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小麦引进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110个小麦引进品种在自然病圃区进行了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 ,抗性较好的品种有55个 ,其中有34个品种生育期接近于扬麦158,且田间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2.
 由小麦孢囊线虫引起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分布范围广,防治困难,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在我国危害小麦的孢囊线虫主要包括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种植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10年来,我国科学家制定了小麦孢囊线虫抗性评价标准,测试了我国主推小麦品种和部分引进种质资源对小麦孢囊线虫的抗感性,鉴定到太空6号、新麦11、VP1620和Madsen等抗小麦孢囊线虫的优良材料,利用抗源创制了一系列的抗小麦孢囊线虫种质材料,从组织细胞学、基因组和转录组等解析了小麦抗孢囊线虫的机制。本文主要从小麦孢囊线虫致病型分化、抗性评价、抗性基因鉴定、抗性机制解析和抗病基因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套较完整的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主要小麦产区推广或即将推广的 5 2 5分优良品种及材料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在田间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 (系 )对小麦吸浆虫抗性有显著差异 ,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62份 ,其中高抗占2.85%、中抗3.04%、低抗5.90%。S山东928802、百农12、河农8424、郑农8号、豫展1号、中麦9号6个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小麦叶疫病的诊断和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叶疫病是由小麦链格孢侵染引起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该病典型症状与其他常见小麦叶斑病有明显不同,但发病后期不易区分。本文介绍了该病诊断方法、病原菌鉴定方法及其鉴定标准,说明了该菌与小麦生链格孢以及常见腐生菌细链格孢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优异基因资源改良小麦抗旱性是应对干旱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小麦抗旱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本研究组的研究实践,概述了现行主要抗旱性鉴定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评价指标,以及小麦抗旱种质创新、抗旱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未来小麦抗旱性研究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即建立基于高通量表型鉴定的抗旱性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基于高通量基因型鉴定的抗旱基因资源发掘平台,创建基于综合运用多学科技能的智慧育种策略,以期为加快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信息资源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麦品种抗黄矮病毒的鉴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黄矮病(BYDV)是我国北方麦区主要的病毒病,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低产小麦稳产丰产的重大障碍之一。关于小麦黄矮病的综合防治,除研究采取有效的治蚜防病措施外,最根本的具有战略性的,就是选用抗、耐病丰产品种。1973年该病历史上第3次大面积流行后,就开展了小麦品种抗病性研究工作,根据对1983和1984年田间人工鉴定的2050份重要小麦品种资源,及以往室内外人工鉴定的557份材料的结果分析归纳,试论小麦抗黄矮病毒鉴定的以下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及其形态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8 a对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经验,提出在区域化试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田间直接鉴定与干旱棚鉴定、实验室鉴定相结合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并归纳出一套以抗旱性指数为主,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敏感系数等形态指标及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体系,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同时对旱地小麦品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特征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及其形态持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8a对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经验,提出在区域化试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田间直接鉴定与干旱棚鉴定、实验室鉴定相结合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并归纳出一套以抗旱性指数为主,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敏感系数等形态指标及极限活力、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体系,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同时对旱地小麦品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特征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新予  刘力 《植物保护》1986,12(3):9-11
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鉴定是小麦育种工作的重要部分。根据我省川东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并学习外地经验,我们采用“分期播种自然感染、定穗剪颖人工接种”和标准品种对比的方法,对小麦新品种(系)进行抗病性鉴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经过连续3a的田间耐盐性鉴定筛选出的2份小麦耐盐性种质在4个不同含盐量梯度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2份小麦耐盐种质在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上对盐胁迫有较高的耐盐性,在4个不同含盐量梯度上种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宁春4号,在含盐量0.3%~0.5%的盐渍土壤上种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60份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表现可划分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4种类型,其中高抗材料占7.3%,高感材料占87.7%。在抗病品种中,又可划分为抗介体、抗病毒两种类型。通过对8个S×S、6个R×R、16个S×R和12个R×S的抗性表现研究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1)抗性特性为细胞核遗传,抗性基因为显性;(2)抗病毒基因品种中有3对显性基因控制;(3)抗介体性状由1对、2对或3对显性基因控制。4个单基因抗介体品种的抗性遗传被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发生在我国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东荣成流行的一种小麦病毒病进行了鉴定。提纯的病毒颗粒为长线状,13×100—300nm及13×350—650nm。汁液接种感染小麦,但不感染烟草、苋色藜等植物。病土、病根以及含有禾谷类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的浸液可以传毒于小麦、大麦及黑麦。此病毒与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有血清学关系,与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无血清学关系。病叶表皮细胞中有无定形内含体。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实验结果表明,荣城地区发生的这种小麦病毒病是小麦黄花叶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14.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别感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后所诱发的细胞质内含体和细胞嚣病变几乎完全相同。感病的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可看到大量风轮体、柱状体、板状集结体和膜状体,其中以叶肉细胞中更为普遍。风轮体成群出现、同一组内风轮体常平行排列,而相邻群间常垂直排列。膜状体的内部常夹杂着许多小囊泡,其四周与内质网呈辐射状相连。在发病初期的心叶叶肉细胞质的液泡附近可看到颗粒状病毒束,而分散的病毒状颗粒则多见于发病中后期坏死的细胞中。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感染病毒的细胞中,细胞质丰富、内质网膨大,核糖体增加、小囊泡大量出现,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绿体、线粒体逐渐肿大,基粒缩小、膜破裂、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相似文献   

15.
感染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的小麦花叶病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山东省崂山地区获得的自然感病的小麦病叶进行了电镜的观察和研究。指出在早春时节小麦返青以后很快开始显示症状,沿叶脉出现短的褪绿色条纹,植株生长受阻,矮缩,黄化以至不能抽穗。该病毒粒子为细长的杆状,长度120~270nm,直径为18~20nm。值得注意的是在狭窄的胞质区可经常见到聚集的病毒颗粒,其中大部分病毒附着在膜结构上。当横切时病毒颗粒呈电子透明的空心,围绕这个空心周围是一个着色很深的直径约为10nm的核酸环,围绕这个核酸环周围是一个密度不大的蛋白外壳。病毒颗粒的聚集大多与很多弯曲的管状物的形成聚集相伴随着。也看到了完全由病毒颗粒所组成的晶体状聚集物。根据以上所述,该病原鉴定为土传小麦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五家渠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7天,稀释限点500~1000倍。病毒颗粒长度700×18毫微米,在感病的小麦叶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包含体。其病原由螨(Aceria tulipae)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cestivum L.)、黑麦(Secale Cereale L.)、燕麦(Avenae sativa L.)、高粱(Sorghum valgare L.)、黍(Panicum miliaceum L.)、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itcolor Cost et Reyn)表现系统花叶病状,可通过介体感染玉米。
该病毒与玉米矮花叶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的血清反应为阴性。该病毒在我区的发生量约占小麦上总病毒数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以来,山东沿海地区曾严重发生小麦花叶病毒病。病叶最初呈线条状褪绿,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矮化以至枯死。  相似文献   

18.
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地区温岭县城关、大溪等地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害,小麦叶片出现退绿点渐发展成梭状条斑,根据寄主范围的调查研究和测定,病害只感染小麦,不感染大麦和黑麦;病叶汁液摩擦接种不感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a).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资源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一种低温型病害。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各省,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