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270只28日龄AA肉用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高温组为28~34~28℃日变高温,适温自由采食组和适温配对组都为22℃,适温配对组鸡喂给高温组前1d的饲料采食量.于试验第21天检测各组鸡胸肌和腿肌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热应激显著降低肉鸡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2)高温环境显著影响鸡肌肉一些感观指标,使肉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对快速生长型肉仔鸡脂肪沉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6只35日龄AA商品肉用仔公鸡随机分成高温自由采食组、适温自由采食组及适温配对试验组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饲养在人工环境控制舱内的层叠式育雏笼中,研究热应激对肉仔鸡脂肪沉积的影响.56日龄时,停食12 h,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鸡进行屠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由采食条件下,35℃高温热应激显著降低AA肉仔鸡腹脂重、右腿皮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皮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但是与适温配对组相比,热应激显著升高AA肉仔鸡腹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而对右腿皮脂重、右腿皮脂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吡啶甲酸铬(CrPic)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鸡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日龄AA肉公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Ⅰ~Ⅴ),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在15日龄时,试验Ⅰ~Ⅳ组肉鸡分别饲喂含0、400、800、1 200 μg· kg1 Cr的日粮2周后,再进行日循环高温(27℃-35℃-27℃)处理2周,试验Ⅴ组肉鸡则维持恒温22℃作为适温对照组.结果显示,日粮补铬(800~1 200 μg· kg-1)可显著降低热应激肉鸡血浆中的胰岛素水平,抑制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IL-2浓度升高,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高温条件下,日粮添加CrPic可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30℃的环境高温应激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质构分析、营养物质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8窝共24头体重为(79.0±1.5) kg的“杜长大”三元阉公猪,其中每3头来自同一窝的猪只随机分到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3组分别为对照组(22℃适温+自由采食)、高温应激组(30℃高温+自由采食)和采食量配对组(22℃适温+采食量配对),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应激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ADG) (P<0.05),极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 (P<0.01).2)3组之间的肥育猪胴体重、胴体长、平均背膘厚和皮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大理石花纹评分在宰后24 h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3)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P<0.01).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胶黏性和硬度有降低的趋势(P<0.10).4)高温应激组和采食量配对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含量有低于采食量配对组的趋势(P<0.10),采食量配对组的Ⅱx型肌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肥育后期高温应激会改变猪表观肉品质和肌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持续高温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长×大)相近、初始体重(30.00±1.16)kg杂交公猪9头,随机置于3个处理:高温试验组,33℃持续高温,自由采食;适温自由采食组,23℃适温.自由采食;适温限制饲喂组,23℃适温,限制采食量与高温试验组相同.试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1)高温试验组生长猪血清总蛋白含量在试验第21天极显著低于适温自由采食组(P<0.001);高温试验组生长猪血清总蛋白(第2天)、球蛋白(第21天)、葡萄糖(第2天)、总胆固醇(第1、2、4天)及甘油三酯(第1天)含量均显著低于适温自由采食组(P<0.05).2)与适温自由采食组相比,高温试验组生长猪背最长肌干物质、肌内脂肪含量较低,而粗蛋白质含量略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持续高温可使生长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及总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持续高温能使生长猪背最长肌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而粗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期高温对商品肉鸡和地方品种鸡肉质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体质量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胸肌肉质性状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34℃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每个品种的鸡随机分在3个处理中,分别在3个人工环境控制舱中饲养,试验至8周龄结束.结果表明:在34℃环境温度下饲养3周后,AA肉鸡胸肌L*值和滴水损失增加(P<0.05),肌苷酸含量降低(P<0.01),肌内脂肪含量明显升高(P<0.01);热暴露北京油鸡胸肌肉质性状(除pHu外)及肌内脂肪、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指出,持续34℃高温使AA肉鸡胸肌肉质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北京油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肌纤维对高温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日循环高温对内鸡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锌离子浓度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选择32日龄爱拔益加(AA)肉用公鸡120只,随机分为3组(适温组、配对组和高温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适温组及配对组维持恒温23℃,配对组按前1天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高温组温度为23℃-33℃-23℃循环变化,自由饮水.结...  相似文献   

8.
