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半无叶型豌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其竞争结瘤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根瘤菌株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不同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出与供试豌豆品种匹配较好的根瘤菌株。【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应用湖南省华容县棉田低氮土壤,对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MISER分别接种9株豌豆根瘤菌(CCBAU 33109、CCBAU 43228、CCBAU 43227、CCBAU 43232、ACCC 16058、CCBAU 41242、CCBAU 43242及商用菌株F98-1和F98-4)。测定豌豆的生育时期;在豌豆盛花期测定豌豆的主要生育特征、根瘤菌的结瘤固氮性能,并用BOX-PCR指纹图谱技术测定根瘤菌的占瘤率;在成熟期测定豌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其干籽粒粗蛋白、粗纤维含量。【结果】与不接种对照(CK)相比,接种CCBAU 33109后,MISER盛荚期和成熟期分别延长4.1和7 d(P<0.05,下同);接种ACCC 16058后,主茎节数在成熟期分别比对照、F98-1和F98-4多2.8、3.8和2.9节,株高比F98-4高15.67%,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和F98-1分别提高9.88%和10.63%;接种CCBAU 41242后,豌豆单株籽粒鲜重比商用菌株F98-1提高40.46%;接种菌株CCBAU 43228的占瘤率最高,为57.50%。【结论】根据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本研究筛选出较适于豌豆MISER的豌豆根瘤菌株CCBAU 33109、ACCC 16058、CCBAU 41242、CCBAU 43228。  相似文献   

2.
豌豆根瘤菌高效菌株的筛选及共生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燕农2号’豌豆品种接种5种不同根瘤菌后的生长态势、产量、结瘤状况及固氮效应.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以菌株ACCC16101处理的植株生长态势、生育性状、结瘤状况、固氮效果和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接种菌株ACCC16101后豌豆的单株瘤数、单株榴干质量、植株全氮量、单株生物量、干粒质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6.57%、102.17%4、4.73%、56.04%、13.06%;产量比对照增加了48.76%.菌株ACCC16103尽管未表现出菌株ACCC16101的增产效应,但其瘤干质量、单株结瘤数、植株全氮含量比对照增加了82.61%4、9.09%和40.74%.初步认为对豌豆品种‘燕农2号’,菌株ACCC16101和ACCC16103是根瘤菌接种、根瘤菌剂生产的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根瘤菌接种对豌豆产量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利用分室法及多隔层法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CCC16101和ACCC16103对豌豆籽粒产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CC16103对根际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大于ACCC16101,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小于ACCC16101;ACCC16103接种显著提高了生殖生长阶段根际细菌的数量,降低了该阶段放线菌的数量;接种ACCC16101和ACCC16103利于土壤向细菌型转变,ACCC16103对细菌/真菌比值提高的程度更大;接种ACCC16103显著提高了豌豆籽粒的产量;籽粒的产量与盛花期的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单作及复合体系中接种根瘤菌对土壤含氮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及豌豆、玉米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氮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当地筛选菌株XC3.1的接种效果优于菌株ACCC16l01,与未接种根瘤菌和接种ACC16101相比,接种菌株XC3.1的土壤含氮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接种根瘤菌对豌豆响应盐胁迫影响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耐盐性强的‘定豌8号’和耐盐性弱的‘陇豌6号’2个品种豌豆为植物材料,豌豆根瘤菌ACCC15657和ACCC15735以及苜蓿根瘤菌Ca66为3个根瘤菌材料,在轻度盐分胁迫(35 mmol/L NaCl)和重度盐分胁迫(105 mmol/L NaCl)下,研究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对豌豆植株株高、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根瘤菌对株高无明显影响,但ACCC15735对‘陇豌6号’鲜质量影响显著.‘定豌8号’接种根瘤菌后,耐盐性有所增强,轻度盐分胁迫下接种ACCC15735,SOD活性3个生长时期分别提高了116.59%、44.03%、28.16%;MDA含量在花期和结荚期分别降低了48.33%和57.55%,脯氨酸含量3个生长时期分别提高了21.71%、22.63%、18.55%;可溶性糖含量3个生长时期分别提高192.43%、132.93%、69.18%,重度胁迫下也得到相似结果.POD活性的变化与SOD相反,多数处理中SOD活性较强时,POD活性则较弱.尽管‘陇豌6号’接种根瘤菌也呈现一定的耐盐性,但较‘定豌8号’弱.【结论】豌豆接种根瘤菌后了耐盐性增强,以根瘤菌ACCC15735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筛选出适合西藏河谷区的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方法】以5株苜蓿中华根瘤菌(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109,CCBAU85213和CCBAU85240)为材料,采用液体菌剂拌种的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处理为对照,在西藏的林芝、拉萨、日喀则3地对中兰2号紫花苜蓿进行田间接种试验。【结果】在林芝地区,接种CCBAU85240、CCBAU85109、CCBAU01290和CCBAU85104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97.4%~130.2%;在拉萨地区,接种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240和CCBAU85109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40.3%~92.7%;在日喀则地区,接种CCBAU85213、CCBAU85104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25.2%和79.2%。另外,在3个地区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土壤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论】接种高效根瘤菌能显著提高中兰2号紫花苜蓿的产量,而且同一根瘤菌在不同地区表现也不相同。各地种植中兰2号紫花苜蓿推荐使用菌株为CCBAU85240(林芝地区)、CCBAU01290和CCBAU85104(拉萨地区)以及CCBAU85213(日喀则地区)。相匹配的根瘤菌菌株接种后,在生长季中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因此,不同环境中需要不同的共生菌株才能提高生产效益和提升土壤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获得共生固氮能力强、抗逆促生效果好、宿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豌豆根瘤菌。【方法】以前期初筛的优良豌豆根瘤菌SCAU P10为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和广元市剑阁县验证SCAU P10的田间接种效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菌株的抗逆促生能力,用水培法研究菌株与四川主要豌豆品种“长寿仁”“中豌6号”“无须豆尖1号”“云豌91号”的共生匹配性,通过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共生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金堂县豌豆接种供试菌株SCAU P10的鲜豌豆籽粒(青豌豆)显著增产32.3%,两试验地接种供试菌株的根瘤数、株高、绿肥产量(植株鲜重)、饲草产量(植株干重)、植株氮钾积累量均较不接种对照(CK)显著增加。抗逆促生特性试验表明,菌株耐酸耐碱能力均较强,可在pH 4.0~10.0条件下生长,耐盐能力较差,仅能在NaCl浓度0.01%~0.6%条件下生长,能分泌生长素(IAA),具有较强的溶磷(卵磷脂、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和溶钾能力。匹配性试验表明,供试菌株SCAU P10与四川4个主要豌豆品种均高效匹配。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和共生基因综合分析表明,菌株SC...  相似文献   

