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海南省30个不同荔枝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荔枝优株花药数、花药散粉量、花粉形态特征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不同荔枝优株单花花药数、散粉量、形态及花粉萌发率不同;以紫娘喜、白糖罂、妃子笑等3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花期及3种不同类型花的花药散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从雄花的铃铛花期至完全开放阶段(花药变褐之前)的花粉散粉量和萌发率最高。这为荔枝杂交育种父本的选择、花粉的收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病、枣雾蔫病、枣束腰病等,在我国枣产区均有发生。‘冬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鲜食枣品种,和其他枣品种一样,缩果病也是‘冬枣’果  相似文献   

3.
以八年生甜樱桃品种‘布鲁克斯’‘美早’‘早大果’‘晚红珠’为试材,对其开花物候期、花器官特征、花粉特性、柱头可授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系统了解甜樱桃在阿拉尔地区开花生物学特征,以期为阿拉尔地区甜樱桃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个甜樱桃品种花期相近,‘布鲁克斯’的发育速率较快,‘早大果’和‘晚红珠’的花期较长。‘美早’的花冠直径、花瓣纵横径均为最大,‘布鲁克斯’和‘早大果’易出现多雌蕊现象。4个甜樱桃品种均为中等型花粉,其中‘布鲁克斯’的极轴长最大为49.07μm,赤道轴长‘美早’最大为24.53μm,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均呈条纹状。‘晚红珠’的柱头可授性最强,‘早大果’的单花花粉量最多,蔗糖浓度在10 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其中‘早大果’的花粉活力最高。不同品种甜樱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生产上建议选择物候期相近且花粉活力高的品种搭配种植来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用花粉离体染色法、培养法测定‘白天堂’、‘爱莱尔’、‘晚安’、‘仙女宁芙’等4个百合品种花粉离体染色率和萌发率。结果表明,4个百合品种的花粉离体染色率平均为57.13%,花粉离体萌发率平均为58.63%,其中‘白天堂’染色率、萌发率最高,为68%和75%。对相对生活力最高的品种‘白天堂’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TTC染色法2种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以蔗糖硼酸培养法为对照。经研究花粉活力衰减规律表明,I-KI染色法测定花粉与蔗糖硼酸培养法不一致,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值与蔗糖硼酸培养法规律一致,是一种快速测定百合花粉力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秋实’是从‘富平楸子’的实生后代中选出的苹果授粉专用新品种。早花性好,花量大,单花花药数为20,单花出粉量152 800个,花粉萌发率91.6%。与‘富士’的花期重合度高,为‘富士’品种授粉,坐果率达92.37%,并提高了果实品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较抗早期落叶病、白粉病和腐烂病。  相似文献   

6.
百合4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花粉离体染色法、培养法测定‘白天堂’、‘爱莱尔’、‘晚安’、‘仙女宁芙’等4个百合品种花粉离体染色率和萌发率。结果表明,4个百合品种的花粉离体染色率平均为57.13%,花粉离体萌发率平均为58.63%,其中‘白天堂’染色率、萌发率最高,为68%和75%。对相对生活力最高的品种‘白天堂’的花粉采用I-KI染色法、TTC染色法2种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以蔗糖硼酸培养法为对照。经研究花粉活力衰减规律表明,I-KI染色法测定花粉与蔗糖硼酸培养法不一致,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值与蔗糖硼酸培养法规律一致,是一种快速测定百合花粉力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贮藏温度对百合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粉萌发率为指标,利用离体萌发法研究了4种贮藏温度对6个百合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Justina Zantrijus’、‘Sheila’、‘Elite’和‘岷江百合’花粉最适合于4℃干燥冷藏,在最适贮藏条件下萌发能力最长可分别保持84、352、88、4 d;‘Brunello’花粉最适合4℃冷藏,萌发能力可保持70 d;而‘兰州百合’花粉最适合-18℃冷冻贮藏,萌发能力可保持49 d。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在贮藏的某些阶段有明显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枣、酸枣授粉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率存在极大差异,利用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体系可将它们分别分为3级;(2)枣和酸枣的花药开裂时间在蕾黄或蕾裂期;(3)从蕾裂到瓣平期的花粉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蕾黄期、雄蕊展平期和雄蕊下垂期;(4)花粉贮藏后发芽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大体趋势。对杂交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花粉采集和去雄的适宜时期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来源猕猴桃雄株花粉特性遗传差异。【方法】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iliciosa)杂交F1代、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琼浆’种子航天搭载实生后代等不同来源的100份猕猴桃雄性单株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花粉粒大小、花粉量及其萌发特性等遗传差异。【结果】美味猕猴桃花药数变异系数大于中华猕猴桃,单药花粉量变异系数小于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种内同一杂交组合的F1代,除了单花花粉量以外,其他几个性状变异系数都大于不同来源的美味猕猴桃单株;中华猕猴桃种内同一个品种‘琼浆’种子航天搭载的实生后代除了花粉粒直径以外,其他几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不同来源的单株。对上述各项因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美味猕猴桃花药数明显多于中华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单花花粉量、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在中等以上分类中美味猕猴桃占绝对数量;筛选出7株花粉萌发率高且花粉管生长速度快的优株,暗培养3 h平均花粉萌发率73.93%,平均花粉管长度408.49μm。【结论】明确了不同来源猕猴桃雄性单株花粉特性的遗传差异,可以为雄性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枣品种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导法,在萌芽前后对‘冬枣’、‘金丝小枣’、‘泗洪大枣’、‘木枣’、‘龙爪枣’和‘临沂梨枣’6个枣树品种的枝条进行抗寒性研究,以了解不同枣树品种的抗寒性,寻找优良的抗寒资源。结果表明:6个枣树品种萌芽前后的的抗寒性表现差异较大,萌芽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泗洪大枣’‘木枣’‘临沂梨枣’‘金丝小枣’≈‘龙爪枣’‘冬枣’,萌芽后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冬枣’‘龙爪枣’≈‘临沂梨枣’‘金丝小枣’≈‘泗洪大枣’≈‘木枣’。  相似文献   

