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技术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其发展与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之间已并无明显的界限,并且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转基因动物既能用于抗病育种,也能用于生产疫苗和药品;核酸疫苗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单克隆抗体不但用于免疫诊断,也可用于被动免疫和导向药物治疗等。生物技术已经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综合的技术体系,尤其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发展中,需要多种不同技术、学科和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兽医生物制品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疫苗制造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产生了多种新型疫苗,包括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和植物转基因工程疫苗等。此外,疫苗除应用于预防动物疫病外.新技术已将其扩展到治疗性疫苗、肿瘤疫苗和生理调控疫苗等。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和树突状细胞疫苗彻底改变了疫苗多为蛋白.只能预防的经典概念,  相似文献   

3.
微球制剂在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或某些慢性疾病的生物制品,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传统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近2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生物制品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疫苗制造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产生了多种新型疫苗,包括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4.
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凯  张倩  赵宝华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7):39-41,44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严重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将基因工程用于疫苗生产已经成为生物技术的热点内容之一。治疗性基因工程疫苗是近些年研究的重点,并迅速从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如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肿瘤疫苗等。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阐述基因工程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免疫策略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兽用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动物疫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细胞因子、体  相似文献   

6.
1核酸疫苗的技术起源免疫接种是人类和动物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医学方法。小儿麻痹症、麻疹等病毒疫苗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儿童死亡率;牛痘苗的使用最终消灭了令人恐惧的烈性传染病———天花。尽管疫苗学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人类和动物医学还有许多不可征服的疾病,诸如癌症和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多种寄生虫感染,现有疫苗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采用新科学、新技术加以解决。核酸疫苗技术的诞生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希望犤1犦。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Wolff等与圣地亚哥生物技术公司的Felgner等试…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病是引起人和动物肠胃炎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至今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传统疫苗预防效果不佳。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转基因植物疫苗有望解决这个难题。人类和动物食用了这种转基因植物之后,就可以获得抗体,产生免疫力,以预防此病。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不仅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被认为在病毒、胞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防治中具有更大的优势。核酸疫苗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核酸疫苗既可作为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预防疫苗,也可作为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病的治疗用疫苗。通过介绍近年来核酸疫苗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表明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为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显示出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病原生物或其抗原性物质经过灭活或弱毒处理后,所制成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疫苗与药物的区别是药物主要用于患病的人和动物,而疫苗主要用于健康人和动物。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或减轻疾病,而疫苗主要通过免疫机制预防疾病。药物大多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品,而疫苗均为生物制品。疫苗中除了有一定量的菌(毒)蛋白抗原以外,还有灭活剂(福尔马林)、稳定剂(脱脂牛奶)防腐剂和佐剂,佐剂主要是用于刺激免疫,提高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保健》2005,(4):56-56
荷兰生物技术公司Crucell(荷兰莱顿)允许美国动物保健品公司Merial使用它的PER.C6细胞系技术,用于开发和将口蹄疫疫苗商业化。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病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影响,人畜共患寄生虫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并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寄生虫存在很多形式的免疫逃避机制,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未达到理想的预防寄生虫病的效果,很多研究表明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在宿主内表达外源蛋白来提供保护性免疫。DNA疫苗与其他亚单位疫苗不同的是,免疫原由摄取抗原编码DNA的细胞在宿主内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能进行抗原加工、修饰并递呈到宿主的免疫系统中,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方式。笔者就DNA疫苗免疫机制、设计原则、免疫途径、优缺点及近几年寄生虫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DNA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忆春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191-194
当前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的加快,传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已不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疫苗发展十分迅速,部分疫苗已商品化投放市场,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去,它给人类以及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新型疫苗还存在缺陷,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新型疫苗经过不断改造,将会更理想地服务于人类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皮动物主要疾病目前都依赖于疫苗进行防控和治疗,对于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众多养殖户对疫苗以及疫苗的使用等方面还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着错误的理解,不仅给疫苗的正确使用带来影响,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本文对我国当前毛皮动物疫苗情况加以简要回顾和梳理。以期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黄柏成  肖燕  田克恭 《猪业科学》2020,37(1):98-100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造成了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的疫情,但其与猪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低,在决定病毒宿主嗜性和毒力的纤突(spike,S)蛋白结构上具有较大差异,据此推测不能构成跨种传播。