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不同蠋蝽密度对自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蠋蝽5龄若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29、0.024 d和41.667头;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96、0.020 d和50.000头;蠋蝽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52、0.021 d和47.619头。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棉铃虫幼虫密度固定时,单头蠋蝽的日捕食量随蠋蝽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蠋蝽对棉铃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548、0.702和0.772。表明蠋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且成虫对棉铃虫幼虫的防控能力大于5龄若虫。  相似文献   

2.
三种猎物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黏虫幼虫、米蛾幼虫、柞蚕蛹3种替代猎物对于饲喂蠋蝽的营养适合性,在室内测定了3种猎物的营养组成以及蠋蝽取食3种猎物后的发育历期、体重、体长、繁殖力等生物学参数,为扩繁蠋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蠋蝽取食3种猎物均能正常完成世代发育。体重、体长、性比不受食物处理的影响。蠋蝽在取食黏虫和柞蚕蛹时,其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卵孵化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蠋蝽取食米蛾时,卵孵化至成虫的发育历期为29.88 d,明显长于取食黏虫和柞蚕蛹的蠋蝽,历期分别为25.57和26.15 d;世代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31.44粒,显著低于取食黏虫与柞蚕的360.00和441.00粒;成虫获得率为23.78%,极显著低于取食黏虫与柞蚕的获得率60.00%和60.56%;然而雌、雄虫寿命均较取食黏虫与柞蚕有所延长。综上所述,黏虫幼虫可作为室内扩繁蠋蝽的猎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如何影响活动性较弱的捕食性昆虫对植株上防卫性较强的猎物的搜索和捕食行为。以蠋蝽Arma chinensis及其猎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捕食者-猎物模式,设置盆栽大豆Glycine max植株结构复杂性2个处理:1株/盆,2株/盆,接4头斜纹夜蛾4龄幼虫:在某一盆植株的4个枝条上各1头。然后在植株基部主茎上释放1头3或5龄蠋蝽若虫或1头刚羽化的雌或雄成虫,组成蠋蝽虫龄(态)4个处理。对躅蝽首次选择有虫枝条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蠋蝽虫龄(态)和植株复杂性处理均不影响蠋蝽对有猎物枝条的首选偏好性,说明蠋蝽在植株主茎上随机选择枝条搜寻取食叶片的猎物。拟合蠋蝽首次攻击猎物的潜伏期估计猎物被捕食的瞬间概率(风险)结果表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和蠋蝽虫龄(态)单独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的被捕食风险,该风险在结构简单比在复杂的植株上增大2.4倍;被3龄或5龄若虫捕食的风险是被雌成虫捕食的1.7倍;在3龄与5龄若虫之间以及雌性和雄性成虫之间没有差异。对蠋蝽搜索和捕食行为的时间特征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复杂性和蠋蝽虫龄(态)单独影响蠋蝽的搜索和捕食行为的时间特征参数,搜索用时在复杂植株上比在简单植株上延长1.5倍;3龄若虫的搜索用时比5龄若虫长1.3倍;植株复杂性不影响蠋蝽的静伏用时,但雌成虫的静伏用时分别是3、5龄若虫和雄成虫用时的1.8、1.6和1.3倍,雄成虫的静伏用时分别是3、5龄若虫用时的1.7和1.3倍;植株复杂性不影响蠋蝽麻痹猎物用时,但3龄若虫用时分别是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用时的2.2、2.1和1.7倍,5龄若虫用时分别是雌、雄成虫用时的1.3和1.2倍。本研究结果说明,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被捕食风险在结构较复杂的植株上明显降低,被蠋蝽若虫捕食的风险大于被成虫捕食;植株结构复杂会降低蠋蝽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4.
