率为68.14%~73.81%,瘦肉率为41.43%~42.85%,背膘厚2.94~5.20 cm。脂肪比例24.20%~29.55%,滴水损失在2.50%以下。营养组分上,背最长肌中风味氨基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此外,重金属的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由此可见,雷山黑毛香猪具有较好的胴体性能和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3.
小梅山猪杂交后,除背最长肌嫩度改善外,其它肉品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除背最长肌肉色外,全部肉品质指标均为小梅山猪大于约小梅猪,约小梅猪大于长约小梅猪.一些肉质性状间相关显著.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纤维直径均为长约小梅猪显著大于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差异不显著,全群猪肌纤维直径除与熟肉率呈正相关外,与其它肉质指标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珍稀家畜品种——香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香猪是当今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猪种之一。香猪1980年被列为中国八大地方猪种,有黑香猪和白香猪2个类群。1995年为进一步求证白香猪与黑香猪的亲缘关系,我们从产地引进白香猪33头、花香猪16头和从江黑香猪12头进行了本试验。经2年的测定和研究,结果证明:①同龄体尺、体重差异不显著;②繁殖生理、生殖器官和生产指标差异不显著;③肉质参  相似文献   

15.
僵猪又称侏儒猪或小老猪.近年来该病在农村散养户和规模化猪场都有发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被毛粗乱.体格瘦小,圆肚,尖屁股,大脑袋,弓背缩腰,腹部大,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皮厚皱多,缺乏弹性。据笔者调查的1.8万头猪中,僵猪占379头,发病率2.1%,给畜牧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纯种巴马香猪、野公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猪和大约克夏公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猪为研究对象,饲养至8月龄达45 kg左右屠宰,对比分析了不同猪种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猪种与巴马香猪杂交后代与纯种巴马香猪的屠宰性能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肉质性状相关指标除眼肌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均呈现差异不显著(P>0.05);大约克夏公猪与巴马香猪杂交1代猪的肉色C值显著低于野公猪与巴马香猪杂交1代猪和纯种巴马香猪(P<0.05)。综合分析发现,采用杂交方式繁殖商品猪,对巴马香猪的胴体品质(如背膘厚)和肉质(眼肌面积)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江香猪胴体及肉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从江香猪胴体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规律,通过测定117头从江香猪皮厚、10~11肋间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背最长肌游离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指标,分析性别和屠宰体重对各指标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性别对从江香猪10~11肋间背膘厚、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对游离水分和肌肉脂肪含量(IMF)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除肌肉游离水分外,从江香猪各项测定性状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屠宰体重对10~11肋间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对IMF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从江香猪屠宰体重处于65~75kg阶段屠宰较优。IMF与游离水分呈现出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4),二个指标间回归曲线模型Y=594.93589-15.58725X+0.10251215X2,决定系数R2为0.8783,模型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从江香猪的保种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况香猪是我国稀有的地方微型猪种.它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长期培育形成的.从江县是香猪的中心产区,香猪主要分布在加鸠、宰便、加榜、秀塘、刚边、加勉、光辉等乡镇及相邻地区.80年代初期,全县香猪年饲量3万余头.自1977年全国地方猪种资源普查发掘以来,香猪以其“体型小、肉味香嫩.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等特点而引起全国各地有  相似文献   

19.
选择来源、日龄相近,体重约18 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及DLY公猪各48头,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分别于20、35、50、80 kg及结束(荣昌猪100 kg、DLY 120 kg)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上升,胴体瘦肉率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下降,荣昌猪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的发育均早熟于DLY;肉质随体重的增加呈改进趋势,荣昌猪在80~100 kg阶段趋于成熟,DLY在100~120 kg阶段趋于成熟;荣昌猪与DLY胴体性状差异较大,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瘦肉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肉质性状荣昌猪优于DLY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影响香猪生长发育的功能基因,本试验利用Illumina Porcine SNP60K芯片筛选出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 2,GALNT2)基因内含子10中一个与腹围呈弱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80894395。在此基础上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技术检测520头雌性香猪群体中该位点的基因型,并与43头大白猪、36头柯乐猪相比较。结果表明,从3个猪群体中检测到rs80894395位点的CC、CT和TT3种基因型;其中香猪群体以CT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与香猪的体重、体长和腹围呈弱的正相关;大白猪群体以CC基因型为主,T等位基因频率较香猪极显著减少(P<0.01);柯乐猪群体中CC与CT基因型频率相等,与香猪和大白猪的基因频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s80894395位点可能影响GALNT2基因的剪接过程。rs80894395与香猪的生长发育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