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僵菌与杀虫剂科学混用是提高白僵菌杀虫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布氏白僵菌菌株NEAU30503孢子与10种常用杀虫剂混合不同时间后对其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种类、混合浓度和时间均能影响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但存在较大差异。几乎所有供试杀虫剂随混合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辛硫磷和氧乐果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大多数杀虫剂随混合时间延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与孢子混合1和5 d对孢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差异。啶虫脒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辛硫磷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供试的10种杀虫剂中,啶虫脒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NEAU30503相容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布氏白僵菌与杀虫剂的合理混用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维杀虫单、虫酰肼对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以研究化学药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为化学杀虫剂和白僵菌制剂混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田间常用浓度下,7种杀虫剂对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7.93%~38.74%.虫酰肼组的孢子萌发率为33.19%,几乎不形成菌落,产孢量仅为0.05×106个/mL;而其余6种杀虫剂组的孢子萌发率为50.34%~70.62%,能形成较致密的菌落,产孢量为(2.51~3.58)×106个/mL.杀虫剂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田间浓度再稀释5倍后,各处理组孢子萌发率升高到72.08%~84.92%;产孢量为(3.01~9.61)×106个/mL.在田间浓度下,虫酰肼与该菌株不相容;其余6种杀虫剂的相客性较好.并且相客性随着杀虫剂浓度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8种杀虫剂对苹果树绣线菊蚜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种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苹果树绣线菊蚜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吡虫啉、硫丹、阿维菌素均是防治苹果绣线菊蚜的有效药剂。啶虫脒和吡虫啉为防治苹果绣线菊蚜的首选药剂。噻虫嗪、马拉硫磷、硫丹可作为专用杀蚜剂。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兼治药剂,一般不推荐为专用杀蚜剂。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不同地区韭蛆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监测了山东省7个韭菜种植区的韭蛆种群对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噻虫嗪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区韭蛆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抗性已较为普遍,其中莘县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超过3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为中等水平;泰安种群对供试的两种菊酯类药剂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而对吡虫啉和噻虫嗪,7个供试种群处于敏感或敏感性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7种药剂及其混用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噻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315.1 mg/L,其毒力倍数是呋虫胺的3.23倍;其次为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473.1和543.1 mg/L。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5∶5、4∶6、3∶7、2∶8和1∶9的质量比混用,其LC50值分别是215.6、307.1、334.1、232.6和240.7 mg/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2∶8和1∶9混用的共毒系数分别达203.9和210.5,增效最显著;噻虫胺与丁烯氟虫腈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09.2、356.9、338.1、402.4和392.6 mg/L,除5∶5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9混用共毒系数为182.1,增效显著;噻虫胺与杀虫单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79.4、540.0、454.8、737.0和878.7 mg/L,其中3∶7混用的共毒系数为127.9,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余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杀虫单混用增效作用明显,可以作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6.
20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期测定1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杀卵活性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浸渍法又测定了20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杀卵活性,以期为草地贪夜蛾卵期防治药剂的选择提供更全面的参考。结果表明,所测的20种杀虫剂均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在100 mg/L浓度下,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乙基多杀菌素表现出出色的杀卵活性,能够完全抑制卵的孵化,杀虫双的杀卵活性最差,低于10%。而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霉素、联苯菊酯、噻虫啉、氧乐果、噻虫嗪、甲氰菊酯、烯啶虫胺和啶虫脒的杀卵活性相对较好,其校正死亡率在70.95%~98.52%之间,毒死蜱、吡虫啉、辛硫磷、虫螨腈和杀虫单的杀卵活性相对较差,在42.26%~61.51%之间。在10 mg/L浓度下,噻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啉的杀卵活性均在70%以上,而杀虫双、毒死蜱和烯啶虫胺的杀卵活性低于15%。特别是在100 mg/L和10 mg/L浓度下,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和噻虫啉对草地贪夜蛾表现出较高的杀卵活性,分别为98.52%、76.91%和89.37%、72.44%。上述药剂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杀虫剂对芹菜蚜的毒力以及杀虫剂复配对芹菜蚜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找出最佳的农药配比,对芹菜蚜进行科学有效地防治。通过浸渍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单剂及烯啶虫胺与氟啶虫胺腈复配组合物对芹菜蚜的室内毒力;同时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芹菜蚜虫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芹菜蚜虫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环氧虫啶吡虫啉氟啶虫酰胺噻虫胺吡啶喹唑啉噻虫啉吡蚜酮呋虫胺啶虫脒戊吡虫胍;协同增效研究结果表明,当烯啶虫胺与氟啶虫胺腈的配比为20:1、10:1、8:1、1:6、1:8、1:10、1:20时,共毒系数均 30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为1:10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增效系数达到900.87; 3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大小为:噻虫嗪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该研究为芹菜蚜虫的科学防控提供了药剂指导,同时,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按1:10复配能够大大提高对芹菜蚜的毒力,从而起到减少杀虫剂使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12种杀虫剂对南瓜实蝇蛹的毒力和二元混剂的共毒系数。供试杀虫剂对南瓜实蝇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喹硫磷>氯唑磷>甲基异硫磷>辛硫磷>敌敌畏。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敌百虫、丁硫克百威、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对南瓜实蝇蛹的药效较差。敌百虫和辛硫磷(1:9)对南瓜实蝇蛹的LC50为96.2879mg/L,辛硫磷和毒死蜱(9:1)的共毒系数为590.77。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信阳和漯河两地黏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信阳种群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35、0.230、3.566、3.716、5.025、13.315 mg/L;漯河种群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53、0.734、3.081、3.413、13.570、25.067 mg/L。以毒死蜱为标准药剂,甲维盐对信阳和漯河3龄黏虫幼虫都表现出极高的活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达到143.571和58.132。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韭蛆防治药剂,室内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与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对照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同时用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其对韭蛆和蚯蚓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噻虫嗪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6种对照药剂,对虫酰肼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1.6、55.0、32.9、27.2、13.6;13种供试药剂中,除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对蚯蚓中等毒性外,其余均为低毒;盆栽试验中,吡虫啉、噻虫嗪、毒死蜱、噻唑膦、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虫效果和保苗效果均分别高于其它药剂,但其中只有噻虫嗪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鸡粪沼液"新壮态"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控效果,于室内测定了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和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研究了其对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的驱避效果,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壮态"0倍稀释液对韭菜迟眼蕈蚊卵有杀灭作用,死亡率达54.76%;对2~4龄幼虫均无直接毒杀作用;对雌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均有明显的驱避活性,对雌成虫产卵驱避率为74.75%,处理5 min后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驱避率分别为78.62%和45.6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鸡粪沼液"新壮态"对韭菜迟眼蕈蚊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明显增加韭菜产量。  相似文献   

12.
