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美国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Valenciennes),英文名Big Mouth Buffalo;又名牛鲤,巨口牛脂鱼,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头部橄榄色,侧线上部褐绿色,后下部青绿色,腹部白色。幼鱼及成鱼阶段背鳍基部左右各有一列反光鳞片,成熟的雌雄鱼色泽艳丽,在阳光下呈五彩斑澜,异常美丽,故名胭脂鱼。  相似文献   

2.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仅在沿海地区大力进行梭鱼养殖,而且在内陆淡水区域也逐步开始养殖。梭鱼既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在池塘混养中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鲴(台湾称淡水鲶)自80年代从美国引进我国海峡两岸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它是一个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并能安全越冬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目前,湖北省为全国斑点叉尾鲴的繁殖基地,每年繁殖数以亿计的鱼苗供应各地。  相似文献   

4.
曾卫  黄凯 《科学养鱼》1999,(11):14-15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淡水白鲳具有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耐低氧和易捕捞等特点,已成为广大渔民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我场作为广西淡水白鲳苗种繁育主要基地,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完整地掌握淡水白鲳繁育技术,现对提高淡水白鲳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一、鱼苗下塘前的准备1.鱼苗池: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1~3亩,池形要规则,以长方形为好,池深1-5~1-8米,池底平坦而无砖瓦石砾,特别要求淤泥…  相似文献   

5.
《广西水产科技》1978,(1):28-32
草,鲢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但随着人工繁殖时间的增长,很多地方都反映有退化现象。表现在生长慢,个体变小、性腺早熟等征状(李长春等内部资料)。为了保持四大家鱼的优良性状和探索鱼类选育的新途径,山东省济南淡水养殖场,江苏省吴县太湖水产试验站,都做过不同地区草鱼交配试验,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淡水养殖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淡水养殖业近5年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2006年广东省淡水养殖总产量达到323万吨,比2002年增长34.36%,年均递增6.87%。同时“一条鱼”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以名优品种养殖为主的生产格局,罗非鱼、鳗鱼、鲈鱼、鳜鱼、淡水虾等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广东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基地。本文对广东省淡水养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我省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铁山港区濒临我区四大优良渔场之一——北部湾渔场。全区海岸线长约50kin,10m等深线以内浅海滩涂面积80万亩,近期可供开发利用于养殖的面积20万亩,其中适宜养殖南珠的面积有10万亩以上。内陆南康江沿岸淡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淡水养殖的良好场所。丰富的海、淡水渔业资源为开发水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8.
淡水鲨学名苏氏圆腹鲢,俗称虎鲨、巴丁鱼或八珍鱼,有黑、白、灰3种颜色,是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该鱼适宜生长温度20~34℃,最佳生长温度26~32℃。淡水鲨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当年鱼种可养成至1500g以上。既可作为食用,又可作为观赏用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杂交太阳鱼在福州地区的成鱼养殖试验,证实杂交太阳鱼是一个优良的杂交品种,特别是在生长速度、抗病力、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更为突出,很适合在福州地区养殖,对促进福州淡水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提高淡水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荷包鲤♀与元江鲤♂的杂交育种及其生产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水渔业》1976,(7):8-16
“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开展鲤鱼杂交育种试验,是为了选育优良的鲤鱼品种以适应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     
《海鲜世界》1993,(3):17-17
淡水白鲳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1982年台湾引进该鱼,1985年引入大陆,目前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养殖。该鱼具有肉质好、体形大、生长快、食性广、产量高、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是一种经济价值高,有发展前景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
文登市现有淡水养殖面积4.7万余亩,养殖专业户达3 000多个,属山东有名的淡水养殖大县。近几年,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养殖品种老化、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养殖品种一直是四大家鱼当家,80年代从南方引进推广了尼罗罗非鱼,但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养殖,其优势也逐渐减弱。尽快寻找、推广适合本地淡水养殖的新品种将成为当务之急。近两年,通过对彭泽鲫的引进、繁育及小面积混养试验表明,彭泽鲫就是一种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 彭泽鲫具有下列优良特性: 1、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在相…  相似文献   

13.
我国淡水渔业2002年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42%,达到1917万吨。近几年,淡水渔业提出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道路,这对淡水渔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无疑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事业。顺利、有效地推进淡水渔业产业化,关键在于解决好保鲜加工这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围绕保鲜加工的思路,我们结合多年的  相似文献   

14.
我县1990年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淡水的50尾,进行亲鱼培育。1991年首次进行淡水娼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从1992年开始每年搞两次谈水的人工繁殖(6月、8月)。通过多年的实践,基本掌握了这种鱼生长的特点,现将养殖淡水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l、淡水鲍鱼鳞小,排列松,拉网操作中易脱落,生产中要尽量减少拉网,在鱼种分池、出售前不直拉网锻炼,避免鱼体受伤,减少鱼病的发生。2、淡水的易受惊吓,生活环境噪声大、拉网操作都会影响其援食和生长,因此,生产中要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3、淡水鲍虽然抗病力…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捕捞等特点。。2000年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乡双凤村渔民开始引进淡水白鲳养殖,经过多年探索,淡水白鲳养殖获得成功,淡水白鲳养殖技术已经成熟。淡水白鲳成鱼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组织引导。2.缺乏政策扶持。3.缺乏风险意识。4.缺乏资金支持。5.缺乏科学技术。6.缺乏市场信息。 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框架 当前,怎样调整淡水养殖业结构,是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宏观而言,应按照品种优良、产品优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的基本框架进行调整,调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调整品种结构。2.调整布局结构。3.调整养殖方式。4.调整经营模式。 推进淡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政府必须加…  相似文献   

17.
淡水鲨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芒淡水鲨鱼是白苏氏园腹的俗称,隶属硬骨鱼纲,鲶形目,科,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有黑、白二种体色,黑色的俗称淡水蓝鲨,原产泰国,1978年引进我国;白色的俗称淡水白鲨、原产马来西亚,1998年引进我国。海南省农业学校于2001年6月在本校养殖实验基地引进1500尾白鲨,1500尾蓝鲨进行小面积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养殖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生物学特性1.1外部形态淡水鲨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形长而侧扁,脊部隆起,头部扁平呈圆锥形,吻短,口亚下位,前后鼻孔…  相似文献   

18.
<正>建鲤自1996年选育成功,到目前在各地区广泛养殖已经有20多年,虽然建鲤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但在大规模推广养殖和育种过程中,由于各地区保种、选育水平的差异,难免出现种质退化的现象,如生长减慢、规格整齐度差、起捕率低等问题。为了保持和提高建鲤优良的经济性状和遗传稳定性,从2009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结合传统选育方法,对建鲤进行继续选育。经过8年选育,  相似文献   

19.
淡水饲养鲻科鱼类人工繁殖是世界性攻关的课题。以色列、美国等国和地区研究多年,均未解决“淡水不育症”问题。我国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员对淡水环境中养殖的梭鱼,首创一条全新的鱼类人工繁殖技术路线,即创造性将现代医学神经学新领域脑神经介质成功地应用于梭鱼人工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属于热带鱼类,以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淡水白鲳夏花是指水花下塘养殖1个月左右,体长达到3cm以上。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现将淡水白鲳夏花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