蠋蝽是优良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可捕食40余种重要害虫。为明确成虫不同的性别配比和饲养密度对蠋蝽的寿命、繁殖力和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蠋蝽的规模化饲养,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性别配比(雌/雄为4F/2M、3F/3M、2F/4M、6F和6M)和密度(雌/雄为4F/2M和2F/1M;3F/3M、2F/2M和1F/1M)的蠋蝽的存活率、产卵量、无效卵的比例以及后代发育速率和性比等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饲养密度和成虫性别配比对蠋蝽的存活率、产卵量、有效卵的孵化率以及无效卵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后代的发育速率和性比无显著影响。2F/2M的蠋蝽30 d内存活率最高(65%),且无效卵的比例最低(12.68%),单头雌成虫30 d内产卵量为105.5粒,与产卵量最高的处理1F/1M无显著差异。4F/2M的蠋蝽的卵孵化率最高,为88.05%,但是与2F/2M(81.57%)无显著差异。2F/2M的蠋蝽适合度指数最高(441.14),而3F/3M的适合度指数最低。结果表明,在高10 cm,直径7 cm的透明塑料杯内饲养蠋蝽成虫时,雌、雄成虫最佳饲养密度和性别配比为2F/2M。选用合适的饲养密度和性别配比可显著提高蠋蝽成虫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对有效交配后, 单头饲养和配对饲养的蠋蝽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交配后, 单头饲养的蠋蝽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43.80粒?平均产卵次数14.83次?平均寿命为53.13 d, 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饲养)的平均产卵量(258.20粒)?平均产卵次数(10.63次)和平均寿命(45.30 d); 蠋蝽的单次产卵量?卵孵化率?卵直径均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小, 其中单头饲养组的减小趋势显著; 单头饲养组蠋蝽的卵孵化率为59.5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89%, 而单头饲养组蠋蝽单雌所产卵的孵化数192.95头较对照组的177.87头更高?蠋蝽雌虫有效交配后进行单头饲养有利于延长蠋蝽寿命?提高其繁殖力?  相似文献   

6.
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在荔枝蝽若虫期对其具有良好防效的天敌昆虫,本试验探究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能力,结合果园的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荔枝蝽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066、8.210、8.354和5.90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56、1.327、1.100和1.244,处理时间分别为0.10、0.162、0.132和0.149 d。不同龄期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室内外观察发现,蠋蝽捕食荔枝蝽若虫时的行为和捕食草地夜蛾等其他猎物时相似,经历搜索、跟随、攻击、取食、转移等行为反应。捕食功能试验证实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具有较高的控害潜能,是实现荔枝蝽绿色防控的一种良好备选天敌产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试验,设置了低温0℃处理蠋蝽(Arma chinensis)成虫12 h后于25℃饲养、3龄若虫至成虫分别于18、25℃及35℃条件下饲养等试验,以研究温度对蠋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虫短暂低温(0℃,12 h)处理后,其子代3龄至5龄若虫的发育历期为27.6 d,略高于持续低温18℃处理后子代3龄至5龄若虫的发育历期(22.0 d),但35℃的高温处理则显著缩短了子代3龄至5龄若虫的发育历期(11.0 d)。(2)成虫经短暂低温后处理后,蠋蝽成虫的寿命显著延长,雌性寿命略短于雄性(雌性66.9 d,雄性69.7 d);高温(35℃)处理则显著缩短了子代成虫寿命,雄性寿命显著长于雌性(雌性22.7 d,雄性32.7 d)。(3)蠋蝽成虫经短暂低温(0℃,12 h)处理后,蠋蝽成虫的性比为雌性∶雄性=0.48∶0.52。(4)蠋蝽成虫在18℃(43粒)与35℃(32粒)温度饲养条件下的产卵量显著低于短暂低温(0℃,12 h)后成虫(约264粒)及25℃(约218粒)饲养条件下的成虫产卵量,但在几种温度处理条件下,卵的长或宽之间无显著差异。18℃低温及35℃高温处理均会显著降低卵孵化率,35℃高温条件下,蠋蝽卵的孵化率为0。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 并用Holling 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蠋蝽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 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0.933、0.892、0.961和0.872; 处理时间分别为0.242、0.100、0.084、0.063 d和0.074 d; 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32、10.000、11.905、15.873头和13.514头。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干扰作用随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321、0.408、0.413、0.767和0.600。表明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 且控害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是一种优良的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不同地理来源的蠋蝽种群的生物学特征, 指导蠋蝽的扩繁及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应用,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河北廊坊和贵州六盘水两个地区蠋蝽种群的表观形态?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 贵州六盘水蠋蝽种群的体型显著大于河北廊坊种群; 河北廊坊蠋蝽种群的若虫期虽长于贵州六盘水种群, 但二者无显著差异; 河北廊坊种群配对饲养的雄虫和单雌饲养的雌虫其寿命显著长于贵州六盘水种群, 配对饲养的雌虫寿命两种群间无显著差异; 两个种群蠋蝽雌虫均在羽化后5~8 d进入产卵高峰期, 贵州六盘水种群的产卵前期较短, 且配对饲养条件下其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河北廊坊种群?