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新疆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游客的行为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消费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游客以经济条件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较高学历的男性中青年为主;客源主要来自新疆本地;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欣赏自然风光,出游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暑假期间,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驾车和旅游专车;游客的消费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景区住宿和餐饮费用。总的来说,游客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较高,游客对景区消费价格最不满意。基于调查结果,对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和静、喀什、喀纳斯及乌鲁木齐水西沟为实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游客对新疆乡村旅游的感知综合评价,再经过现场实地走访调查和与游客交谈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分析出新疆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禾木喀纳斯蒙古民族乡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005年以前禾木喀纳斯蒙古民族乡一直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推进旅游业和畜牧业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了禾木喀纳斯蒙古民族乡人均GDP增长。分析了禾木喀纳斯蒙古民族乡旅游业和畜牧业融合的基础和动力,阐述了融合机制和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和畜牧业进一步融合,实现当地经济提质增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业在短短几年中成为全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一、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了"以喀纳斯为龙头,以乌伦古湖和白哈巴开发为重点,以阿勒泰市优秀旅游城市为依托,以其他各县特色景点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举全  相似文献   

5.
以清远市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对清远市旅游地理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以及旅游的支撑环境与发展背景进行分析论证,设计开发了清远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地理信息查询功能,而且可以帮助游客很方便地在网站上进行空间分析,指导游客旅游决策行为;而对于旅游相关部门,该系统还能够实现旅游信息预报、旅游线路评估、交通和导游调度、游客应急安排、旅游销售预测等功能,为其进行旅游决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兴  张永福  杨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61-163,175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条件3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喀纳斯景区环境教育解说系统的游客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上,选取新疆喀纳斯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原始数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方法对景区环境教育解说系统的游客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现有环境教育解说系统在静态说明、旅游组织、人员素质和导游讲解等层面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完善该景区环境教育系统,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传统聚落带有明显的自然痕迹和地域特色,使其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专门针对其旅游资源评估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岩古镇为例,综合应用AHP法与CVM法,对喀斯特传统聚落的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喀斯特聚落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资源、聚落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3大类,山水格局、遗址建筑及构筑物、风水营造等12小类;青岩古镇的总体旅游资源价值为273030.51万元/年,在大类旅游资源中,旅游价值排序为:聚落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在12项小类资源中,游客对于遗址建筑及构筑物旅游资源价值最高,风水营造资源则价值最低;在游客对12项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中,游客的个人收入均为重要影响因素,除在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中,游客所在省区与支付意愿呈明显相关,其余游客属性(游客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性别)均不属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许多三四线城市希望借助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但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普遍存在导流难、游客客单价低、复访率低等困境,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模式——"互联网+校园种子旅游",即以大学生老乡做导游,高校学生作为"种子游客",通过"同学带你游"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旅游乐趣,对三四线城市尚未充分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0.
代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6-13028,13109
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市场空白。根据笔者参与的黑水卡斯达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访活动,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方法进行黑水卡斯达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出游客对卡斯达温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认知度极低;游客市场需求多层次化;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认知度低,缺乏相关宣传;游客更倾向于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等结论。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黑水县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将其归纳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从这两项资源特点出发,提出主打"卡斯达温"牌的黑水旅游开发模式,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旅游无文化的旅游现状,增加黑水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层次,从硬件上、软件上进行文化功能和文化产业布局,配以其他类型资源布局,旨在抛砖引玉,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天柱山景区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评价目标层和六大准则层。结果表明,该景区的景区风光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高,其余准则的满意度较低。最后运用模糊化法则将各指标满意度直观化,结合IPA象限法给出景区发展对策,旨在探索提高天柱山景区综合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旅游生态系统特点,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指标框架,结合信息熵理论、专家评判系统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将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划分为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5个级别,作为评价依据。实证研究以玄武湖风景区为评价单元,提取其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信息,同时整合社会经济统计、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通过指标权重分析,识别出游客量、游客增长率等影响玄武湖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并对玄武湖风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7~2009年玄武湖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度分别为0.60、0.61、0.63。可见,该旅游生态系统已由"亚健康"过渡为"较健康",综合健康指数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郝李霞  张广胜  姚家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66-8668,8705
通过对皖西地区交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对皖西旅游业客流方向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六潜高速的投入使用对皖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变了皖西旅游业的客源方向,开拓皖西旅游业市场;改变了皖西旅游业的客源结构,不断吸引国内高端游客、深度游客来皖西观光旅游;该交通要道提高了皖西客源的通达性,使之成为安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纽带,强化了与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在地域上形成集群效应,提高旅游景观的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峰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71-7572,7575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游客景区选择的数学模型,对被选景区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出游客景区选择的备选方案,方便游客进行景区决策,同时也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提供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5A级景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景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中的村落化景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宁波滕头村为例,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游客旅游体验,并提出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设施服务与旅游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差,其次村落风貌方面体验性较差,游客在景区环境方面体验性最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即今后滕头村要在凝练特色与发展优势、改善管理与设施服务、创新体验活动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美学价值的角度着手,利用游客对天池旅游美学价值认可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从一手资料得到的相关信息,对天山天池景区的旅游美学价值逐类探索和赏析,以期促进景区更深层次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807-1812
[目的]为杨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游客调查问卷、环境监测和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整体水平良好,但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才能满足游客对5A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要求.[建议]应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客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项目;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好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知识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推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分析评价方法,对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6 238人,合理的年游客容量为112.28万人次/a。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年、日游客接待量均处于适载状态,逢"假日旅游"高峰期却会出现游客流量严重超载。针对该旅游风景区游客接待状况及其旅游业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南省主要景区负氧离子浓度分布及预报方程。[方法]利用2010年2月—2011年12月海南省5个景区负氧离子浓度观测点实况资料,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特征,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结果]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高、白天低,最大值出现在早晨,最小值出现在中午,白天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波动较大,夜晚变化平缓。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5个测点负氧离子浓度的逐步回归方程中,海口火山口和三亚南山预报模型通过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检验,负氧离子预测模型预报能力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