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儒家、道家学派对传统"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和合"文化为锲入点,深入分析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以小见大”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见大"是古典园林造园的重要方法。在资料总结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对空间的拓展和意境扩张的作用,阐述了植物在古典园林中"以小见大"技法的具体应用,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梅花与园林要素结合,可形成"情"、"意"、"景"、"趣"交融的环境;此外,梅花与雪、月、鸟禽等结合,更能烘托梅花的清新明艳,提高园林审美情趣。在现代园林中,梅花应成为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园林为视点,阐述了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装饰小品——景窗(又称花窗)的表征和内涵,以规范园林景窗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伟  冯保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82-8783
"洛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洛书"智慧的核心在于对"九宫"原理的运用。笔者将"洛书"智慧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体现归纳为:阴阳对比的创作手法、整体平衡的造园理念、善用曲线的审美追求3方面,通过分析"洛书"图式中数的应用,揭示出数的对比、平衡、和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蒲天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6-5997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该研究通过分析都江堰景区的自然美特证,以期为古典园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肖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3-20625
解析了园林与文学的概念,从园林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出发,通过园林表现形式、园林景观的主要造景手法以及游人赏景角度分析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在表现形式方面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形"文学和"无形"文学;在造景手法方面突出了文学在借景、抑景、题景、点景中的应用;分析了游人赏景中的"观"、"品"、"悟"的文学,指出园林设计应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园林特色;强调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应突出不同的文学韵味;根据游客心理,体现园林景观的文学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园林美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对中法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对中国古典园林继承和创新的典范——苏州博物馆以及法国古典园林继承与创新的典范——雪铁龙公园和拉维莱特公园进行了阐述,用比较的手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进行了总结,即中国古典园林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是感性的,而法国古典园林受"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影响,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9.
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自身特有的内涵丰富,中国古典园林诠释出古代绘画意境与古代绘画美,论述古典园林中的古代绘画美及思想价值和作用,梳理有关古典园林中的古代绘画艺术的研究,全文以古典绘画艺术、美学、园林理论为基础,其中涉及到建筑学、园林景观等相关专业,从调研到理论的顺序展开论证。通过解读园林和山水画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背景的追溯,与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解读古典园林建筑美的形成原因~([1])。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孟妍君  秦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70-15272
从雁山园的自然环境入手,根据农代缙的《雁山园图》及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了雁山园的造园美学思想。并说明了雁山园的造园哲学基础是儒家、道家、禅宗三大家,其美学思想包容了入世与出世思想、画意与文心、自然山水之美以及风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十分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即中国园林体系。以山水园林为基本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有4个主要的风格特征: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些特征也一直被现代园林所借鉴学习并加以改进丰富。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植物园地处哈尔滨市非湿地生境地区,其中湿地专类园是由人工引种湿地植被构建而成,从中体现出具有自然特性的野性美.通过设置样方的方法调查其植物群落种类与构成,结合公众对湿地景观特征的美感度偏好的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探讨人工湿地景观公众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植物园人工湿地园植物主要有34种,分19科31属.在调...  相似文献   

14.
松柏—绚秋园为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专类园,种植设计坚持生态、功能、美学的基本原则,运用植物造景手法营造植物景观和组织空间,在绚秋园种植设计上强调秋叶秋果的季相景观,在松柏园种植设计上强调树形姿态、冬枝劲秀的植物景观和夏荫的功能作用,营造专类园特色景观。植物选择以裸子植物为主要树种,大量采用洛阳本地植物树种,最大限度收集相关植物种类,以不同的科属植物分门别类在不同的植物分区,做科普标识,并适当引进部分边缘树种进行引种驯化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植物园改建成生态园,发挥其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作用,于2011年10月31日至2011年11月15日对保定市植物园内植物配置进行了调查和图片材料搜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园植物配置特点突出,主要表现为植物种类丰富多彩,重视乡土树种的使用,同时也加大引进力度,管理养护较好。同时,积极展示各种植物的姿态,以及多种植物相互搭配的群体美,充分体现了植物建园、生态建园、文化建园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6.
花卉业是园林绿化中一项靓丽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是林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是美的象征,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明珠。花卉以其多姿多态和色香味美的特点,以及占地少,效益高等优势,必将成为园林绿化中一项最为靓丽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中西传统自然观和园林艺术形式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艺术是人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体,由于对待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所以中西古典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西方园林所追求是自然的几何化、图式化、秩序化,使自然屈从于人的意志,而中国古典园林所求的则是顺从自然,自然的艺术化,使人工美融于自然美,达到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文章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自然观下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延边文化城.书香苑小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考虑到小区业主对小区的功能需求,提出"充满创意、富有特色、令人难忘的花园式小区"设计理念,从总体空间布局、道路广场设计和植物景观方面对延边文化城.书香苑小区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植物造景之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北京植物园世界名花博览会室外展区景观设计实例,探讨了城市公园中新优品种花卉景观设计的构思和手法。克服室内展览中的局限性,利用实地、实物,最大限度地展示植物的美,将室外花卉的作用与魅力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审美价值的抽象性,美景度难以度量.运用风景物理学派的评判方法,即运用BIB-LCJ(平衡不完全区组-比较评判法)审美评判测量法和民意调查分析测验法,评判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从排序上对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运用层次打分法建立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将该量表与各风景成分之间建立数学关系,应用灵敏度测量法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风景美景度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人群在对风景的美景评判时测量有所差异,但也有一定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