11.
贮藏过程中冬枣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枣白熟果和半红果为试材,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枣果的相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低温下贮藏,枣果硬度下降均表现为前期缓慢,后期加快;低温能显著降低果实失水率;低温下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整个贮藏期未见明显呼吸跃变高峰.初步认为,冬枣属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相似文献   

12.
冬枣两个乙烯受体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植物乙烯受体ETR1家族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RT2PCR从半红期冬枣果实中分离了两个1 058 bp的乙烯受体cDNA片段。在分析已知序列基础上, 分别通过3′RACE及对两个基因上游5′端编码区的扩增, 得到了两个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RF) 以及3′端非编码区( 3′UTR) 的乙烯受体编码基因, 即ZjETR1和ZjERS1。它们分别编码738个和632个氨基酸。这两个编码基因的氨基酸与其它植物乙烯受体氨基酸高度同源, 分别属于ETR1亚类和ERS1亚类乙烯受体。  相似文献   

13.
枣花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内源激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枣花形成及调控机制,以鲜食枣品种‘七月鲜’为试材,观察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并对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枣花形成包括花芽分化和花发育两个阶段,单花分化需11 d,分6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花发育历经7个阶段(花蕾期、蕾裂期、萼片平展期、花瓣平展期、雄蕊平展期、花丝萎蔫期和子房膨大期)。枣吊发育过程中IAA含量显著降低,枣花中IAA则表现为蕾裂期极显著上升,子房膨大期又极显著下降;ABA含量在枣吊长5 cm时极显著升高后缓慢下降,在枣花中的变化与IAA相似,在雄蕊平展期极显著降低;GA3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枣吊长5 cm时显著增加,而后缓慢降低,在枣花中则是蕾裂期极显著降低后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显示,在枣花形成过程中,花芽孕育期需要较低水平的IAA和较高水平的ABA和GA3,需要较低的IAA/GA3及较高的ABA/GA3和ABA/IAA;开花期则需要高水平的IAA、ABA、ABA/GA3和IAA/GA3,对GA3和ABA/IAA的需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冬枣果皮着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枣’为试材,对果皮着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果皮中共检测到5种黄酮醇类物质和8种黄烷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黄烷醇类物质在果实呈现绿色时大量合成,随着果实变红,其含量下降,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全红时含量最高。贮藏促进了果皮中的类黄酮类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冬枣炭疽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炭疽病主要危害冬枣果实,可导致果实腐烂和提早落果,使品质下降,产量降低.2008~2010年对山东滨州不同冬枣园区冬枣炭疽病病果进行分离、回接和再分离,依照柯赫氏法则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冬枣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痘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6.
对枣树不同器官抗风力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及影响枣树抗风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中以休眠期抗风力最强,依次为果实生长期、花期,果实着色成熟期抗风力最弱(风速15~20m·s-1,持续8min,落果率达到20%~30%);在一天中,以凌晨至日出前抗风力最弱,中午前后最强;在各器官中以枣吊抗风力最强,依次为叶片、幼果、鲜花、成熟果实和发育不良的花果;枣树抗风能力还受品种、树龄、整形方式、栽植密度、结实量以及地理环境等的影响。在整个生长季,4级(6m·s-1)以下的风对枣树各个器官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的获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定花粉生活力、花粉量并结合解剖学观察, 首次从枣树自然群体中鉴定得到了1个黄蕾无花粉的雄性不育材料枣雄性不育1号。在雄性不育1号花粉发育过程中可见四分体, 之后小孢子聚集解体, 至黄蕾期花药空囊或仅留花粉残迹, 其花粉败育发生在四分体以后。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肥大增厚可能与花粉败育有关。雄性不育1号胚中度可育、大果和早熟, 可以作为枣树杂交育种中有价值的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枣树杂交育种中,因其花朵很小去雄难、坐果率低、胚败育严重,常规人工授粉杂种得率通常只有万分之一左右,致使杂交育种长期徘徊不前,至今未有人工杂交枣新品种问世。作者历时10余年,以解决去雄难和胚败育严重两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在系统研究枣树不同种质结实特性和花粉育性并攻克幼胚挽救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高效技术体系,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人工控制杂交,成功获得了2 个组合的211 个杂种后代。从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免去雄控制杂交、授粉方法、胚培养及杂种的分子标记鉴定等方面提出了枣树杂交育种的设计方案与实现途径。并对今后枣树杂交育种的攻关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香石竹水孔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马斯特’为试验材料,在分析香石竹和石竹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克隆得到10个水孔蛋白(AQP)基因,7个属于PIP亚家族,3个属于TIP亚家族;其中DcaAQP1、DcaAQP2、DcaAQP3、DcaAQP4、DcaAQP6、DcaAQP8和DcaAQP10在萼片中优势表达,DcaAQP5在茎和花瓣中优势表达,DcaAQP7在叶中优势表达,DcaAQP9在各个组织中表达均比较低;在切花开放萎蔫过程中,DcaAQP1、DcaAQP3和DcaAQP6的表达量从花蕾期开始升高,半开期达到最高,DcaAQP4、DcaAQP7、DcaAQP9和DcaAQP10在盛开期表达量达到最高;DcaAQP2在花蕾期表达量最高,DcaAQP5在开始萎蔫期表达量达到最高,表明多个AQP基因协同作用来维持切花开放萎蔫过程中花瓣细胞水分吸收和营养物质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