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是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等类型。本文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类型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差异化防治策略,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群体占我国上网人数的22.4%,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约80%中断学业的大学生都是网络成瘾所致,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顽疾"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剖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从建立高校"网络动态跟踪"反馈系统、"班级自律"反馈系统等方面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干预矫治,为切实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棘手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等方面的健康隐患.为了解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使用以及网络成瘾的现状,采用自编问题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500名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现状相对乐观,仅有3.67%的学生处于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深入调查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现状,透视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研究“网络成瘾”心理,探索“网络成瘾”对策,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拥有健康的网络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839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6.7%(56/839)。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包括强迫性上网、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和网络成瘾耐受性)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和人际及健康)的得分情况与非网络成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在国内属中等水平,无性别、年级差异,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采用Y 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832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分析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832名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9.59%。网络成瘾学生和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中的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10个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网络成瘾学生在SCL-90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8个因子分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P<0.05或0.01)。结论: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9.59%。网络成瘾大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人格特征改变和比较明显的网络依赖症状,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与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双刃剑”作用日渐突出,一方面网络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心理学上称“网络综合症”,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创伤。近年来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不断加大,通过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差异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使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问题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网络成瘾更为严重。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以问卷确定访谈对象,旨在用优势视角理念,从自身、环境和社工角度分析优势视角介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并进行模式总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该文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以社会的、教育的、心理的多维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育策略,从而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并探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湖南省某大学60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网络成瘾呈均显著负相关(P0.01);网络成瘾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 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 0.01)。2)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对湖南某大学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和影响力。消极应对方式对领悟社会支持产生直接负性影响,而积极应对方式对领悟社会支持产生直接正性影响。它们共同解释网络成瘾的变异量达到了9.7%。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通力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T)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有效的500份样本中,网络无成瘾者为339人,占有效调查样本的67.8%;网络成瘾者161人,占有效调查样本的32.2%。在网络成瘾者中,性别和专业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对应的心理障碍。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理想与现实的失衡、追求内在需求的满足、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等因素,学校与社会正从多方面入手,研究这一新问题,作为学生上网的主要集中地,图书馆也应该确立相应的预防和救治措施,引导大学生走出上网成瘾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因为迷恋网络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为了中度或重度网瘾患者,导致了考试不及格、留级甚至退学,严重影响了个人人生的发展,为家庭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本文基于马斯洛人的需求理论,从深层次剖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内在原因,分析了社会、高校、家庭等外在因素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并且为高校大学生戒除网瘾这一系统性工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内外原因;实施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课余体育活动以及教师行为三个方面的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四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短期干预效果显著,建议进行长期干预以期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依据McIntyre and Pigram的涉入概念建立网络涉入的理论框架模型,编制“大学生网络涉入量表”,用于从中性的角度评估大学生对于网络在个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和相关程度的看法。通过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并与网络成瘾量表相比较,发现网络涉入量表更能体现网络的“双刃剑”特征,大学生的网络涉入呈现矛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智能手机已广泛在高校普及,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手机中社交、游戏以及其他软件被许多大学生接受和喜欢。而因手机成瘾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手机成瘾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原因,并为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并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湖南省某大学60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生活事件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其他支持等3个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1);网络成瘾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其他支持等3个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1)。(2)加入领悟社会支持后,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Beta=0.28,P 0.001),生活事件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的间接效应为0.03(Beta=-0.23×-0.1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9%(0.03/0.3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网络成瘾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湖南省某大学60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1),但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1)。(2)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后,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Beta=0.29,P 0.001),生活事件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的间接效应为0.0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60%;加入消极应对方式后,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Beta=0.26,P 0.001),生活事件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抑郁的间接效应为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6%。  相似文献   

20.
当前,手机已完全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高校校园,不少大学生因过度依赖、使用手机而产生成瘾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文章针对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比例和对其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得出大学生手机成瘾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这一结论,并挖掘其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