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测定了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抗性水平的近等基因系高抗种群(NILs-RR)和低抗种群(NILs-RS)对13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高抗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在15.2~92.6之间;对氟虫腈,阿维菌素、灭多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也存在14.1~67.5倍的较高交互抗性;而对毒死蜱、溴虫腈、虫酰肼及辛硫磷的交互抗性较低,在3.0~7.6倍之间。低抗种群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明显的交互抗性,在13.3~14.3倍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多威、溴虫腈和甲胺基阿维菌素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5.8~9.9倍);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交互抗性较低(2.6~2.9倍);对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则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1.7~1.8倍)。对构建的甜菜夜蛾敏感种群(SS)、近等基因系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种群(NILs-RR)和近等基因系低抗性种群(NILs-RS)生命表分析表明,以SS种群为参比,NILs-RS、NILs-RR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870、0.893,抗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基因型甜菜夜蛾SS,NILs-RS和NILs-RR三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624.7, 543.6和557.8,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未引发甜菜夜蛾适合度变化。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后,与其它菊酯类药剂、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高水平交互抗性,此类药剂间不宜混用或轮用;与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的交互抗性均较低,可以混用或轮用。在高抗地区也可以通过引入敏感种群进行抗性稀释的方法治理甜菜夜蛾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报道对辛硫磷和溴氰菊酯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家蝇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及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情况和生化机制。处于高抗(R/S为625)和极高抗(R/S为547276)水平的抗溴氰菊酯家蝇、以及处于中抗(R/S为21.89)和高抗(R/S为310.72)水平的抗辛硫磷家蝇,对DDT及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均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处于高抗和极高抗的抗溴氰菊酯家蝇以及处于中抗的抗干硫磷家蝇,对灭多威、abamectin及有机磷类药剂均不表现交互抗性;但处于高抗的抗辛硫磷家蝇则对有机磷类药剂表现出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对灭多威和abamectin无交互抗性。离休酶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家蝇的交互抗性情况不同,这与家蝇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酸胆碱酯酶的酶活或特性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新疆阿拉尔棉铃虫田间自然种群3龄,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4类14种常用农药的毒力反应,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基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种群处于高敏感水平,3龄幼LD50接近内地敏感种群或比内地敏感种群更低;在供试药剂中灭多威,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和磷和辛硫磷相对毒力指数仅为0.16-0.5;与印度,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敏感品系相比  相似文献   

4.
对久效磷抗性棉铃虫品系的选育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久效磷对采集于山东聊城抗性地区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进行抗性品系选育,经过10代的室内选育,抗性倍数达211.88倍,为选育前的6.67倍,发现筛选后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抗生分别下降了8.13,7.44和13.36倍,对甲基对硫磷和辛硫酸的抗性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久效磷与其他5种被试药剂之间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还对抗,感棉铃虫体内AChE进行了研究,对久效磷抑制粗酶液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锦铃虫体内AChE的交互抗笥,还原抗,感棉铃虫体内AChE进行研究,对久效磷抑制粗酶液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棉铃虫体内AChE的I50是敏感品系的3.18倍,酶液纯化使抗,感品系AChE的I50分别下降6.69和3.49倍,说明粗提液中存在AChE保护因子,且这种保护因子在抗性品系中更有效,但纯化后,抗,感品系的AChE敏感性之间仍存在1.66倍的差异,此外,两品系AChE的动力学参数也存在显差异,由此认为AChE敏感性降低与其它因子共同组成了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溴氰菊酯在家蝇体内诱导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蝇经过溴氰菊酯12代的筛选,抗性品系的LD50是敏感品系的17.5倍,且与有机磷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进一步对成虫的双向电泳结果显示,抗性品系中至少有3个多肽点在敏感品系中未出现,这些点很可能就是由抗药性基因诱导产生的抗性蛋白质。而由敏感品系表达的一些蛋白却在抗性品系中缺失,可能是抗药性基因的被诱导而抑制了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山西麦长管蚜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点滴法于1991~1995年测定了山西省主要麦区晋中、临汾、运城麦长管蚜对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晋中地区麦长管蚜已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8.4和9.8倍,对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属敏感阶段。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麦长管蚜对这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未产生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生化机理,在室内采用溴氰菊酯对异迟眼蕈蚊进行抗性选育,对其抗性现实遗传力和解毒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个体选育法和群体选育法分别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进行选育,抗性选育24代后,抗性倍数达到11.36倍,现实遗传力h~2为0.077 1。当致死率为80%~90%时,预计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1~14代。增效剂对溴氰菊酯的增效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中增效醚和磷酸三苯酯对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显著(P0.05)。解毒酶活性分析表明,随着抗性选育代数的增加,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说明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较小,但在食用菌生产中也要尽量降低溴氰菊酯的使用浓度;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增强是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抗茚虫威品系的生物适合度及抗性遗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高明  邓兆荣  李秀环  慕卫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8):3741-3749
 【目的】测定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抗茚虫威品系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生物适合度及抗性遗传方式。【方法】生测方法确定交互抗性程度,组建种群生命表评价抗性品系的生物适合度,LD-P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抗性遗传方式。【结果】对茚虫威产生134倍抗性的甜菜夜蛾品系(RR-indox)除对甲维盐表现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12.59倍)外,对其它7种药剂均没有明显交互抗性。抗性品系相对敏感品系的生物适合度为0.44,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上的不利性。杂交后代(F1,R♀×S♂;F′1,S♀×R♂)的显性度分别为0.54和0.74,甜菜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为常染色体多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结论】茚虫威防治甜菜夜蛾应注意与无交互抗性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将“诊断剂量”技术原理与简易生物测定方法相结合,可监测小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抗性个体频率的发展动态。主要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以及对4类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采用以田间抗性监测与治理有机结合为特点的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对策,交替施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可有效地控制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危害,并延缓对新型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将药剂田间推荐浓度作为抗药性监测的区分浓度,可为抗药性治理的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先慢后快,经过20代14次选育,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指数为20.92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303,在致死率为50%~99%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10倍,需要2.4~15.9代。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种群对甲维盐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为8.85倍;对多杀菌素、茚虫威、氟虫腈和溴虫腈类药剂无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