十种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相容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球孢白僵菌孢子粉与10种常用农药相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孢子浓度上升,所试农药对孢子的抑制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在1/10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百菌清和代森锰锌均能抑制或杀死孢子(萌发率<1%)。除阿维菌素外,所有杀虫剂均与白僵菌孢子相容,在常规使用浓度的10倍稀释液中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吡虫啉、蚜虱灵、灭多威和氟虫腈与孢子的相容性最好,其中吡虫啉和蚜虱灵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明显随药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孢子萌发率也在95%以上,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的相容性极差。因此,应用白僵菌制剂防治害虫,选择生物学相容性好的农药以低剂量与白僵菌制剂混用,既可使菌剂增效,又可大幅度降低化学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13.
噻虫胺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采用管测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噻虫胺等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并研究了噻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其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成虫的击倒毒力均较高,分别是阿维菌素的5.75、3.86和3.51倍;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均较低;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噻虫胺最高,LC50分别为0.339 mg/L和1.020 mg/L,分别是阿维菌素的27.00倍和25.23倍。用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协同作用,采用Bt预处理及直接混用2种方式施药,室内饲毒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2龄幼虫的活性,同时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Bt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虫先用每mL含1×106个孢子的Bt S19菌悬液预处理,1 d后再用系列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其48 h的LC50值为0.76 mg/L,而未经预处理,仅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48 h的LC50值为1.28 mg/L;2种处理在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为2.25 mg/L时对试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9.2 h和34.7 h,两者间增效作用明显。对于直接混用,采用1×106个/mL的Bt S19与6 mg /L的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处理,增效作用明显,72 h的共毒系数为122.5,此后再增加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则表现出轻微的拮抗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可使Bt生长对数期延迟,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可影响Bt芽孢萌发,使菌体增殖延迟。研究表明,先用Bt预处理后再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效果优于二者直接混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麦叶和麦穗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残留的痕量、快速检测方法.麦叶或麦穗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用乙腈提取,NH2/Carb固相萃取柱净化,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噻虫嗪和噻虫胺在0.001~~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噻虫嗪和噻虫...  相似文献   

16.
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 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原药稀释1.0×104~2.0×104倍时可使初孵幼虫死亡率达100%;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氟铃脲、甲氧虫酰肼原药稀释1 000倍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大于70%,且幼虫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辛硫磷对低、高龄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效果快且防治效果好,尤其是4 000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和5 0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第三天,其对棉铃虫的致死率达100%;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作用效果稍差。若在棉铃虫卵高峰期适时施药,供试的6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5种常用市售复合肥料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调查混有不同浓度肥料的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单位和摇瓶培养中的孢子发芽率。结果表明,在2种培养条件下“大洋生态有机肥”(F2)在高、中、低3种剂量下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绿营高”(F3)仅在低剂量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其余剂量都极显著地抑制孢子萌发。其他3种肥料在3种剂量下对孢子萌发都有显著抑制作用。这表明只有F2及低剂量的F3可以与白僵菌分生孢子制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姜灵  洪波  王新谱  贾彦霞 《植物保护》2018,44(1):199-204
本试验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选取相容性高的杀虫剂在10倍稀释浓度下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与10%吡虫啉WP的相容性最高,而与2.5%联苯菊酯EC和20%高氯·噻嗪酮EC相容性较差,在10倍稀释浓度下10%吡虫啉WP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2%和3.38%,产孢量为1.94×106个/mL。对白粉虱协同防效试验中,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复配药剂的防效最高能达到85.19%,在防治3d后一直维持在80%以上,高于单独使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和10%吡虫啉WP的防效。因此,在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过程中,可利用生防真菌制剂与低浓度的化学杀虫剂复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