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6个待测水稻广亲和系,以4个全国统一标准测验种和1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Ⅱ设计配制68个组合,结果表明:HP121、Y101、mp419为广亲和品种,中413为部分广亲和,mp403为弱广亲和性,r4002无广亲和性。并对水稻广亲和性的复杂性及鉴定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甘薯新品种广薯87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薯87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秧、适时栽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期为广薯87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兴江 《农技服务》2023,(11):89-92
粤广节瓜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品种,瓜呈圆筒形,瓜皮深绿色,无棱沟,花点小、数量多,瓜长17.8~19.2 cm,横径7.4~7.9 cm,肉厚1.54~1.65 cm,属小型冬瓜类,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单瓜重571.6~712.9 g。自粤广节瓜引进西秀区栽培以来,发现该品种种植长势好、产量高,商品率高。为粤广节瓜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从播种育苗、土壤选择、整地施肥及覆膜、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粤广节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广糯1号是广州市农科所以自选自交系WX-2-2-1为母本、木-3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在广东省玉米杂交种品比试验中,广糯1号产量居第一位,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9.94%-21.66%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广薯95-145是以广薯128为母本、广薯88-70为父本杂交后,通过系谱鉴定、广东省甘薯区试和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南方区)鉴定而育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表现生势强、短蔓多分枝,并具有食用品质优、高抗薯瘟病和高抗蔓割病等特点,目前已在广东省各甘薯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16个甘薯新品种在海南试种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国家甘薯新品种南方片区域试验项目中16个甘薯新品种1999-2003年在海南的区斌结果。根据试种期间的产量表现,结合由协作单位完成的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推荐适宜在海南种植的新品种5个,其中岩薯5号为薯块食饲兼用型品种,广薯92—66为饲用茎叶型品种,广薯104、金山291和广薯95—145为优质食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南药佛手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佛手是芸香科柑橘类常绿小乔木,因其果实顶部仿佛人的手指形状,故名广佛手、佛手柑。其根、叶、花、果均可入药。广佛手除药用外,还可提取香精,加工成佛手糖、果脯蜜饯、佛手解酒茶、佛手戒烟糖等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发展广佛手生产前景看好。广佛手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是:1选种择地农户最好选择“金边白肉”握拳状大果型广佛手良种,扦插或嫁接苗均可。嫁接苗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广佛手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对土质要求不严,凡山区丘陵坡地、平地及高坑的水田,只要阳光充足、排水方便、能种植柑橘的地块均可…  相似文献   

8.
1.广增素802保花保果。叶面喷施广增素802能改善叶片的功能,使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提高,促进树冠生长,增强果树自身抗病能力,对果树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效果显著,为柑橘高产稳产、改善果实品质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柑橘初花期和坐果期喷施广增素802各2—3次.每10克广增素802对水20千克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9.
几个草菇品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8个草菇品种进行以稻草为栽培主料的出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238、V99、V广的菌丝生长势强,产量高。性状优良。应该以这三个品种为主要栽培品种。辅以V5,V01,V广2、V02、V97产量低,表现差。不适于用稻草栽培。  相似文献   

10.
广 8A 是以含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早籼稻增城丝苗-8 选为母本,与保持系 1325B 杂交制保后再与 325A 测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优质高产丝苗型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具备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自 2010 年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以来,以其为亲本配组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达 44 个,审定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区),这些品种均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广 8A 作为水稻“广东芯”的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其中,以广 8A 配组选育的广 8优 165、广 8 优金占、广 8 优 2168 组合,在省级区试中均呈现丰、抗、优高度协调性,并连续 4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从 2017 年至今,在广东累计推广面积达到 26 万 hm2 以上,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配制广亲和品种02428、轮回422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翌年对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以粳不育系寒丰A,籼不育系珍汕97A、籼粳测验种南京11、南特、Bailla、秋光为母本与花粉再生植株测交,鉴定筛选广亲和恢复系。结果表明在籼恢和广亲和品种杂交F1的花培后代中,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的花粉再生植株分别占36.67%和64.676  相似文献   

