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分蘖动态、分蘖速率、叶面积指数、产量、谷草比、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经济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在施纯氮180.00 kg/hm2时,在移栽后8d分蘖速率46.80万/hm2.d、产量7.30 t/hm2、谷草比1.34、纯收入4804.50元/hm2,以上指标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纯氮量为135.00 kg/hm2时,成穗率和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9.93%和6.78,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叶面积指数2.43、产量6.89 t/hm2、纯收入4637.70元/hm2、氮肥偏生产力52.54 kg/kg N、氮肥农学利用率22.94 kg/kgN,表现均较高,因此,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最佳施氮量是农民习惯施氮量纯氮180.00 kg/hm2,也是最经济施氮量,而最生态施氮量为农民习惯施氮量减少25%,为135.00 kg/hm2纯氮。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氮肥用量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4、5、90、135、180、225、270 N kg/hm2对长沙县干杉乡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稻谷产量,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对鄂东南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早稻、晚稻之间的合理配比及对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增施钾肥、晚稻增施氮肥增产效应明显,早稻施K2O 112.5 kg/hm2和晚稻施纯N 247.5 kg/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5 974 kg/hm2和8 62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9%和29.3%。早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早稻施纯N 165.0 kg/hm2时的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3.8%和4.9 kg/kg;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施P2O530.0 kg/hm2时的磷肥贡献率和磷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9%和11.5 kg/kg;在不同施钾水平下,施K2O 112.5 kg/hm2和37.5 kg/hm2时的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达到最高,为9.9%和7.9 kg/kg。晚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下,晚稻施纯N 247.5 kg/hm2时的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2.7%,施纯N 165.0kg/hm2时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9.9 kg/kg;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施P2O560.0 kg/hm2时的磷肥贡献率最高,为7.1%,施P2O530.0 kg/hm2时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7 kg/kg;在不同施钾水平下,施钾75.0 kg/hm2时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9%和11.0 kg/kg。  相似文献   

4.
在常年性菜地露地栽培条件下,连续3年采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白菜产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N 118.95 kg/hm2,小白菜氮吸收量、产量和增产效益均最高,表观氮利用率也较高,且显著高于习惯施氮处理;氮肥推荐用量为当地习惯施氮量139.95 kg/hm2减少15%,即施纯N 118.95 kg/hm2。  相似文献   

5.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6.
杂交早稻和晚稻的需氮量与N利用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57.5 kg/hm2(纯N),表现为N肥利用率较高,单产水平较高。不施氮肥处理的产量下降1380~3015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淡灰钙土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施氮量对淡灰钙土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纯N 337.5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0.6 t/hm2,较不施氮肥的增产3 448.3 kg/hm2,增产48.4%;施纯N 225.0 kg/hm2时玉米产量次之,为10.3 t/hm2;施纯N 450.0 kg/hm2时玉米产量较低,为10.0 t/hm2,主要是由于较多的氮肥用量影响玉米出苗,苗数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烟草雄性不育K326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雄性不育K326不同施氮量分别为施纯氮75、120、180 kg/hm2,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寻求适宜的施氮肥水平.经试验及统计分析,烟草K326雄性不育系施纯氮选择120 kg/hm2,其经济产量和产值最好,为该品种在当地生产上施纯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三亚热带生态条件下,以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两优培九和苗头组合两优0293、GD—1S/RB207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纯氮0(N1,CK)、150(N2)、300(N3)、450(N4)、600(N5)kg/hm2,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GD-1S/RB207在N3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两优0293在N4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但与N3处理下的产量相近.初步认为,在海南三亚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的适宜总施氮水平为纯氮300kg/hm2,且氮肥(纯氮)用量每增加150kg/hm2,始穗期和齐穗期均相应推迟3-6d,最后全生育期延长3~6d.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伤流量增加,施氮量大于450kg/hm2后,随着施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伤流量不增反降.施纯氮0~450kg/hm2,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表层根所占体积比下降,中层根所占体积比上升,施纯氮450~600kg/hm2,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表层根所占体积比上升,中层根所占体积比下降.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0293的剑叶张角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剑叶表现出变长、变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摸索最佳施氮量,对5种不同氮肥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潴育潮沙田中,每667m^2施腐熟栏粪500kg、P2O5 4kg、K2O 9kg的基础上,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量后,产量下降;最高产量施氮量:667m^2施纯氮量早稻为10.92kg,晚稻为12.15kg,晚稻施氮量略高于早稻;早稻667m^2施纯氮10.07kg。晚稻667m^2施纯氮11.03kg,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2.
开展棉花氮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纯N 720 kg/hm2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其次为施氮量480、240 kg/hm2的处理,三者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缺氮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沙土地移动棚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纯N 360 kg/hm2时番茄产量最高,为5.87万kg/hm2,较不施氮肥的增产7890.0 kg/hm2,增产15.5%;施纯N 720 kg/hm2处理的番茄产量较低,为5.01万kg/hm2,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基肥用量随着尿素的增加,幼苗受害率加重,而导致缺苗、僵苗较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黄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即施纯N 300 kg/hm2,P2O5150 kg/hm2,K2O 180 kg/hm2有利于促进黄瓜的生长,其经济性状最优,产量达到80 772 kg/hm2,因此建议益阳市赫山区黄瓜种植氮肥用量以纯N 30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17.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氮肥用量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4、5、90、135、180、225、270 N kg/hm^2对长沙县干杉乡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稻谷产量,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双季稻免耕抛栽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hm2)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 240 kg/hm2供氮水平下,免耕抛栽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高丹草生产性能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试验以高丹草为材料,设置了N0(0 kg/hm2,对照)、N90(90 kg/hm2)、N180(180 kg/hm2)、N270(270 kg/hm2)、N360(360 kg/hm2)5个施氮量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①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苏丹草鲜草产量,其中施氮360 kg/hm2处理的产量达151 878kg/hm2。②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质生产效率均降低,其中施氮180 kg/hm2处理的高丹草氮肥利用率最高,施氮360 kg/hm2处理比施氮270 kg/hm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低10%;③土壤无机态氮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60 cm),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增加,但主要表现在第1次刈割后,土壤氮素残留在第2次刈割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氮高效组合协优9019的氮肥运筹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施化学氮素时期和施氮量8种处理,采用L8(4×24)正交设计,以不施化学氮素为对照,进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协优9019的适宜施氮量在172.5~243.45 kg/hm2,以施纯氮172.5 kg/hm2的处理增产较高,增收效益最明显,氮肥利用效果最好。在施172.5kg/hm2纯氮的合理运筹下,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为25 kg/kg氮素,每生产100 kg稻谷只需施纯氮1.76 kg,比对照增加产值7762.5元/hm2,每千克纯氮增收45.00元,单位面积增收7012元/hm2,增效相当可观。[结论]协优9019氮肥合理施肥模式应是:基蘖肥各施纯氮69.0kg/hm2,保花和齐穗期各施纯氮34.5 kg/hm2。再次验证协优9019是氮高效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