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遥感监测的2013年9月~2014年3月冬小麦出苗率和土壤墒情的分析,对冬小麦的田间管理作出合理性建议.结果表明,2013年9月~2014年3月濮阳市降水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天气较为干燥,对冬小麦的生长影响较大.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后小麦生理上进入孕穗期,先后开花、授粉、灌浆;小麦的需水量增大,另外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虫害会大量发生,因此加强对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冬小麦田地土壤墒情监测、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作业至关重要,这对缓解旱情、降低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对2018年洪泽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前期水稻腾茬推迟和2017年10月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播期偏晚,播期拉长,导致苗情差异不一。越冬期遇低温天气,叶龄进程悬殊较大。返青拔节期,随着气温回升,加之科学施肥,迟播弱小苗小田块生育进程加快,分蘖两级分化快。但高温少雨使成穗不足,穗分化时间短,导致穗型小。科学防控,赤霉病病情较轻。灌浆乳熟期,灌浆速度加快,降水和高温使小麦根系早衰,导致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为此,小麦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业》2010,(10):19-19
西南旱情尚未缓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先后出现晚霜冻。时值冬小麦返青期,华北南部、黄淮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恶劣天气已发展迟缓的冬小麦苗情转化,特别是对已拔节的冬小麦将造成冻害,影响其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1~2019年山西109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 2019 年山西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19年,影响山西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事件为:干旱、寒潮和暴雨。春夏季中南部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大范围旱情出现。春旱对冬小麦的返青拔节造成了较大影响,也影响了春耕春播工作;夏旱主要对玉米等大秋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较大;春季低温霜冻,使山西南部经济林果损失巨大,北中部春耕播种时间推迟,导致出苗率低、苗弱,作物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夏季强降水及对流天气,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9月持续的降水造成大秋作物贪青晚熟,病虫害加重,还影响了冬小麦的播种。  相似文献   

5.
春季冬小麦冻害气候及生理生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文伟  鲁建立  张玉娟  张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32-1533,1536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冬小麦冻害多发的气候和生理生化原因。[方法]以2007年春季北方冬麦区相继发生的2次大范围严重冻害为例,应用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结合河南省农业厅统计资料和广大气象、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田间调查资料,系统分析冻害发生前的气候条件、发生时的灾害天气过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生理生化过程与气候适应性。[结果]从冬小麦播种至冻害发生期间温度持续偏高,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加快,植株抗寒能力降低,是造成冬小麦大面积冻害的基本原因;2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气温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直接气候因子;农业生产技术变化等因素对冬小麦冻害起到一定作用。[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害等自然灾害多发,生产上应选用产量、品质、抗逆性综合性状优良的冬小麦品种,并适当调种播期,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0,(10):19-19
西南旱情尚未缓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先后出现晚霜冻。时值冬小麦返青期,华北南部、黄淮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恶劣天气已发展迟缓的冬小麦苗情转化,特别是对已拔节的冬小麦将造成冻害,影响其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于福安  杨庆文  刘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76-4277,4286
以天津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连续6年的水稻产量相关因素与当地气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9~15日是天津地区极端气候频发期,容易出现极端低温、高温、高湿等天气过程。此时期正值水稻开花和灌浆期,也是水稻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期,湿害、冷害和热害都对水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造成严重危害。为了避免极端气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选育抗逆品种是最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1~2010年菏泽市冬小麦产量和气温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冬小麦气候产量,并将气候产量与气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4℃/10a,冬季升温较春季升温明显。在18个温度因子中,共有15个因子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其他3个因子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拔节期极端最低气温(X15)、灌浆~成熟期平均气温(X17)与气候产量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6。  相似文献   

9.