12.
水稻广谱广亲和系的选育策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选育广谱广亲和系对于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初步假设水稻亚种间亲和性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广谱广亲和性、部分广亲和性、弱亲和性和非亲和性。决定亚种间亲和性的基因可能有两类:一类是广亲和基因Wc,另一类是辅助亲和性基因Sc。这种辅助亲和性基因既有可能是几个主基因,也有可能是一系列微效多基因。广谱广亲和系可能同时完全具备Wc和Sc基因;部分广亲和系可能只具备Wc基因;弱亲和系可能只具备Sc基因;非亲和系则两者都不具备。选育广谱广亲和系的途径有二个,一是利用现有的广谱广亲和种质直接转育,二是利用部分广亲和系与弱亲和系杂交,组合广亲和基因与辅助亲和性基因。筛选广谱广亲和系可以分三步进行:初选,即在低世代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系进行测交鉴定;复选,即在中世代增加测交品系个数,进一步作亲和性鉴定;决选,即用更多的非亲和品系与当选株系测交,在进一步确定广谱广亲和性的同时筛选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3.
以籼型南京11、IR36、中灿3037和粳型Balilla、秋光为测验种,研究云南稻品种矮嘎的广亲和特性。结果表明:在矮嘎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小穗育性发生明显的分离;在3个三交群体中稃尖有色株的平均小穗育性均极显著地高于稃尖无色株,说明控制矮嘎的广亲和性基因与色素原因C存在连锁关系,推测矮嘎中也带有广亲和基因S5^n。不同来源的广亲和品种均携带有的S5^n基因,与水稻品质起源、进化、选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每当收获的季节,深入南昌县广大农村的田头地角、村头院舍,你就会看到一张张挂满丰收喜悦的笑脸,会听到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赞扬,还会听到他们对县种子人提供服务的夸奖,称赞他们为农业生产付出的辛劳,为全县粮食丰收发挥的重要作用。南昌县种子公司为什么能得到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述了“广东山区开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所达成共识的观点:广东山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东山区开发必须走可持续肆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化道路,同时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商品流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从广亲和品种与籼稻或粳稻的杂交组合中选育了120个高代稳定品系,以其作母本,分别与2~4个籼或粳测验种杂交配组,共配制约600个组合,以鉴定它们的亲和性,通过检测F1的小穗育性,从这120个稳定的品系中筛选出47个广亲和品系。另外,其它15个品系也初步鉴定为广亲和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表明这。47个广亲和品系绝大多数在亚种间F1代杂种优势利用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7.
从广亲和品种与灿稻或粳稻的杂交组合中选育了120个高代稳定品系,以其作母本,分别与2 ̄4个灿或粳测验杂交配组,共配制约600个组合,以鉴定它们的亲和性,通过检测F1的小穗育性,从这120个稳定的品系中筛选出47个广亲和品系。另外,其它15个品系也实步鉴定为广亲和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表明这17个广亲和品系绝大多数在亚种间F1杂种优势利用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8.
新型强优势恢复系温恢845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恢复谱广的多用型恢复系,配制多类型不同熟期杂交水稻组合,具有广泛的利用空间,不仅育种效能提高,而且更适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温州市农科院晚杂课题组拓宽遗传基础,选用株型好的、带有广亲和基因和野败型恢复基因的BT型恢复系培矮64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兼抗褐稻虱的印水型恢复系韩国中籼水源29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选择,育成了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的中籼型恢复系温恢845。本文介绍了温恢84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组表现等,并对多用型强优恢复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甘薯新品种的生产力、品质、适应性及抗逆性,筛选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应性广的甘薯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优良品种,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三系法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水稻不同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以现有主要不育系,包括灿型野败(WA)型育系、红莲(HL)型不育系和粳型BT型不育系,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或粳型保持系或恢复系杂交,根据F1的育性分析籼、粳不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核背景下,不同质不育系的可恢复性为BT型不育系>HL型不育系>WA型不痛系;(2)WA型粳型不育系的育性可恢复性明显低于相应的灿型不育系,即使这类不育系携有广亲和基因,多数野败型籼稻恢复系仍很难恢复其育性;(3)鉴于大多数籼稻品种对BT型不育系均具一定的恢复力,因而选育广亲和BT型籼型不育系很难有效进行,且常见的广亲和和品种对BT型粳型不育系一般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因此选育广亲和的BT型雄性不育系在实际上存在较大困难;(4)基于上述原因,为有效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以广亲和品种与现有恢复系杂交,在选育高配合力广亲和恢复系的基础上再与不育系杂交,较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