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前言茶人文遗产亦即茶文化遗产,相对于茶自然遗产,包括茶物质文化遗产及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神农时期茶的使用价值被发现和利用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演化、传乘至今的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弥足珍贵的茶文化资源如能得到合理的保护便可获得永世的保留,为茶经济注入文化内涵,促进茶文化与茶经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茶经济的发展和茶文…  相似文献   

2.
日本静冈茶文化生态式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在地方旅游开发下的生态应用及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生态等突出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十分必要。以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茶道、茶艺、旅游开发等,并以此为鉴,分析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及利用现状,寻找适用于中国茶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开发的方法,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鼎白茶目前在国内市场比较热销,国外的销售市场也逐渐被打开。如何传承福鼎白茶传统制茶技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福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的成因进行分析,描述了顺茗道岩韵花香白茶种植条件与制作技艺的一系列工序,旨在推进优质福鼎白茶以及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5.
福鼎大白茶作为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对茶类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白茶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地方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福鼎大白茶种植技术的专业研究,结合龙井43号配套栽培技术生育性与技术要点的研究,深入浅出地指出现今福鼎大白茶的发展状况,并在白茶的育苗、基地建设、加工、品牌建设以及后续的市场营销提出一系列的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昕升 《古今农业》2014,(2):114-116
正茶文化是中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农业遗产中具有中华民族烙印,并能强烈展现中国文化精髓的重要遗产资源。茶文化诞生在先秦时期,巴蜀是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弗兰克林·哈瑞姆·金(F·H·king)在其著作《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中认为茶业是中国的伟大产业,与蚕桑业的重要性并驾齐驱,他在书中认为中国的茶文化约有2700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7.
曹茂 《农业考古》2023,(2):181-188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云南则是世界茶源。云南茶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古茶山、制茶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制茶技艺、饮茶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层面。云南茶文化遗产的形成体现了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休戚与共、资源共享的关系。云南茶文化遗产呈现的与中华民族持续的茶文化认同也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当下,在传承云南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通过与茶文化认同相关的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由国家和地方对遗产传承的记忆行为和纪念活动等文化过程进行权威化塑造,形成持续的茶文化集体记忆和认同,将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恩施玉露,为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授“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称号。该文介绍我国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恩施玉露的主要地理标志特征,探讨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建议:(1)充分利用农业品牌类遗产“恩施玉露”;(2)保护其农业物种类遗产;(3)挖掘侗乡农业民俗类遗产;(4)申报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文献类等农业文化遗产;(6)建立生态博物馆,“活态”保护恩施玉露文化遗产;(7)开发恩施玉露茶文化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品种丹桂和瑞香引种汉中后的成活率、生长势、抗性、品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丹桂和瑞香移栽成活率低于福鼎大白茶;分枝数、树高、树幅、茎粗、定型修剪枝叶重均不及福鼎大白茶;春茶新梢生育期:丹桂与福鼎大白茶相当,瑞香比福鼎大白茶晚3.3~4.7 d;芽重:丹桂福鼎大白茶瑞香;发芽密度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制绿茶和红茶品质均较佳,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寒性强,抗旱性强。丹桂和瑞香两个茶树品种在陕西汉中表现中等,可作为高香型红绿茶兼制品种引进,在汉中及相似气候区引种要对茶苗的质量严格把关,应选择一级茶苗,才能保证较高的栽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的选育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昆明中叶种群体茶园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特早生、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品比试验表明,黔茶8号其春季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对照)提早5 d以上;适制绿茶,产量与品质略超过福鼎大白茶;茶多酚比福鼎大白茶低25.8%,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30.8%;黔茶8号抗旱性略低于福鼎大白茶,抗病虫力与对照相当.该品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应用ISSR标记对茶树新品种佛香茶亲本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佛香茶新品种的亲本来源,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佛香茶及其拟似亲本共15份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18个引物共扩增出235个位点,其中198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4.25%,表明15个品种间遗传基础较窄。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0.860,平均0.724。相似系数分析表明,佛香1号、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比较一致;佛香2号、佛香4号、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较一致;而佛香3号、佛香5号、长叶白毫、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基本一致。UPGMA聚类则将佛香茶与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聚在一起。主成分分析显示,佛香1号与云抗10号距离较近;佛香2号、佛香4号、云抗14号之间距离较近;佛香3号、佛香5号、长叶白毫之间距离较近;而福鼎大白茶则处于中心位置,表明福鼎大白茶为佛香茶亲本之一。ISSR标记分析结果明确了佛香茶的亲本来源:佛香1号的亲本是云抗10号与福鼎大白茶;佛香2号、佛香4号的亲本是云抗14号与福鼎大白茶;佛香3号、佛香5号的亲本是长叶白毫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氟胁迫对名山131和福鼎大白茶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及其成熟秋梢中氟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胁迫强度增加,名山13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福鼎大白茶SOD活性和CAT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而这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氟处理强度下,名山131抗氧化酶活性低于福鼎大白茶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名山131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福鼎大白茶Pro含量、相对电导率均随着氟胁迫升高而逐渐增加,福鼎大白茶MDA含量则先升后降.而在相同氟胁迫强度下,福鼎大白茶对氟的吸收积累弱于名山131.  相似文献   

13.
