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台儿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区段,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是运河沿岸景观规划的灵魂。本文以台儿庄樱花洲运河湿地景观的设计研究为案例,提出以古运河为主体,以鲁南地区的运河文化为依托,建立运河湿地景观,形成春季烂漫樱花风景。通过对台儿庄现有的运河历史文化和湿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以湿地景观与运河文化交融为主要宗旨,确定了运河文化景观营造和湿地景观营造两大规划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为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湿地景观相融合,创造独具地域特色的运河沿岸景观提出了一套明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笔者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从规划方面对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游憩活动区、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植物实际所处环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水面、堤岸、浮岛、园林建筑周边、陆生、园路等生境类型,探讨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最终以求达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生态与景观效益兼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营造手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地域特色景观的概念,研究地域特色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营造手法,并得出3个营造要点,即遵从自然环境,创造宜人的游憩空间;传承地域文化,寻找心灵的故乡;选择合理材料和技术工艺,彰显时代的气息。以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为例,在现状调查、规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分区以及主要特色景观设计来避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日益严重的趋同现象,以期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道路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道路景观成了提升道路景观的突破口。本文以内江市学院路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蕴含地域文化的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通过"主题介入"式的分段景观设计,探索了城市道路景观的地域文化表达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蕴含地域文化的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视,并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品质与内涵,营造具有个性与特色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6.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湿地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湿地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学以及生态工程学等规划设计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为湿地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在住区水体存在的水质的恶化,管理费用的高昂,水体补给的来源,水体安全的问题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在人工湿地的水处理形式基础上,利用园林造景的手法,具体从水系平面、驳岸、植物等方面,提出采用曲折迂回的平面形式,利用挡土墙减少地表径流的驳岸,运用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设计方式来建设住区的人工湿地水体景观.  相似文献   

10.
陈大鹏  高娟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2-10475,10525
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性的含义。从城市所面临的缺乏本土地域文化特征的危机出发,通过对白水县杜康东路景观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解析了白水县的城市文化背景、项目概况和设计定位、设计指导思想以及总体构思与节点布局,以探讨如何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本土地域文化,并且以地域文化为重要的创作源泉,吸收其有益的"基因",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从而更好地展现城市的鲜明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  方法  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  结果  ①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②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  结论  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卜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43-1445,1449
人工湿地在净化水质的同时,逐步成为城市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该研究探讨了生态理念下人工湿地的特点及设计关键,并以湖北钟祥镜月湖为例,在场地分析的基础上,以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为出发点,对不同入流水体进行工艺设计,应用生态理论探讨湿地的功能布局与景观设计,以实现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构建和湿地生态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罗阿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08-210
分析了沙县大佑山省级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经济、景观生态和旅游资源,探讨了其景观生态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方案,即根据生态管理的科学规律设计生态化景观结构,合理布局景观生态功能区,制定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  相似文献   

15.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鹏飞  潘远智  余欢  张郑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8-15220,15223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提炼傣族文化以及密切相连的小乘佛教文化内涵,融入当地热带雨林风光、湿地环境景致,创造具有植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模式滨水生态景观,融汇了傣族生产、娱乐、歌舞、音乐、美术、宗教、工艺、婚庆等活动内容的文化精髓,向人们阐释了景观多元化如何与地方特征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河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河流本身的自然性、连续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性,提出城市滨河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方法和策略,包括建立生态驳岸和河岸植被缓冲带、恢复河流湿地、建立依托于河流的绿脉网络等。  相似文献   

19.
董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08-15512
西南地区是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气候为湿地公园的生态群落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德阳.绵远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依托于绵远河的生态骨架,其设计根据空间现状来确定设计方向,强调生态格局与景观格局的建立,融入多重体验的尝试,并将综合效益的策略同步其中,进行了科学分析及有效设计。希望这种研究性的景观规划设计对西南地区湿地公园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