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2,(3):28-28
1、彩色蔬菜 近年来,国外已先后培育出了蓝色马铃薯、粉红色花菜、里红外白的萝卜和红绿相间的辣椒等,以丰富餐桌上的蔬菜花色种类.  相似文献   

2.
本阐述了当前我国稀蔬菜,芽类蔬菜,野生蔬菜等新兴优势高档蔬菜悄然兴起的社会背景,生产发展概况以及它们的种类,特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生产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小麦市场行情一直保持稳步向上的走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麦价格从6月下旬的1504元/吨,持续缓慢上涨,涨至目前的1555元/吨,价格上涨51元/吨,涨幅3.39%。虽然,价格涨幅并不高,然而自冬小麦收获上市以来国内小麦价格却持续出现了2个多月的稳步上涨行情,国内小麦市场走势缘何看好,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为研究中国蔬菜发展方向的专家,本文作者从宏观上对我国蔬菜生产区域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蔬菜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河北石家庄市农业局获悉,石家庄市已对6个蔬菜大县(市)的近60万亩无公害蔬菜实行了产地编码证制度,今后该制度将逐渐扩大到全市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此举为从源头上保障蔬菜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越来越浓,各种蔬菜上市充足,交易量大增,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已进入了1年中交易最旺盛的季节,也是1年中蔬菜价格最高的时期。在一些蔬菜市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蔬菜市场,南方时令新鲜蔬菜、精品菜已成为节前交易的一个亮点,反季节精品菜需求相对增加,交易日趋活跃。尤其突出的是,越是时鲜蔬菜销得越好。叶类蔬菜的需求量增加,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7.
<正> 忠县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历年蔬菜春淡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秋淡出现在6月下旬~9月中旬。针对这一生产实际,近年来。我们组织进行了淡季蔬菜生产课题攻关,总结出了一套淡季蔬菜生产技术措施,运用于大面积生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加强我区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结构转变的研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分别探讨就业结构非农化与经济发展、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商品化三者的关系,研究了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得到了部分阶段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产业。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了我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必将进一步促进蔬菜市场的蓬勃发展。在这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下,通过分析2012年蔬菜供需情况,对于把握2013年中国蔬菜市场的发展趋势,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腐烂病菌(Valsa mali)在苹果树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是导致剪锯口发病和旧病斑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明确环境因子对腐烂病菌在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的影响,为苹果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菌饼接种离体富士苹果枝条剪口后,用活体皮层检测病菌在枝条木质部内生长扩展距离的方法,研究温度、枝条相对含水量、枝条龄期、高温处理与浸水等因子对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生长扩展的影响;采用菌饼接种离体、活体富士枝条剪口,系统监测腐烂病菌在枝条木质部内的周年生长扩展动态;通过离体培养,测试病菌在枝条不同组织配制培养基内的生长速度。【结果】腐烂病菌能够利用木质部内的水溶性养分生长扩展,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皮层内的生长速度;在5—35℃的范围内,腐烂病菌在苹果枝条木质部和皮层内都能生长扩展,最适温度为30℃;在浸水枝条木质部内,腐烂病菌的扩展距离显著短于未浸水枝条;当枝条的相对含水量大于90%时,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较快,当枝条的含水量低于90%时,病菌的生长扩展受到明显的抑制;病菌在当年生枝条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2—3年生枝条木质部内的扩展速度;在经高温处理枝条木质部内,腐烂病菌的扩展速度显著快于未处理枝条;在用木质部粉末、韧皮部粉末、木质部浸出液、韧皮部浸出液制作的培养基中,腐烂病菌都能正常生长,其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不低于在PDA中的生长;腐烂病菌在韧皮部培养基中,气生菌丝多,在木质部培养基中气生菌丝少;自然条件下,接种到枝条剪锯口上病菌的生长扩展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12月至次年3月份,腐烂病菌在活体的富士枝条内扩展速度很慢,3—11月份扩展较快。【结论】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可利用可溶性养分生长,其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皮层内的扩展速度;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受温度、枝条含水量、木质部的致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存在差异。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内唇”有2处骨化,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有3处;赤松梢斑螟幼虫的上颚切齿多于冷杉梢斑螟幼虫;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吐丝器口大于冷杉梢斑螟幼虫。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共有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但是,两种梢斑螟幼虫在同一感器的大小和感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赤松梢斑螟幼虫下颚须端部数第1节和第2节连接处着生的锥形感器为Ⅱ型,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此处着生的锥形感器则为Ⅲ型。两种梢斑螟幼虫在相同感器之间的长短、形状也有差异。  结论  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取食行为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同感器之间长短、形状的差别,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取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分布的5种感器,在虫体感知寄主植物体组织部位硬度、寄主表面挥发物、气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幼虫进行寄主定位。此研究明确了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结构及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并对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工作对马瘟病畜进行了血液学检查。在病程的高热期和症状明显期时,马瘟病畜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加快,高热期时病畜血液的嗜酸粒细胞数量减少,其数量于降热后稍有回升,但仍少于接种前的数值。马瘟时血液内未见有担铁细胞出现。病畜血液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未见变化,但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呈现左移。病畜血清胆红质试验时,间接反应增强并出现直接迟缓反应。病畜在高热期时红细胞脆性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pH值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宇科  邹迪  陆琦  肖琳  杨柳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46-12649