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是转基因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兼性取食褐飞虱蜜露和稻株伤流液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取食褐飞虱蜜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75.9和67.5 d,比蒸馏水对照组显著延长,雌成虫捕食褐飞虱卵的能力为23粒/日,比蒸馏水对照下降;取食稻株伤流液的雌成虫寿命(58.1 d)延长,捕食能力(24.9粒/日)下降;无论黑肩绿盲蝽取食褐飞虱蜜露或稻株伤流液,转基因水稻Bar68-1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寿命(雌67.6 d,雄61 d)和捕食能力(24.9粒/日)的影响,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D68和非转基因感虫对照TN1的一致。研究表明,兼性取食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稻株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没有给稻田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增加新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发生时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的发生时期和影响因素,指导蠋蝽规模化繁育和释放,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和密度下的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研究发现:蠋蝽对卵粒的种内互残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24 h以内,雌性蠋蝽对卵粒的取食行为显著强于雄性蠋蝽,取食比例是雄性的2.80~3.25倍、取食量是雄性的18.75~21.20倍,雌性取食下的卵粒羽化率为70.66%,显著低于雄性和对照的86.59%和87.88%。发育时期和饲养密度均显著影响蠋蝽的种内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后的19.63~36.00 h,并且1、2、3龄若虫没有表现出种内残杀行为,4龄以后种内残杀行为显著;低密度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不显著,但高密度会增强种内互残行为,且随密度的增加,种内互残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9.7、23.4、9.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1±0.133、1.247±0.116、0.984±0.159;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1)、(0.043±0.002)、(0.111±0.014)d。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9、22.5、8.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64±0.118、1.248±0.095、1.025±0.18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2)、(0.044±0.002)、(0.121±0.015)d。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雌雄成虫都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013、30.057、10.25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93、1.441、0.964;处理时间分别为0.384、0.792、2.352 h。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824、24.522、9.302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6、1.365、1.210;处理时间分别为0.408、0.984、3.072 h。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棉田溪岸蠼螋 Labidura riparia 对棉铃虫的控害潜能,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溪岸蠼螋不同龄期的若虫、雌雄成虫对棉铃虫幼虫、蛹和成虫的捕食能力以及其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溪岸蠼螋都不捕食棉铃虫完整的蛹体, 但对棉铃虫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 雌性溪岸蠼螋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 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 为(31.3±1.1)头。1龄溪岸蠼螋若虫也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 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为(1.7±0.7)头。不同龄期的溪岸蠼螋对相同龄期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对1~3龄棉铃虫幼虫,溪岸蠼螋雌成虫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溪岸蠼螋雄成虫,再次是溪岸蠼螋5龄若虫。但是,对棉铃虫4~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溪岸蠼螋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捕食选择试验表明:溪岸蠼螋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1~4龄幼虫均表现正喜好性, 对5~6龄棉铃虫幼虫和雌雄成虫表现负喜好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蠋蝽对两种烟草害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开展了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卵及3龄幼虫的捕食试验,利用HollingⅡ功能模型拟合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蠋蝽雌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瞬时攻击率为:烟青虫3龄幼虫(1.056)>斜纹夜蛾卵(1.055)>烟青虫卵(1.035)>斜纹夜蛾3龄幼虫(0.973);控害效应高低为:烟青虫卵(152.21)>斜纹夜蛾卵(124.18)>烟青虫3龄幼虫(15.09)>斜纹夜蛾3龄幼虫(9.63);蠋蝽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瞬时攻击率为:烟青虫卵(1.060)>斜纹夜蛾卵(1.056)>烟青虫3龄幼虫(0.825)>斜纹夜蛾3龄幼虫(0.760);控害效应高低顺序为:斜纹夜蛾卵(111.16)>烟青虫卵(101.92)>烟青虫3龄幼虫(8.87)>斜纹夜蛾3龄幼虫(7.04)。随着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密度的增加,蠋蝽成虫的搜寻效应会逐渐下降。研究结果表明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控能力,因此,可结合害...  相似文献   

17.
