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代农民时期农地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三代农民和第三代农民的主体作了界定,着重探讨第三代农民时期农地保护问题。通过分析农地非粮化、城镇化和农户兼业等因素对未来第三代农民时期农地保护产生的影响,得出第三代农民时期农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的结论。借鉴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农地保护制度和政策来解决第三代农民时期农地保护问题,如借鉴美国的加强农地保护办法引导种植优质粮食作物方向流转、韩国的代耕制度、日本的控制私人拥有的公司制企业直接进入农业生产以及台湾地区第二次土地改革经验等。  相似文献   

2.
农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进入市场,农地租佃市场的发育已成必然.然而,目前农地租佃市场的发育受到农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金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使之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普遍发展.因此,要促进农地租佃市场的发育,需要对现行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代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农地制度主要包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用地流转制度,以农业经营基础制度、土地改良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等为主要內容的对农地经营实行的适度管制。日本农地制度及其改革给中国以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美及西欧等国家通过农地制度保障了农地利用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协调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对比我国农地制度发现,我国农地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家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可借鉴日、美及西欧等国家的经验改革我国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中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作者介绍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作者介绍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国家长期致力于农地产权改革。但由于在制度实施中过度依赖农村集体等原因,导致农地产权关系界定不清,集体过度干预,农地自发流转不足,农地配置效率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利,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农村,以期创造有利于农地高效、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但现有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按照规范的土地登记制度要求,从登记机关、运作方式、经费资助等方面深化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制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产权结构角度阐释其变化历程和权能功效,进而揭示农地产权结构与农地经营模式的互馈。研究发现:农地产权结构的变化经历了所有权与使用权一体,所有权与使用权初步分离,所有权、资格权及使用权再分离等发展阶段,权能划分越来越细、权能内涵界定更趋清晰。农地产权正持续进行合理性变革,农地权能的分解具有中国特色,更加注重农民权能利益保护,并与农地经营模式关联紧密。未来农地产权结构和农地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国家从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