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果菜长季节栽培是指利用瓜果蔬菜无限生长的特性,通过创造良好的设施环境和水肥的均衡供给,植株的生理调控,使果菜实现健康生长,均衡结果,连续采收,生长期达8个月以上的一种栽培方式。在设施环境下,通过无土栽培的营养调控,番茄、甜椒、茄子的生长期可达12个月以上,连续采收9个月以上,是国内外获得果菜单位面积高产的主要技术模式。果菜长季节栽培的优势基质用量少长季节栽培主要是通过创造能延长果菜生长结果周期的一种栽培方式,延长生长结果期必然生长产生较高的生物量,也就是不断伸长的藤蔓和枝叶,需要有足够的藤蔓盘绕或顺延的回旋空间,而且为了确保作物行间正常的机械与人工作业空间,通常  相似文献   

2.
一、草莓的采收草莓成熟的显著标志是果实色泽的变化,一般在果面着色70%以后,即可据不同用途选择采收期,就地鲜销果宜于充分成熟时采收,用于贮运的草莓可于着色70%~80%时采收,表现为果实的阳面鲜红,背阴面泛红,即成熟前的2~3 d。采收时间应选在晴天早晚凉爽时,避免高温曝晒或露湿雨淋。为延长鲜果的寿命,采前不宜灌水。采收同时剔  相似文献   

3.
园艺作物果实采收后,如不作保鲜处理,由于生理衰老等原因,易腐烂变质.目前我国采用最多的保鲜贮藏方式是温控,即调控果蔬贮藏温度,在不破坏果蔬缓慢而正常的代谢机能的前提下,将果蔬的生命活动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延长果蔬的生存期.本文综述了不同贮藏温度对园艺作物果实生理方面(呼吸跃变、乙烯生成、成熟衰老)和果实品质方面(色泽、硬度、水分、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维生素C)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业》2004,(6):20-20
一、猕猴桃的科学采收1.适期采收。猕猴桃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上旬采收为宜,采收的标准是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叶片变黄脱落,果实充分长大而未软化,口尝不涩口,手压果实有柔软感。判断弥猴桃成熟度的方法:一是根据果实的生育期来估测。如中华猕猴桃的果实生育期为140~150天,在此期间采收为宜;美味猕猴桃则需要在170~180天的果实生长期才能采收。二是用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估测。通常可溶性固形物在6.5 %~7.5 %时,即为可采成熟度,9%~12 %时为食用成熟度。但这些标准也因果实的品种、用途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如猕猴桃用于贮藏时,通山5号…  相似文献   

5.
柿子从开花结果至成熟采收,生理落果大体有两次. 前期落果:从开花后至7月上旬发生,其中以6月上、中旬落果最多,约占落果总数的80%;后期落果:从8月中旬至采摘前.后期落果原因:后期落果与营养条件有关,有些品种在后期营养不足时落果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鲜食糯玉米采收后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随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和贮藏环境等条件的改变而显著变化。本文对前人在糯玉米鲜穗采收后的水分、糖分、呼吸强度等生理指标变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秋延辣椒从育苗到采收一直生长在保护地内,由于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剩、低温、光照不足、水分管理不当等因素,往往出现一些生长受阻现象,并出现各种生理障碍症状--生理病害,这些病害是影响秋延辣椒生长发育并加重其他病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辣椒生理病害的及时诊断和防治是夺取秋延辣椒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果蔬保鲜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其成熟和后熟过程。鉴于采收时的原料最初品质是最重要的基本品质,以后的贮存过程只是原料品质的保持。因此,只有当果蔬达到最佳成熟期采收,并为之创造一个适宜的低温、较高的湿度、氧和二氧化碳比例适宜的环境,才能使果蔬保持良好的鲜食与加工品质。“六五”、“七五”期间,果蔬贮藏保鲜被国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在果蔬采后生理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工作。比较突出的是,葡萄在贮藏过程中膜透性、呼吸、乙烯变化与耐贮藏性的关系;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葡萄耐贮性的影响;钙处理对葡萄质地与品质的影响;碳分子筛气调技术对薄膜包装猕猴桃批量贮藏生理特性的研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荔枝贮藏难度较大,现已提出变温贮藏的技术措施。将采后的荔枝  相似文献   

