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屹立于世界园林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发展。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对创新现代园林设计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雨 《农业与技术》2009,29(3):12-14
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人文思想出发,从而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的特点,包括崇尚自然、中国园林特有的诗情画意追求意境美、利用植物表现文化内涵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传承源远流长,独成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有含蓄、通幽的意境。黄河风情线作为兰州市政府精心营造的大型开放园林,在建筑风格上就秉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儒家、道家学派对传统"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和合"文化为锲入点,深入分析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园林是时代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的园林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我国园林经历了从古代园林、古典园林到近代园林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但它所追求的"自然"并非是真自然,是一种人造的虚幻仙境,为了制造这种人间仙境,人们热衷于搜集罗列古木怪石、奇花异草、珍禽瑞兽,而绿化部分却成了陪衬。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这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园林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宜居环境的需求。清朝末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风景园林理论开始引入中国,1868年上海的公共花园(黄浦公园)和外滩公园成为城市公园在中国的开端。建国以后,我国提出参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从"城市与园林","设计原则"和"植物运用"等角度分析了17世纪古典园林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园林自然观的差异,得出了西方古典园林比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结论。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美学、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东西方园林自然观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在3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最终形成以自然情趣与文化精神相融汇,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其特征的园林体系。中式古典园林以建筑、叠山、理水和植物配置为4大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化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现代风格的园林居住区也逐渐绽放出其简洁高雅的特点。基于此重点探讨一下中式风格的园林居住区与现代风格的园林居住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论寺观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按照其隶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总体环境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着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和方法,但由于独特的功能性质,又决定了除此共性外还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山水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也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按照中国诗画的创作原则,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对象都是自然山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创造和加工提炼,达到虽校仿自然,崇尚自然,而却高于自然。山水画之《画论》为造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而园林之景又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画论》与《园冶》的理论精髓貌似神合。  相似文献   

11.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美是古典园林魅力和特色的重要载体,其园林植物以优美的姿态、缤纷的色彩、绚丽的变化、诱人的芳香和隽永的意境映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芳香美和象征美,创造了无限的艺术美,实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交融契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因为主要类型。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山水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在山水文化的哺育下,中国园林把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对自然朴素美的意识,导致中国园林把对追求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的“真趣”“野趣”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美的追求,在园林艺术实践上又必然以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和妙造自然作为造园手法,从而使得园林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逸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参10  相似文献   

13.
蒲天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6-5997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该研究通过分析都江堰景区的自然美特证,以期为古典园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及其以前的庭园是规则式园林,反映借助自然之物来美化人工环境的思想。文艺复兴 运动将欧洲的园林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反映自然美和人工美并不悖的观点。法国的古典园 林使欧洲的规则式园林艺术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反映人力能够改变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 哲学思想。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反映人工美应服从于自然美,造园应与自然相协调的观 念。  相似文献   

15.
竹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竹的自然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等景观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竹的几种不同的空间造景功能,进而探讨了竹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从地质资源类型及分布着手进行美学分 析。最后探讨了麻黄梁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认为麻黄梁具有自然之美、豪迈之美、科学之美以 及和谐之美。从精神层次、科学层次以及艺术层次之中发现其美学的价值。发现麻黄梁可以拥 有地貌学以及地学科普天然讲堂之一的称号,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的旅游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胎记》是一部因过度崇拜与迷恋科学引发的人性悲剧,作为同时期的一名艺术批评家,罗斯金非常关注人本身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艺术尤其是美学视角表达对这些问题的不满,从而构建了独特的理论以指引人们寻求自身与社会的至善至美。本文旨在从罗斯金的美学视角即典型美和活力美来进一步分析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农业美学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农业活动因自然之资,通过对对象世界的规律性把握,体现求真之美;二是因时而为,善待自然,以生命的、情感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将其与人自身统一为一体,彰显生命之美;三是因民施政,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秩序之美相统一,引导规范着一种人所应当行走的“善行之道”。  相似文献   

20.
晋宋至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积淀了深厚的和谐审美文化的内涵,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和谐美。“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以和谐为本,山水田园诗自然人格化的本质属性离不开崇尚和谐的人格定位,儒道佛自然山水观的渗透蕴含着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