许多研究发现只捕食非同胞卵对捕食性瓢虫的发育、存活和行为具有不良影响,但较少关注少量捕食非同胞卵对瓢虫是否有影响,自相残杀作为瓢虫捕食其他猎物的营养补充乃是自然界的常态。本研究旨在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幼虫期在捕食蚜虫的基础上取食非同胞卵是否对成虫捕食行为产生影响。设置3个幼虫期饲喂处理:给各龄幼虫仅饲喂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对照),给各龄幼虫饲喂蚜虫加少量非同胞卵(分散食卵),给4龄幼虫饲喂蚜虫加较多的非同胞卵、其余龄期只喂蚜虫(集中食卵)等;观察雌、雄成虫体型大小和羽化后连续3 d的捕食行为。对观测的异色瓢虫成虫体重、捕食总时间、捕食攻击频次和首次捕食发生倾向等行为特征进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验的3个饲喂处理间这些特征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异色瓢虫在幼虫期除捕食蚜虫外,持续少量或一次性大量取食非同胞卵不影响其在成虫期的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蠼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6L:8D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行为和对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6龄幼虫均有捕食行为,对飞行能力弱的草地贪夜蛾成虫也具有捕食能力。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捕食过程中,并不取食完其整个虫体,而是咬食至猎物不动时,继续搜索捕食周围其他猎物。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拟合HollingⅡ模型,日平均捕食量为2.85头,对入侵的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具有一定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掌握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的种群特征,本试验运用两性生命表开展了以朱砂叶螨为猎物的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与捕食率研究。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不同发育阶段重叠,在雌成螨产卵期结束前雌成螨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Sxj明显高于雄成螨。单位时间(12 h)特定年龄-阶段繁殖力fx5、特定年龄繁殖力mx最大值分别为1.74和1.12粒/雌,单雌总产卵量为49.28粒。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27/d、周限增长率为1.31/d、净增殖率为26.61粒/个体、世代平均周期为12.34 d。在未成熟阶段,加州新小绥螨各螨态特定年龄-阶段捕食率Cxj均呈双峰型,雌成螨和雄成螨捕食率均随时间明显波动。加州新小绥螨取食朱砂叶螨的转化率为4.55、内禀捕食率为0.54、周限捕食率为1.72头。以朱砂叶螨为猎物时,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表现出较好的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和捕食能力,可作为控制朱砂叶螨的生防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朱砂叶螨可作为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人工繁殖选择的猎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实验室内系统研究了多异瓢虫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幼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1~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17.20头、50.70头、121.50头和153.90头。多异瓢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5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最高,分别为145.90头和157.30头。此外,同一性别不同日龄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同一日龄的雌虫与雄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以上研究表明多异瓢虫高龄幼虫和成虫对棉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这为利用多异瓢虫防治棉黑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