肉鸡热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肉鸡羽毛丰厚,皮肤无汗腺,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自身体温较高,依靠呼吸和蒸发散热,因此环境温度对肉鸡生产影响很大。肉鸡有一个合适的“适温区”,一般为15.6~21.1℃。由于试验条件差异,所提出的适温范围不尽相同,罗曼×星布罗杂交肉鸡生长的适温为17~27℃(栾冬梅等,1988),宝星肉鸡生长的适温为18~23℃(杨全明,1989),22~45日龄AA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2℃(沈咏舟等,1996)。18℃时肉鸡生长速度最快,24℃时饲料效率最高。因此,既得到最佳生长速度又得到最好的饲料报酬的理想饲养温度为21℃。环境温度超过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热应激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食欲正常的360日龄金定鸭200羽,随机分为适温组(20~25℃)、热应激组(32~36℃),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28 d.结果 表明:(1)试验28 d适温组产蛋率、总蛋重、平均蛋重显著升高(P<0.05);高温...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热应激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浆甲状腺激素分泌和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体况接近、体重[(40.84±2.67)kg]相近的健康大白阉公猪27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适温对照组饲养于23℃环控舱中,自由采食;热应激组饲养于33℃环控舱中,自由采食;采食量配对组饲养于23℃环控舱中,根据热应激组的采食量进行饲喂。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而热应激组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上述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血浆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在试验第3天,仅热应激组血浆T4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第21天,热应激组仅血浆FT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相比,在试验第3天,热应激组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第21天,热应激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有升高趋势(P=0.09),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猪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激素敏感脂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热应激组猪肝脏中4种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持续热应激可使猪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肝脏脂肪合成和分解酶活性降低,进而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对全球奶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但高温对奶牛生理和泌乳合成的整体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热应激及配对试验条件下牛生长激素处理对奶牛生产参数和代谢变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2头经产荷斯坦奶牛用于一个3期组成的试验:①7d的温度适中区条件下自由采食(P1);②10头牛在热应激(HS)条件下自由采食,12头牛在温度适中区条件下配对(PF)限制饲养,本期试验7d(P2);③按照第2阶段所述试验方法继续进行7d试验,在本阶段试验的第1天利用符合牛生长激素进行处理(P3)。每个试验阶段的第5天,对所有牛都进行静脉葡萄糖耐受性测定。热应激采用间歇性高温,温度范围为29.4~38.9°C。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体温和呼吸频率均有增加(38.6~40.4°C,44~89次/min)。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采食量下降30%;配对饲养的等采食量调控奶牛采食量降低了28%。热应激奶牛和配对试验奶牛产奶量分别降低了27.6%(9.6kg)和13.9%(4.8kg),表明采食量的降低仅造成热应激奶牛50%产奶量的下降。所有试验牛在第1阶段均为能量正平衡(16.59MJ/d),而进入第2和第3阶段奶牛为能量负平衡(-23.73MJ/d)。热应激和配对处理的奶牛血糖浓度均有降低(9.3%),在第2阶段热应激奶牛NEFA未受影响,而配对饲养的奶牛,尽管计算的能量平衡与热应激奶牛相同,但NEFA的浓度增加了2倍。与第1阶段相比,第2阶段和第3阶段所有试验牛血尿氮含量均有增加。热应激奶牛在第2和第3阶段胰岛素水平增加(37%),但配对试验奶牛各阶段胰岛素水平无差异。根据葡萄糖耐受性检测,第2阶段与第1阶段相比,配对试验牛葡萄糖的清除速率和胰岛素反应性降低,而热应激牛没有变化。因此,在热应激条件下,采食量的减少只能解释50%产奶量的下降,剩余50%的产奶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后肠吸收葡萄糖和脂质的平衡状态所致。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沙棘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TFH)研究其对AA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的健康AA肉仔鸡(公雏)24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Ⅰ组为空白组,添加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5%、0.05%、0.10%的沙棘叶总黄酮。在第22d开始热应激试验,温度为(36±2)℃,持续1周。试验结果表明:适温和高温下,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下添加沙棘叶总黄酮组胰岛素和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沙棘叶总黄酮可显著提高高温下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的相对指数(P<0.05),提高适温下脾脏和法氏囊的相对指数(P<0.05),但对适温下胸腺相对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时溶菌酶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适温时添加沙棘叶总黄酮组的补体C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时补体C3和C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沙棘叶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鸡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热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急性热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5):862-868