9.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烘烤过程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叶采收方式是影响烘烤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常规采收(T1)、一次采收(T2)和带茎采收(T3)等3种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叶烘烤过程中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片水分含量总体上呈相同的下降趋势,T3烟叶水分含量高于T1和T2。不同处理的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烘烤时间推进呈下降趋势,烘烤过程中T3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降解较慢,烤后含量最低,分别占鲜烟叶含量的3.24%和35.7%。T3烟叶的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烘烤过程中,转氨酶活性呈现不一致性;GOT活性T1>T2>T3;GPT活性T3>T1>T2。此外,上部叶带茎采收适当延长了烟叶变黄时间,有利于内含物质的降解,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经济效益。总之,上部叶带杆采收烘烤处理的生理生化特性对烤后烟叶品质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方法,探讨了生土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对大豆根冠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为18%的轻微水分胁迫可以使大豆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根冠比协调,对根系活力的稳定与后期延缓根系活力的下降具有一定作用,从而也使产量构成因子协调发展,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土壤水分含量为14%的胁迫条件对根、冠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根瘤数量的产生对水分胁迫更为敏感。土壤水分含量为22%时,营养器官比例增大,生殖器官比例减少,导致大豆经济产量降低。研究结果还表明,大豆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是衡量水分胁迫生理的重要指标,它较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更为明显、规律、准确。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光合及水分利用特征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华北低山丘陵区山茱萸栽培与管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试验观测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华北石质山区3年生山茱萸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的光响应过程,分析了水分胁迫对光合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轻度(H1)、中度(H2)和重度胁迫(H3)条件下,山茱萸叶片光饱和点(LSP)比无水分胁迫(对照,CK)时分别低40%、60%和80%,晴天日光合速率最大值比CK分别低20.3%、40.0%和73.1%;(2)蒸腾速率(T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上升,但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上升趋势比较缓慢。对比CK,Tr在H1、H2和H3条件下分别下降了17.06%、34.05%和87.8%;(3)气孔导度(Gs)随着PAR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对比CK,H1、H2、H3在PAR为0~2 000μmol/(m2.s)范围内,Gs平均值分别下降了23.26%、46.52%和89.03%。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限制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而土壤水分严重胁迫条件下,当PAR小于1 000μmol/(m2.s)时,气孔限制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随后转变为非气孔限制;(4)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迅速上升;当光合有效辐射(PAR)超过600μmol/(m2.s)以后,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光强增加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复合膜对冷却肉保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以滴水损失、贮存损失、水分含量等为评价指标,研究贮藏温度为4℃时不同配方壳聚糖涂膜液对冷却肉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配方壳聚糖涂膜液处理均可降低冷却肉的滴水损失和贮存损失,减缓水分含量下降速率.0.9%壳聚糖、0.6%山梨酸钾、0.25%Nisin溶于0.5%醋酸制成的涂膜液显示了较好的保水性能,用其处理的冷却肉滴水损失为0.823%,贮存损失为5.885%,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46%和14%.  相似文献   