遗产廊道是一种综合性的遗产保护开发理论,为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管理提供了系统指导。构建文化遗产廊道有利于沿线遗产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开发和管理,而研究构建影响因素及适宜性评价是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基础。运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得到了影响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宜性评价的四级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福鼎白茶与景谷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福鼎市和云南省景谷县共12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分析。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两地白茶感官品质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以单芽制成的福鼎白毫银针和景谷大白茶外形特征为例,虽都表现为单芽针状、色泽银白、满披白毫,但由于品种的差异,景谷大白茶芽头较白毫银针肥硕,显毫的特点也不相同。内质汤色由于各成品白茶鲜叶嫩度不一,总体表现出浅黄、杏黄、深黄,滋味特点为鲜醇或浓醇,香气以清香或嫩香为主。理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白茶中,景谷白茶水浸出物含量为40.74%~46.72%,福鼎白茶为33.28%~40.39%,平均含量景谷白茶高出约6.00%,说明景谷白茶水浸出物较福鼎白茶丰富;其他呈味物质如: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也高于福鼎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以福鼎白茶较高,福鼎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18%~4.17%;景谷白茶氨基酸含量为1.13%~3.12%,平均含量相差约1.5倍。两地同一嫩度鲜叶制成的白茶内含成分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鸠坑种是杭州市重要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之一。栗峰是从鸠坑种的自然杂交后代材料中以单株选择的方式选育而成。以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栗峰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较福鼎大白茶早2~10 d,与龙井43相当,2年平均产量较福鼎大白茶高5.4%,抗旱性弱于龙井43 和福鼎大白茶;茶多酚20.60%、氨基酸总量3.75%,品质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制绿茶,制作的烘青绿茶外形翠绿,香气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大白茶是我地制作白茶主要当家品种。我市种植面积达26万亩,是我市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大宗农产品之一。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已有100多年的栽植历史,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茶树良种并命名为“华茶1号”。福鼎大白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是一个综合性状相当优秀的著名茶树良种,也是全国主要推广栽培的品种。随着市场销量的不断增大,福鼎大白茶引种栽培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种性退化,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现代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茶文化对于宣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茶园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结合了茶文化元素,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针对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以及茶文化展开分析。1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应用的原则福建茶业发展较为领先,茶园面积约为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福建茶园地形较为复杂,且种植茶叶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绿茶、红茶、白茶以及乌龙茶等品种,并且为了推动茶叶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内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对中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陕西茶叶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茶类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茶文化方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陕西省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建议该省:①深入揭示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②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③充分利用各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与名茶农业品牌类遗产;④加强茶类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20.
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故称“白茶”。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地。建阳是传统小白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建阳市茶技站高级农艺师林今团曾对建阳白茶进行过较为详尽的考证,认为传统小白茶发源于建阳水吉。根据是清朝乾隆37至47年(1772—1782年),南坑茶业世家肖氏(肖苏伯)以小叶种菜茶为原料,采用半晒半晾、不炒不揉、省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