对蝙蝠携带冠状病毒多样性和分布区域的研究可有助于分析其对人类和养殖业的威胁,在公共卫生中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突发疫病,快速响应获得原始材料数据有助于疫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的开展。多种人冠状病毒S蛋白被证明是最适合开发的疫苗及治疗性抗体靶标,可在动物疫苗等产品的设计中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DNA疫苗的研究概况,介绍了真核双表达质粒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基因佐剂和二价DNA疫苗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双表达质粒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在DNA疫苗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因其具有变异性强、亚型种类多、感染宿主多样性等特点,对畜牧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巨大的影响。目前,传统灭活疫苗在预防禽流感中虽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免疫失败、多次接种及易出现不良反应等弊端,因此,研制新型疫苗来弥补传统疫苗的不足非常有必要。纳米颗粒疫苗具有包裹性好、结构稳定、靶向性高和免疫原性强等优点,可作为新型流感病毒疫苗的候选。笔者首先介绍了禽流感难以防控的原因及纳米疫苗的特点,然后对病毒样颗粒疫苗、自组装蛋白疫苗、聚合物纳米颗粒疫苗、无机纳米颗粒疫苗及纳米颗粒的毒性机制方面进行综述,概述了近年来AIV纳米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采用不同抗原、不同纳米材料及不同给药方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合目前纳米疫苗的研究,预测了未来纳米颗粒疫苗可作为AIV防控的一种新途径,对禽流感纳米疫苗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禽类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疫苗的研究对于禽类传染病的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疫苗是基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原理,它们大多数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很难启动细胞免疫。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作为第3代疫苗,具备传统疫苗和其它基因工程苗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诱导全方位的免疫反应且使用更安全更方便,DNA疫苗是将外源基因与真核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细胞内,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合成保护性抗原蛋白。这是模拟病毒自然感染提呈过程,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体液免疫。文章对DNA疫苗在禽类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研究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Salmonella: immune responses and vaccin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lmonella infections are a serious medical and veterinary problem world-wide and cause concern in the food industry. Vaccination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prevention of Salmonella infections. Host resistance to Salmonella relies initially on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ading to the infiltration of activated inflammatory cells in the tissues. Thereafter T- and B-cell dependent specific immunity develops allowing the clearance of Salmonella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tissu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lasting acquired immunity to re-infection. The increased resistance that develops after primary infection/ vaccination requires T-cells cytokines such as IFNgamma TNFalpha and IL12 in addition to opsonising antibody. However for reasons that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seroconversion and/or the presence of detectable T-cell memory do not always correl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cquired resistance to infection.Whole-cell killed vaccines and subunit vaccines are used in the prevention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in animals and in humans with variable results. A number of early live Salmonella vaccines derived empirically by chemical or u.v. mutagenesis proved to be immunogenic and protective and are still in use despite the need for repeated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Recent progress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s of Salmonella virulence and moder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introduce multiple defined attenuating and irreversible mutations into the bacterial genome. This has recently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Salmonella strains devoid of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but still capable of inducing solid immunity after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Live attenuated Salmonella vaccine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antigens/proteins that can be successfully delivered to the immune system. Furthermore Salmonella can transfer plasmids encoding foreign antigens under the control of eukaryotic promoters (DNA vaccines) to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resulting in targeted delivery of DNA vaccines to these cells. Despite the great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lmonella vaccin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in laboratory rodents and more research in other animal specie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将基因型和表现型有效地联系起来,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有力工具。目前用于构建展示文库的噬菌体主要有丝状噬菌体、λ噬菌体、T4噬菌体和T7噬菌体;它们所展示的外源蛋白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在新型疫苗的研制、酶抑制剂的筛选、医学诊断和治疗、多肽药物的开发、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Conventional vaccines have been used for some 200 years, primarily to control infectious diseases. It is envisaged that such vaccines will continue to be used and new ones developed using conventional technology. However,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vaccines, novel approaches using biotechnology are already in use and many more are in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se novel vaccines are not only being used to control infectious diseases, but also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of livestock by modulating hormones, for gender selection, as well as in controlling ectoparasit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vaccination technology in all of these area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