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田甜  史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3-11655,11659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园林是时代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的园林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我国园林经历了从古代园林、古典园林到近代园林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但它所追求的"自然"并非是真自然,是一种人造的虚幻仙境,为了制造这种人间仙境,人们热衷于搜集罗列古木怪石、奇花异草、珍禽瑞兽,而绿化部分却成了陪衬。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这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园林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宜居环境的需求。清朝末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风景园林理论开始引入中国,1868年上海的公共花园(黄浦公园)和外滩公园成为城市公园在中国的开端。建国以后,我国提出参照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统自然观和园林艺术形式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艺术是人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体,由于对待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所以中西古典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西方园林所追求是自然的几何化、图式化、秩序化,使自然屈从于人的意志,而中国古典园林所求的则是顺从自然,自然的艺术化,使人工美融于自然美,达到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文章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自然观下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具有丰富内蕴和魅力,成为世界园林的奇葩。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三要素(山水、植物、建筑)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7):107-112
从西方建筑学的设计表达方法即平面、立面和剖面入手,对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西方古典园林由于沿用了西方建筑学的平立剖方法,其设计是基于欧氏几何二维面的平面设计,中国古典园林是基于非欧几何的三维的空间设计。因此,中国传统园林的的设计很难画出平立剖图,只能以烫样结合山水画的形式表达设计结果。现代计算机三维软件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分析、设计、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其传承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7.
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园林美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对中法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对中国古典园林继承和创新的典范——苏州博物馆以及法国古典园林继承与创新的典范——雪铁龙公园和拉维莱特公园进行了阐述,用比较的手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进行了总结,即中国古典园林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是感性的,而法国古典园林受"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影响,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8.
风水学与古典园林的核心,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风水学为理论基础,从阴阳论、五行说、象征意三个方面,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方位、均衡景观、相生相克、颜色和吉凶寓意的形式,并举例以证。  相似文献   

9.
吴威  尚晓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9-21912
近代对中西园林的比较研究层出不穷,在种植设计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式种植手法与西方园林的整形修剪、规则式种植形式差异明显。简述了中西园林种植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结合城市公园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了中西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由于受着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造园体系、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构成中,植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有着不同的含义。笔者着重从植物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古典古代并列的另一条路径,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这一解答构成他对中国历史特殊性解释的独特范式。一味强调东西方历史的特殊性,忽视对东西方历史差异的时代内涵的揭示,是这一理论范式的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2.
张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95-6597
在分析曹州牡丹园园区概况的基础上,从总体构思和局部构思两个方面提出了园区规划布局,指出园区规划主要包括主要景区规划、山形水系规划、植被规划、建筑规划、园路规划。园区有8个主要景区,分别为牡丹古韵观赏区、东入口景区、品种牡丹展示区、湖山景观游览区、浅滩野戏区、儿童游憩区、森林休闲区和城市入口景区。改造原3坐山体,增加微地形,使3山相连对主湖形成环抱之势,并在原主湖的基础上重点改造水形,创建湾、溪、池、瀑与湖、滩共同构成灵动多变的水空间。在适地适树、乔灌草层次复合的植物配置原则上选择适宜树种种植于园内。重新修整西入口古建筑,创建牡丹古韵景观氛围;在东入口利用外装材料色彩形成现代风格;在北侧新建观赏温室供游客四季观赏;在南侧创建生态餐厅为牡丹园的四季经营提供支持。在原3条轴线(西门—东门、观花楼—国花馆、主湖—天香阁)的基础上,增设1个游人出入口和1个管理出入口,以满足各景点的良好可达性。  相似文献   

13.
"猛虎嗅蔷薇"就是强调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已在农业观光园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余杭苦竹现代科技园区为例,从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材料与质地、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对"猛虎嗅蔷薇"在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猛虎嗅蔷薇"对农业观光园景观特色的表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79-13981
通过对我国运用低技策略做出的经典园林作品加以分析,总结出低技理念下的园林设计方法,旨在唤起当代园林设计师对我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形式、材料工艺、构造方式等在低技策略运用上的关注以及对使用者心理和自然环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成就涵盖面极其深广。而中国画论曾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指导,古代画家运用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修养成为园林设计师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才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本文从中国画"留白"手法延展开去,论述了"现量"与"比量"以及"完形心理"的概念。提出了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对于"留白"的应用可分为对比形式美层次和布局系统连续层次两点。  相似文献   

16.
在规划中,将婚庆园分为中式婚庆园和西式婚庆园。中式婚庆园为江南园林风格,通过建筑、小品、植物、石景、铺地、楹联等要素,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而在内容上表现中华民族传统婚俗礼仪。西式婚庆园则表现为欧式风格,与哈尔滨城市风貌相呼应。在设计中并没有完整按照欧式园林的规则布局,而是用欧式浮雕、亭子、花门、刺绣式花坛等要素的巧妙组合,创造一种年轻人追崇的时尚、西化的婚庆场所。另外,中式婚庆园的植物配置选择了能表现江南园林风格的竹子作为主要树种之一,这在东北地区是一个开拓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张颖  王璐艳  刘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64-14365,14480
以西安市华清池风景区为例,分析了华清官地景建筑的特征、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与景观文化的审美意识.认为应依据其丰富的文化特征和美学要素,运用现代景观规划理论与设计手法,使其与设计相融合,在满足人们现代生活要求的同时,充分展现历史文化与审美特色,以为华清池风景区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边永丰  马芳  刘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06-8209
通过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由来及发展概况的介绍,指出了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发的原因;提出了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总的开发原则;说明了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发的前提条件,以及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布局原则;同时指出了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指明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趋势,并说明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