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罩笼内研究了棉花、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在间作、混作和单作条件下对棉铃虫产卵、发育进度、发育历期和蛹重的影响,揭示了棉铃虫暴发为害的营养生态学原因即多种作物间作、套种为棉铃虫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同时为棉铃虫区域性综合作物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粮经作物,在不影响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应用时空技术间作玉米,使间作的复合群体产量与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是:大豆、花生、甘薯等主作物保持单作种植形式与密度,隔沟沟内间作2行玉米,并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主副作物共生期能协调生长,群体结构与光能效应优于单作。大面积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大豆间作套种增产效果与改土作用及技术浙江省兰溪市种子公司,321100陈静福为提高大豆产量,浙江省兰溪市利用林、桑、瓜、果、麦、棉、蔗、薯地间作套种春大豆和改田埂豆一年一熟为二至三熟,以及开发零星杂地与丘陵红壤荒地种豆,采用良种、适时播种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净作玉米、净作马铃薯、净作大豆5种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虽然间作时单一作物的产量、产值比净作时降低,但综合产量提高。通过调整搭配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从而获得各种作物的丰收。在作物搭配时应以其中一种作物为主,另一种作物为辅,不能同时并重。马铃薯间作玉米以马铃薯为主,玉米间作大豆时以玉米为主,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适合旱土间作套种的作物——甘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茎蔓匍匐生长,收获对象是块根,生育期弹性较大,适合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综述了甘薯间作套种的效果与经验,并对甘薯间作套种的原则及主要形式与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间作,就是把两种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相间种植,或者基本上同时相间种植的一种栽培方法。如花生间玉米、玉米间大豆等。 套种,就是在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将后茬作物播种在前作物的行间或株间的一种种植方法。如麦田套玉米、花生等。 复种,就是在一年之内,在同一块地上,种收一季以上的作物。如一年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等,有的叫多作多收。 间、套、复种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7.
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适合宁夏大豆间作套种立体复合种植的品种、播期、密度、追肥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宁夏大豆间作套种几种主要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及其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突出抗虫性和较好的综合农艺性状已被棉农所认识,但其作为一种新的棉花品种类型,只有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其内在的优良特征、特性才能得以充分表达。针对抗虫棉的特征、特性和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1科学间作套种 抗虫棉对大龄幼虫的抗性相对较低,并且对棉铃虫的抗性在棉花生育前期较强,后期有所减弱。当其与大豆、西瓜、蔬菜等类作物间作套种时,由于棉铃虫为杂食性昆虫,会在此类作物上产卵孵化、取食,长大后转移到棉花上继续危害。因此,抗虫棉应避免与大豆、西瓜、蔬菜等类作…  相似文献   

9.
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根据我区木薯间作套种中药材穿心莲在平南县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栽培技术,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早粮分厢套间种多熟制,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实行三种以上作物分厢轮换套种间作的一种种植方式。具体作法是:在秋冬播时6尺开厢(又叫一组或一带),冬种作物与预留空行占地各半,并在空行内间作绿肥、饲料、蔬菜等养地作物。春播时翻沃绿肥,整地套种玉米、大豆等春播作物。冬播作物收获后垄插红薯,或改种高梁、绿豆等夏播作物。第二年秋冬播时,在原来春播作物行内播种冬作物,夏播作物占地成了预留空行,进行分厢轮作。 旱粮分厢套间种,是我县七十年代中期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耕作制度。1983年全县已推广6.5万亩,占旱粮面积的32%。其中三熟5.6万亩,占多熟制面积的86.1%,四熟0.9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棉花/辣椒、棉花/绿豆、棉花/黄豆对棉花杂变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辣椒的产量和经济效应最高,比棉花/黄豆多3.0元/小区、比棉花/绿豆多3.25元/小区,棉花/绿豆的产量和经济效应最低。多因素试验结果还表明:棉花与辣椒、黄豆、绿豆套种。可以提高棉花和其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本实验条件下,在棉花密度32490株/hm^2。各套种作物的密度为16245株/hm^2的情况下其互作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适宜长江流域棉区棉田间作栽培的模式,以增加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比较了棉花间作大豆、棉花间作玉米和棉花间作甘薯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较单作棉花可增加纯收入,棉花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单位面积成铃数均增加;马克隆值变优和断裂比强度提高;在棉花盛蕾期棉花叶面积指数三种模式均比对照提高,在棉花盛铃期及以后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因模式不同而有差别。棉花间作甘薯和棉花间作大豆模式的籽棉产量较高、经济效益好,纤维品质较优,其生产优势较为明显,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甘蔗间套种玉米等作物得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岑华 《广西蔗糖》1997,(2):18-21
甘蔗每行间套种一行黄豆经济效益好,间套种玉米效益最差,间套种多收的玉米,弥补不了甘蔗减产的损失。甘蔗要合理问套种,才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对比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作模式下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灌溉处理高于雨养处...  相似文献   

15.
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产量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采用大区互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基因型甘蔗间种大豆及甘蔗不同行距间套种大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每公顷蔗地产出干大豆978.0~2 788.5 kg,平均为1 525.5 kg/hm2,获得产值3 909.09~11 156.88元,平均产值6 128.40元/hm2,利润为1 815.97~6 975.01元,平均为3 356.29元/hm2的经济效益;不同甘蔗基因型间种相同品种的大豆,对大豆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豆荚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在甘蔗间套种大豆合理的模式条件下,间种大豆对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少或者没明显的影响,可以取得一定的增收增效作用,但在间种不合理时也会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导致负向的影响,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分蘖有较大影响;2种作物的播种期安排是甘蔗间套种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江汉平原植棉区监利县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开展了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与短季棉套种模式达到了玉米和棉花双丰收的高产效果,经济收益为33000元/hm^2左右,明显高于玉米和棉花的单作收益,是旱地作物结构调整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甘蔗苗期间种大豆增产增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8个甘蔗品种春植栽种后间种大豆的增产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甘蔗栽植后即间种大豆,造成甘蔗显著减产;出苗初期间种大豆,甘蔗、大豆双丰收,但不同品种的间种效应不完全一致。试验中甘蔗产量高而稳定,蔗田效益较好的品种有:云蔗89/351、川宁85/78、云蔗92/19和粤糖93/159;蔗田效益一般的品种为:闽糖93/246、C25和粤糖92/126;福农93/3608由于间种大豆后甘蔗产量下降较大,蔗田总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8.
在果蔗间种条件下,考察13个菜用大豆的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鲜百粒重、标准荚率、单粒荚率、瘪荚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95C-10、桂鲜豆1号等5个品种单株产量较好;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多粒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果蔗间种菜用大豆时,要增加产量,应选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和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积极推进棉花减氮增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保护农田环境。以鲁棉1131、鲁棉37、鲁棉319、聊棉19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配比肥施用量为0、225、300和375 kg/hm 2共4个处理,研究施肥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单株结铃数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单铃重相反;同一品种衣分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各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各个品种均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霜前花率和籽棉收益也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净收益最高的是不施肥处理。综合认为,在鲁西南地区高肥力蒜套棉地块无需对棉花进行追肥,可为鲁西南地区蒜套棉减肥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