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福建泽泻主产地闽北,又以建瓯市种植面积最大,且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史称建泽泻。文章针对泽泻主要病虫害,提出一些绿色防控措施,控制泽泻主要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危害,以期为建瓯市泽泻种植户提供病虫防治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泽泻又名文且、水泻、鸭舌菜,属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品种主要有建泽泻与川泽泻两种,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福建泽泻主产地闽北,以建瓯市种植面积最大。2005年,建泽泻通过了全国GAP认证,并在建瓯市吉阳镇建立了地道药材生产加工基地。2015年,建瓯市泽泻种植面积达667公顷。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泽泻病虫害也逐年在加重,成为建瓯市泽泻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笔者结合建瓯市泽泻种植实践,总  相似文献   

3.
根据彭山县川泽泻的种植经验,从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与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川泽泻栽培技术,以供川泽泻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建瓯市房道镇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建瓯市房道镇每年种植经后稻约535hm~2。实现水旱轮作,土壤得到改良,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推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建瓯市是南方葡萄的主要产区,而迪口镇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等优势,又是优质鲜食峰后紫提葡萄的重要产区。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生产中的病虫害特别是病害日趋加重。现将峰后紫提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便推广。  相似文献   

6.
游利生 《福建农业》2012,(11):16-17
菜—稻轮作是建瓯市低海拔地区的主要栽培模式,具有经济效益高,提高粮食单产,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已在建瓯市全面推广。本文着重介绍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早春种植大棚辣椒,晚季种植水稻的生产模式及其相应技术。茬口安排是头年水稻收割后11月初播种辣椒,1月中下旬定植,4月上中旬初采,6月下旬拉秧,平均亩产4000公斤左右;水稻于6月10日左右播种,7月10日左右插秧,9月上旬始穗,10月中下旬收获,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严和荣 《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44-144,153
深两优5814在建瓯市小松镇种植表现出熟期适宜、高产稳产、抗性强、米质优良等特点;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水管、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建泽泻GAP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建瓯吉阳泽泻种植历史悠久、生态条件优越和栽培技术独特的优势,根据多年参与建泽泻规范化生产的实践,结合前人有关文献,从培育壮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产地加工等几个方面总结建泽泻GAP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建泽泻规范化栽培,建泽泻药材质量可实现安全、优质和稳定可控,制定的建泽泻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可为建泽泻的规范化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广优772在建瓯市作菜后稻的种植表现,并从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深两优5814水稻在建瓯市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加强水管、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2010年起引进亮玉苦瓜在建瓯市小松镇种植,表现抗逆性强、耐高温、产量高、瓜形美、质优、耐贮运。该文总结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浸种催芽、培育壮苗、整枝打杈、科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泽泻是常用重要药村。“建吉泻”是建瓯市吉阳镇世代相传泽泻商品中昭昭者,保留、提高、发展“建吉泻”生产,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一、泽泻的药理作用泽泻,又名文且、水泽、水泻、泽夕鸭舌草,属泽泻科。  相似文献   

13.
引进甬优5552于2015年、2016年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作中、晚稻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良、抗性强、稻曲病相对较轻等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叶丽荣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07-107,110
从芦柑种植地块选择、品种选择、适时栽植、肥水管理、培养丰产树冠、适时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建瓯市无公害芦柑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泽泻是常用重要药村。"建吉泻"是建瓯市吉阳镇世代相传泽泻商品中昭昭者,保留、提高、发展"建吉泻"生产,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也逐步认识到只有发展无公害的优质茶叶才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出路.2003-2004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福建省植保植检站的安排,在福建省建瓯市建立了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初步掌握了建瓯市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探索了无公害水仙茶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出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育秧、栽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甬优9号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秋种荷兰豆栽培技术要求高,病虫害发生严重,在建瓯市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前技术尚未成熟。经过东游镇农技站近几年在平原村的连续试验示范,于2002年秋季成功推广种植500亩反季节荷兰豆。主要品种有黄清河604、蔡兴利604、台中308。全生育期120-130天,株高1.8-2.2米,采收期长达40-60天,平均亩产500公斤,高的达800公斤,每亩产值达1500元。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9.
以建泽泻的当地传统种植方法为对照,对地道药材建泽泻进行垄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有利于建泽泻块茎产量的提高,促进其主要有效成分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的累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改良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15-2016年引进两系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676’在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示范种植,综合表现良好,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8.6%~9.3%。该文从播种、育秧、移栽、施肥、管水、防治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