孟宪群 《农技服务》2010,27(2):276-277
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背景下,结合冬小麦生产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生存土壤环境、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慧斌 《农技服务》2011,28(9):1363-1363
结合冬季濮阳地区的气候状况,分析了濮阳气候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并为濮阳地区冬小麦抗灾工作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国内外一些学者曾用田间试验和某些计算方法求算并研究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本文采用文献[3]中的有关公式和北京地区的气候,物候资料,应用电子计算机求算了北京地区通县、延庆,平谷、顺义、大兴、房山、古北口、门头沟、海淀等9个不同类型产麦县(区)的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旬的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根据计算的系统需水量资料,对北京地区冬小麦需水量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探讨。在对冬小麦需水量与降水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冬小麦的合理灌溉对策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在以干旱为主要特点的气候条件下,晋东南旱地冬小麦生育特点是幼苗期长、有效生长期短、穗分化期短、灌浆期短、成熟晚;冬前分蘖多,春生分蘖少,分蘖高早、两级分化早而快,分蘖成穗率低.旱地冬小麦耗水特点是幼苗期少,拔节后增多,抽穗开花前后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麦田土壤水分供需不平衡,以拔节至灌浆期亏缺最严重,水分满足率仅50%左右,是开发小麦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旱地小麦耗水来源,幼苗期以降水为主,中后期以土壤供水为主.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品质性状与蛋糕酥饼烘烤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26个冬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并进行了蛋糕酥饼烘烤实验及品质评价。蛋糕和酥饼品质受面筋含量和面团强度的强烈影响。α-淀粉酶活性、面粉粗脂肪含量对品质也有一定影响。籽粒角质率也影响蛋糕酥饼的品质,以软质小麦较好。改良蛋糕、酥饼用小麦粉品质的关键是降低面筋含量和面筋强度。育种早期可注意选择低沉淀值(小于22ml)软质小麦。分析表明,我国偏南部更适宜用作糕点粉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面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和龙口为例 ,对我省不同地区和年际间的气候变化对高产小麦 ( 6 6 6 7m2 产 45 0~ 70 0kg)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穗型高产小麦群体建成的数量和质量与其所处的光温资源条件有关 ,大穗型品种的群体数量建成主要受冬前光温资源的影响 ,越冬后的光温资源主要影响其穗粒数和千粒重 ;光温资源对多穗型品种的效应则主要通过单株成穗率的变化进行表达 ,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Drought is a major natural disaster causing crop yield losses, while its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a changing climate are still not clear. Based on a long-term climatic dataset(during 1958–2015) from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on drought risk of winter wheat was quantified by us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Mann-Kendall trend test and slope estim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limatic factors have changed considerably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in the growth season of winter wheat. As a result, winter wheat suffered from severe droughts(with 350 mm of water deficit during its growth season), particularly at the jointing–heading and heading–mature stages, which were critical to crop yield formation. There were lar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drought risk and climatic change factor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Despite precipitation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drought risk,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humidity along with other climatic factors at key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aggravated drought risk. Particularly, temperature at nearly 90% weather stations showed a notablely upward trend, which exacerbated water deficit and drought risk of winter wheat. Given the complexity and high uncertainty of climate chang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adapting crop production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accompanied droughts while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控制虫口密度,研究小麦育期蚜虫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蚜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危害不同,开花期为害最大,灌浆期次之。在拔节期,当害虫密度低于2头/株时,由于植株的超补作用,产量可相对增加,只有当累积蚜量达到51.5虫.d/株时,才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小麦不同时期的防治指标,拔节期51.5头.d/株。抽穗扬花期4.4头/穗,灌浆期7.8头/穗。乳熟期后,麦蚜数量急剧下降,不再造成危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化合物拌种后冬小麦主要生长发育期主要组织中 RNA 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样品中 RNA 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为高。说明稀土元素对冬小麦基因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并能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贾海燕  高明  杨晓芳  范秀平 《农技服务》2011,28(4):546+555-546,555
利用2010年秋季临汾市小麦播种以来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气候特点及其对临汾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分析表明:2010~2011年度临汾市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光照充足,冬小麦生长基本正常。但冬前>0℃积温增加、土壤墒情差,对冬小麦越冬很不利。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子粒蛋白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及施氮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为材料,研究子粒蛋白质和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春小麦灌浆期子粒蛋白质百分含量总的趋势均呈“V”型变化。但不同品质类型存在差异。高蛋白类型灌浆前期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曲线波动小,高产类型则相反,高产高蛋白类型虽前期下降快,但后期回升速度也快,最终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粒重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并在接近成熟时趋于稳定。等量氮肥分期施用,生育前期施氮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开花期叶面喷氮,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具有增加粒重的双重作用。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方向不同,高产高蛋白品种光合能力强,光合产物多,能够兼顾产量和蛋白质的同时增加。后期保持高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持续过程是高产、高蛋白类型的重要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黑龙港地区小麦耗水、及麦田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从冬季到初春,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分基本上无消耗,而春季土壤水分消耗不仅与降水和土壤中原有水分有关,而且与地下水位有关。冬小麦耗水的最大时期是灌浆初期,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比值能反映这一耗水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