[目的]探讨pH值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关系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pH值条件下(8~10)铜绿微囊藻的吸磷试验和不同pH值(7.0~9.0)对铜绿微囊藻与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短时间内铜绿微囊藻的吸磷情况,以及较长时间内微囊藻的生长曲线、水中磷浓度的变化和微囊藻中总磷含量的变化。[结果]短时间内,pH值对铜绿微囊藻的吸磷能力有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吸磷能力增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pH值越高,藻的生长速率越快,生长情况越好。铜绿微囊藻有自我调节pH的能力,能很好地利用假单胞菌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在藻、菌、水的系统中,菌中的磷起缓释磷源的作用,尽管浓度很低,但有利于藻的生长。[结论]pH值是影响藻-菌-水系统中磷元素循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七架梁作为大型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其承载力安全性直接影响古建筑木结构整体的安全性。由于周围环境和使用长久等原因造成木梁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会影响木梁弯曲拉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分布,进而影响其承载力安全性。因此,研究不同缺陷类型、尺寸、位置对古建筑七架梁承载力安全性的影响很有必要。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梁上存在的裂纹、腐朽和空洞等不同缺陷时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量化缺陷大小和缺陷位置,对不同残损因素进行单参量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带有缺陷木梁的最大工作应力位置,分析木梁破坏的敏感位置,探究木梁承载力安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缺陷类型对七架梁安全性的影响不同,外部腐朽对七架梁承载力的影响最大,空洞缺陷次之,裂纹缺陷的影响相对最小;对于弹性阶段的受弯木梁而言,缺陷位于两下金瓜柱之间的受拉区域时,对七架梁承载力安全性的影响程度最大;不同缺陷大小对七架梁承载力的影响不同,随着木梁开裂深度、腐朽区域深度、空洞缺陷大小的增加,木梁安全性逐步降低。结论局部缺陷的存在会降低七架梁安全性。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精确算出木梁最大拉应力值,是定量研究缺陷对七架梁安全性影响和确定七架梁安全性监测位置点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种子雨及种子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Faguslucida)·厚皮香八角(Illiciumtern-stroemioides)群落种子雨量达18种260粒/m2,其中成熟有效种子80粒/m2.在天然萌发开始时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33种2076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18种204粒/m2,演替前期各阶段植物种子15种1872粒/m2;木本植物种子20种,草本植物种子13种.种子库的枯枝落叶层中全为现存植物种子.土壤层中随深度增加,活力种子种类和数量均逐渐减少.天然萌发开始时种子库中现存植物的活力种子种类及数量丰富,群落更新潜力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 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 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的重要值最高,达到90.78%;林下的更新方式以灌木萌生为主,该森林群落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当海拔从2 300 m上升到2 726 m时,林下幼苗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继续升高,幼苗密度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幼树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一直呈下降趋势。当林分密度从460增加到880 株/hm2时,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密度达到57 000 株/hm2,其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林分密度最小(460 株/hm2)时达到36 500 株/hm2,随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当坡向从阳坡SE15°转至半阳坡SE84°时,林下幼苗密度呈现增加趋势,继续转向阴坡NE32°的过程中,则呈现递减趋势;林下幼树密度在由阳坡转向阴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林下箭竹的过度生长对乔木树种的拓殖有严重抑制作用;海拔、林分密度、坡向等是该林分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花生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的适宜密度为40株·m-2,比密度32株·m-2的处理增产14.7%,两种密度处理的花生产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花生小垄单行栽培模式的适宜密度为30株·m-2,比密度26株·m-2的处理增产8.4%,两种密度处理的花生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花生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密度为40株·m-2)的产量比花生小垄单行栽培模式(密度为30株·m-2)增产37.5%,两种模式处理的花生产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应用本项研究取得的成果,集成组装了寒地花生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模式,对推动黑龙江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6个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旗叶中Gly.、Cys含量越高,有翅蚜的着落量越大,而Leu.、Ala.、Pro.含量越高,着落量越小;Gly.含量越高,rm值越小,而Pro.、Met.、His.含量越高,rm值越大Lys.、Val.、Cys.、Tyr.、Met.含量与蚜群发育历期有关,前2种含量越高,D值越大,后3种含量越高,D值越小His.、Tyr.、Lys.、Ala.含量与蚜群平均产仔量有关Cys.、Glu.、Gly.、Val.含量与平均产仔速率有关;品种耐害性强弱除与品种小穗密度有关外,也与品种旗叶中氨基酸含量密不可分,His.、Glu.、Lys.含量越高耐害性越差.而Pro.、Met.、Val.等含量越高,品种的耐害性越强.  相似文献   

20.
硒对姬松茸菌丝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姬松茸在富硒过程中的生化机理。[方法]在姬松茸菌丝体培养基中加入浓度分别为03、0、609、01、201、5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研究不同浓度硒对姬松茸菌丝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为150 mg/L时,姬松茸菌丝体POD活性最高,为241.53μmol/(g.min)。当硒浓度为60 mg/L,姬松茸菌丝体SOD活性和MDA含量最高。低浓度硒能显著提高姬松茸菌丝体内POD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增强菌丝体的抗氧化能力。高浓度硒则对姬松茸菌丝体有毒害作用。[结论]在培养富硒姬松茸菌丝体过程中,应选取适宜的硒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