本试验旨在探讨急性热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了体重相近的健康的28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3组:急性热应激组、对照组和饲粮配对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热应激组AA内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下降33.84%...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对热应激肉鸡肝脏HSP70mRNA表达的调控效果;试验选取120只18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即复方中药组、维生素组、纯中药组和高温对照组进行试验,试验后每组迅速宰杀3只试验鸡,取肝脏组织进行HSP70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高温应激后,复方中药冲剂组和纯中药冲剂组鸡肝脏中HSP70 mRNA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比高温对照组、维生素组高2.98倍、3.28倍和4.66倍、5.13倍,说明本试验复方中药可通过上调HSP70 mRNA表达,提高机体热耐受水平,达到保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旨在研究日循环高温对肉鸡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白介素-2(IL-2)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选择32日龄爱拔益加(AA)肉用公鸡1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适温组、配对组和高温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适温组昼夜维持恒温22℃,自由采食;配对组昼夜维持恒温22℃,按前1天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高温组为27℃-35℃-27℃循环变化,自由采食;试验持续2周.结果显示,日循环高温可显著提高肉鸡的直肠温度、呼吸率和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1);日循环高温处理7 d时,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浆中皮质嗣浓度和脾脏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P<0.05).显著降低肉鸡淋巴细胞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日循环高温处理14 d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循环高温处理14 d时,可使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使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而对G2期的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日循环高温处理可使肉鸡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提高细胞IL-2分泌水平;持续日变高温可抑制肉鸡的免疫功能,表现在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降低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的比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环境高温对两品种肉鸡生长、胴体性状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鸡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生产性能、胴体组成、脂肪沉积的影响,比较其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试验设3个处理:34℃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所有仔鸡在人工环控舱饲养至8周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AA肉鸡在持续高温下的采食量比适温对照组降低45%(P〈0.001),日增重由61.45 g/d降至22.29 g/d(P〈0.001),饲料利用率明显降低(P〈0.05)。对北京油鸡而言,热暴露虽然也使采食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20%,P〈0.001),但日增重却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P〈0.05)。北京油鸡在试验期间无一死亡,而高温处理的AA肉鸡死亡率高达36%。与适温对照组相比,高温试验组AA肉鸡的胸肌率明显下降(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率明显降低(P〈0.01),腹脂沉积率无明显变化(P〉0.05)。北京油鸡胸肌率未受到高温的影响,但热暴露北京油鸡腹脂沉积率明显高于适温对照组(P〈0.05),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沉积相对稳定(P〉0.05)。研究表明,北京油鸡对高温表现出极高的耐受性,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AA肉鸡在持续34℃高温下,正常的生长、发育被极大程度地破坏,死亡率高。北京油鸡适应高温的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在高温下腹脂沉积增加及饲料利用率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热应激对AA肉仔鸡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仔鸡(公)120只,随机分成2组,一组高温组(34℃),一组为适温组(21℃),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高温应激组胸肌和腿肌pH值显著低于适温对照组(P <0.05),滴水损失显著高于适温对照组(P <0.05),但两试验组间剪切力无显著差异(P>0.05)。高温应激组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GSH-Px活性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高温可显著降低腿肌SOD、CAT和GSH-Px活性(P<0.05)。高温应激组胸肌和腿肌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可使AA肉鸡肉品质下降,肌肉氧化程度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热应激条件下雅来益力素对肉鸡生产性能有促进作用.1项试验于9-10月份在泰国进行,将900羽肉鸡分成3个处理组,即空白对照组、10mg/kg维吉尼亚霉素组和50mg/kg雅来益力素组.另一项试验比较了雅来益力素在20和34℃2个环境温度下的作用效果,试验将800只罗曼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处理8个重复,每重复25只鸡,每个室温环境下均包括,空白对照组和50mg/kg雅来益力素组.2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雅来益力素可以明显改善增质量和饲料报酬,降低病死率和产热量,而且在高温条件下的改良效果比低温条件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氯化铵对肉仔鸡热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离子平衡途径,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氯化铵,观察其对家禽热应激的影响。将270只1日龄艾维茵肉雏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持续到5周龄。试验模拟夏季高温环境,全期人工控温28~35℃。1~28日龄进行饲养试验;29~34日龄进行代谢试验。5组试验日粮为:Ⅰ为正对照组,21%CP;Ⅱ为Ⅰ组日粮+0 62%氯化铵;Ⅲ为负对照组,19%CP;Ⅳ为Ⅲ组日粮+0 62%氯化铵;Ⅴ为Ⅲ组日粮+1 00%氯化铵。试验结果表明:Ⅱ、Ⅲ、Ⅳ和Ⅴ组肉仔鸡期末体重、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Ⅴ组21日龄体重显著降低(P<0 05);Ⅱ和Ⅴ组显著提高CP、Ca和P的表观代谢率(P<0 05),Ⅴ组P除外;Ⅴ组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 01);Ⅲ、Ⅳ组与对照组代谢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