8.
对5份地方特色小扁豆资源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小扁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花的旗瓣色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4.69%,其次是单株产量,变异系数为54.89%。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2个农艺性状均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每果节荚数、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的有每花序花数、每果节荚数,与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果糖、可溶性糖、葡萄糖等品质性状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初花节位、初荚节位和荚长。  相似文献   

9.
对 9个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荚粒形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5组变量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没有找到相关显著的典范变量;其余变量之间均存在相关极显著的典范变量;各对典范变量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因子不尽相同.影响品质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出苗至鼓粒天数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负相关.影响品质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结荚高度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茎粗、一次分枝数与籽粒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荚长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粒长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粒宽与籽粒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单株鲜荚数呈正相关,而与单株鲜粒重呈负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株高、一次分枝数均与单株鲜荚数呈负相关;荚长与单株鲜荚数、单株鲜荚重呈正相关;荚宽与单株鲜荚数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拌种对大豆株高、植株干重和结荚高度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小,但增加了大豆根瘤菌数、根瘤干重、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各处理大豆单株产量和亩产差异显著。根瘤菌拌种比不拌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拌种后在苗期追施一定量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效果更显著,但氮肥施用过多使大豆营养生长过剩反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于2013—2015年连续3 a田间种植姊妹系大豆品种冀豆17、冀nf58及双亲,调查产量及相关的农艺性状,测定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冀豆17和冀nf58及其双亲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差异及变化,并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和3个时期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的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在盛荚期和鼓粒期都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均高于双亲,且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也均高于双亲。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3个时期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和盛荚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盛花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荚期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时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因此,这些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高产育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接种菌根菌(Glomus Intraradics)和/或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对紫花苜蓿(Alfalfa)的生长及N、P的吸收效果。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接种菌根菌(M);接种根瘤菌(R)及同时接种菌根菌和根瘤菌(M+R)],样品的分析是在紫花苜蓿的生长初期(播种后60 d)和开花初期(播种后120 d)分2次进行。随着作物的生长,在各处理区土壤总N量减少了,其中,M和M+R区的减少量相对比CK和R区显著,但作物的生长效果明显优于CK。在第120天进行的土壤有效P含量的分析中,M(65.5 mg/kg)和M+R(62.3mg/kg)区显著高于CK(39.1 mg/kg),而R(42.6 mg/kg)区没有明显变化。此时,在CK中作物的总N、P的吸收量分别为32.1和2.39mg/株,M、R和M+R区总N的吸收量比CK分别高20%、49%和50%,总P的吸收量比CK分别高28%、11%和45%。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和/或根瘤菌显著提高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N、P的能力,以至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接虫的方法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不同密度的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秋大豆的为害及产量损失。结果表明 ,大豆叶片和幼荚是同型巴蜗牛为害的主要器官 ,形成大量的破叶是花荚期大豆受害的典型症状。大豆产量损失率与花荚期幼荚受害数、蜗牛密度、瘪粒率及百粒重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根据大豆产量损失率及防治费用等制订了花荚期秋大豆同型巴蜗牛的防治指标 :每百株 2 0头成贝 ,或者每株新被害幼荚0 .1 5个。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以泾川红小豆-2为母本,冀红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区域试验中,陇红小豆1号平均折合产量1903.1kg/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红小豆-2增产15.7%。该品种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8d,株高31.8cm,分枝4-3个,单株荚数34.6个,荚粒数7.8粒,荚长8.6cm,百粒重23.6g。籽粒含粗蛋白233.1mg/kg(风干基),粗淀粉535.2mg/kg(风干基),粗脂肪4.10g/kg(干基),水分13.1%(风干基)。田间高抗叶锈病,较抗叶斑病。  相似文献   

16.
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分配控制着植物的终生生殖与生存的平衡,为此,通过不同密度处理探讨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设置5个密度处理:M1,1.17×105株/hm2(1株/盆);M2,3.52×105株/hm2(3株/盆);M3,7.04×105株/hm2(6株/盆);M4,10.56×105株/hm2(9株/盆);M5,14....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根瘤菌,设置不同氮水平,对大豆盛花期根瘤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施用根瘤菌,可明显提高大豆根瘤风干重,促进成荚、鼓粒,对增产有明显作用;施用根瘤菌与尿素15 kg.hm-2组合,较单一施用尿素25 kg.hm-2处理,增加产量5.36%;较以根瘤菌替代氮肥施用处理,增加产量1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