13.
采收成熟度是影响果实成熟衰老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果实采收成熟度与采后生理、果实软化、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的关系,为改善果实品质、减少采后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沙漠葳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美国西部引进的沙生灌木沙漠葳的2 a生实生苗盆栽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适宜水分)、50%~60%(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和20%~30%(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15~90 d,研究其对土壤水分胁迫的水分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下,沙漠葳叶片的水势(Ψs)、自由水含量(Va)和相对含水量(RWC)降低,束缚水(Vs)、水分饱和亏(WSD)和Vs/Va比值增大,叶片保水力减弱,蒸腾速率(Tr)加快,而组织总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各指标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与适宜土壤水分相比,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并未使RWC、WSD和保水力发生显著变化,而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才使三者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和重度土壤水分胁迫均使Ψs、Vs、Va、Vs/Va和Tr发生显著变化.随胁迫期的延长和胁迫的加重,沙漠葳的蒸腾速率可能成为一个纯物理过程而主要受控于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罗甸小米核桃光合与蒸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罗甸小米核桃栽培措施改进及喀斯特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盆栽罗甸小米核桃设置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处理,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小米核桃一年生苗叶片蒸腾、光合生理特性及其日变化过程,研究水分胁迫对罗甸小米核桃光合与蒸腾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罗甸小米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明显的双峰曲线,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罗甸小米核桃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其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正常水分(100%±5%)和轻度水分(80%±5%)胁迫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接近,水分利用率约相等;在中度水分(60%±5%)和重度水分(40%±5%)胁迫下其多数指标低于正常水分处理.说明,罗甸小米核桃在幼苗期耐轻度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两种梭梭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盆栽的梭梭和白梭梭为试材,分别使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40%,20%,处理12 d后,测定其相应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梭梭苗体内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有所升高,但变化不大,白梭梭体内两种叶绿素含量比值变化也很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均最高,40%时较低;梭梭和白梭梭体内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膜透性变化一致,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时膜伤害率最低.结果显示,12 d的水分胁迫对梭梭和白梭梭影响并不大,且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对梭梭和白梭梭生长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正>(续第5期第3 6页)一、柑橘的采收1.采收的适宜时期宽皮柑橘果实一般果皮着色70%~80%时可以开始采收,采收过早品质差,过迟则容易腐烂或枯水,不耐贮藏。甜橙类果实可在80%~100%着色时采收。2.采收要求采摘前10天应停止灌水,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摘。使用采果剪采果,一  相似文献   

18.
荔枝采收后不耐贮藏,容易变褐腐烂,其主要原因,一个是生理方面,包括酶促褐变、呼吸代谢、失水等;另一个原因是病原菌的侵染。植物受病原菌侵染时最快速的反应之一是瞬时活性氧大量产生和积累(主要是超氧阴离子O2-和H2O2),这种现象称为氧化跃变,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重要策略之一。活性氧一方面有积极抗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霜疫病是目前荔枝的主要病害,在荔枝生长期间和贮运期间均可严重发生。荔枝采收后在常温(28℃)下2~3d后开始表现霜疫病症状。为了明确霜疫病菌的致病机理和对荔枝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测定了受霜疫病菌侵染后荔枝果皮氧化、过氧化作用以及与酚类代谢有关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枳壳和枳橙光合作用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生理生化的角度阐明水分胁迫对柑橘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以枳壳和枳橙为试材,研究水分胁迫下光合作用及叶片和根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枳壳和枳橙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及蒸腾速率Tr均下降;水分胁迫使得叶片和根系细胞受损,且受损程度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强而加剧;水分胁迫下光合作用被抑制是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及细胞结构严重受损时,是生产上灌溉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柳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的生理生化特征 ,对干热河谷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在 2 0 0 2年 5月初 ,利用LI 6 40 0便携式光合仪和植物效能仪等测定系统 ,研究了云南省元谋盆地干旱季节在不同水分和光强处理下坡柳 (Dodonaeaviscosa)的光合及水分等生理参数的日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浇水、遮荫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平稳 ;不浇水处理、浇水处理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 ,13:0 0时净光合速率出现最低值 .光抑制是造成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遮荫处理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 ,在 11:0 0净光合速率出现最高值 .造成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 .在干旱季节坡柳仍维持着气孔开放 ,进行光合作用 ,表现出很强的忍耐干旱能力 ,干旱季节坡柳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较低的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来适应水分胁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