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依据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174-2012,对新疆口岸进境的哈萨克斯坦油葵中的向日葵黑茎病菌进行检疫鉴定。挑取油葵样品中的可疑病种子和植株残体作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DNA,用向日葵黑茎病菌特异性检测引物LEPB/LEPF对挑取的样品进行PCR检测初筛,初筛结果阳性者,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得的阳性纯培养菌株的菌落、孢子形态进行观察,PCR检测及致病性测定,最终确定其为向日葵黑茎病菌。本研究从进境哈萨克斯坦油葵中分离到检疫性病原菌,新疆周边口岸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与调查。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黑茎病菌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一种检疫性真菌。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限量为20 μL反应体系中总DNA含量0.1 pg;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6 μmol·L-1,探针终浓度0.3 μmol·L-1。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疑似携带向日葵黑茎病菌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此方法快速、灵敏,整个反应过程约1 h,检测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后续处理,为早期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口大豆是我国大宗进境农产品,也是进境植物检疫的重点检疫物.近年来,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豆约1500~2000万t,其携带的病虫害疫情复杂,在口岸检疫中多次截获一类危险性病害"大豆疫霉病菌"、二类危险性杂草籽"假高粱"或"黑高粱"等重要疫情,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进口大豆所携带疫情的传入,成了口岸植物检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局结合汕头口岸进口大豆的实际情况,对带疫进口大豆卸运及加工过程的防疫控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实效,至今未发现假高粱或黑高粱等外来有害生物的定殖或危害,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又保障和促进了大豆进口企业的生产.现将我局所采取的防疫控制措施,与各位同行交流,以期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4.
严防有害杂草的侵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金兰 《植物检疫》2001,15(6):351-354
近两年我国进口大量的大豆 ,特别是从美国、阿根廷、巴西进口的大豆中 ,我国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从中截获不少的有害杂草籽 ,有的是我国国内没有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尚不广泛 ,而且对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有的对环境污染 ,影响人身健康 ,如豚草花粉引起人的“干草高热病”等。有的对人、畜产生刺伤、影响农牧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下降等等。在美国、阿根廷、巴西进口的大豆中 ,我国口岸不但从中截获了我国公布的严禁进境的植物危险性杂草———假高粱和黑高粱外 ,还截获了进境植物潜在危险性的几种杂草。现将 8种潜在危险性杂草 ,简要描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黑茎病菌是向日葵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是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准确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本研究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RPA引物和CRISPR-Cas12a crRNA,建立了RPA等温扩增技术结合CRISPR-Cas12a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条件优化,RPA/CRISPR-Cas12a检测体系在37℃恒温条件下,RPA反应30 min,CRISPR/Cas12a反应2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荧光法检测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相当,最低检测量为0.1 pg,试纸条法检测最低检测量为1 pg。由于试纸条检测结果可用肉眼观察,快速便携,操作简单,更适合用于田间和口岸的向日葵黑茎病菌快速早期检测;而荧光检测灵敏度高,对环境要求高,更适合用于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21日~2017年2月27日,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杭州邮检办事处连续从英国进境邮包中截获4批次仓鼠粮,共计56.69 kg,内含大豆、小麦、玉米、葵花籽、花生、豌豆等6种种子。大豆经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检测,检出检疫性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为全国邮检口岸首次检出,并从中检出2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快速筛查进境油葵种子中携带的向日葵黑茎病菌Plenodomus lindquistii,采用常规PCR方法比较了3对向日葵黑茎病菌PCR检测引物320FOR/320RVE、LEPB/LEPF和LLF/LLR的灵敏度,对哈萨克斯坦进境120批油葵种子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产物序列测定及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引物320FOR/320RVE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10-5ng/μL,引物LEPB/LEPF和LLF/LLR分别为10-4ng/μL和10-3ng/μL。利用引物320FOR/320RVE、LEPB/LEPF和LLF/LLR对120批进境油葵种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50%和45%,阳性检出率高低与引物的检测灵敏度相一致。阳性样品扩增的产物序列与Gen Bank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离的病原菌菌落为乳白色至灰白色,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并产生透明状分生孢子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肾型、两端有油球,与已报道的向日葵黑茎病菌的病原特征描述一致,初步鉴定哈萨克斯坦进境油葵种子中存在向日葵黑茎病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根据向日葵白锈病菌大亚基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向日葵黑茎病菌的ITS-5.8S r RN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DPO(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引物,建立同时检测这两种检疫性病菌的多重DPO-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DPO引物特异性强,仅向日葵白锈病菌和向日葵黑茎病菌可分别扩增出307 bp与388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参照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条带;检测体系对混合模板中向日葵白锈病菌和向日葵黑茎病菌的DNA灵敏度均达0.05 ng/μL;且该检测方法对退火温度不敏感,适用范围广。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向日葵白锈病菌和向日葵黑茎病菌,适合于口岸实验室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进境哈萨克斯坦向日葵种子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进境哈萨克斯坦向日葵种子中,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黑茎病菌Plenodomus lindquistii菌株LL4,通过生物学性状、ITS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菌在PDA平板上培养初期菌丝无色,分隔分枝多,后期菌丝褐色或深褐色,常膨大;分生孢子器暗褐色,分散或聚集,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71.2~361.8μm;分生孢子形态变化较大,无色,单孢,肾形至椭圆形,大小为3.6~8.2μm×2.2~3.7μm,常含有2个油球;培养期间未见有性阶段。基于ITS序列分析比对发现,菌株LL4与Gen Bank中多个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其它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物聚在同一个分支。菌株LL4可侵染向日葵根茎部,造成典型黑茎病症状。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LL4为向日葵黑茎病菌P.lindquistii。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商鸿生  胡小平 《植物检疫》2001,15(3):152-154
根据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评估,初步提出了12种向日葵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我国尚未发生或尚未报道的有褐色茎腐病菌、茎点霉黑茎病菌、向日葵红色种子象、向日葵灰色种子象、向日葵叶甲和向日葵瘿蚊等6种,国内局部地区已有发生的有向日葵霜霉病菌和向日葵黑斑病菌等2种,已列入了我国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种类有黄萎轮枝孢、棉根腐病菌、列当属和菟丝子属寄生种子植物等。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6.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7.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应用河段差法、引排差法、最大蒸发量、作物总需水量方法计算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别是49.3×108,49.2×108,54.4×108,49.7×108m3。方法相互佐证,引排差法计算结果,49.2×108m3是灌区实测引用黄河水量。引用黄河水量的分析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以及黄河干流水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成灾状况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1988-1998年蝗灾记录资料和1997-1999年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初步探讨了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数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近十年来刚察县气象资料,定性分析了不同年份灾情状况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7月份的平均气温和累积降水量对当年蝗灾发生强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