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6)。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2002年引进在西城镇麻洋村作再生稻试验,2003年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2.
Ⅱ优1273系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福建省种植业管理局确定为超级稻的主推品种。2004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5—2006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晚稻种植,表现植株形态好。抗性强,丰产性好,增产、增收显著,每亩产量600-700公斤,高的超过750公斤。  相似文献   

3.
郑荣和 《福建农业》2004,(12):13-13
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尤溪县农技站2002年引进在西城镇麻洋村作再生稻试验,2003年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表现适应性广、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再生力强,适宜在再生稻区推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1273来源于多系1号/明恢86的后代,经过多代抗稻瘟病鉴定筛选育成。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产业化”项目由三明市农科所与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共同承担,于2001年立项,我所至今已育成3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九丰A、明3A并于2003年9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育成2个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389和Ⅱ优1273,其中Ⅱ优1273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多系1号/明恢86的后代)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05年连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县良种场)与连江县种子公司联合引进该组合,并在丹阳、潘渡、敖江等乡镇进行多点试种,普遍反映该组合表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7年、2008年在推广新品种中,由于Ⅱ优1273较适应大垅田块及产量高,深受上涌、美湖、国宝、雷峰等4个乡镇农户的好评。经5年试种示范,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我县作中稻推广种植。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Ⅱ优1273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高产、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三系超级稻新品种,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5年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种植,连续3年百亩示范片头季稻产量每667 m2超过800 kg,2005年以最高产量587·6 kg创再生季高产纪录[1]。2006年沙县承担福建省农业厅超级稻核心示范片项目,在夏茂松林、俞邦两个行政村安排作连作晚稻示范种植66·7 hm2,10月26日经省市县有关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平均每667 m2产量达713 kg。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
Ⅱ优125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南平市区域性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浦城县于2004年开始引进种植。经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2006年全县示范推广种植1200 hm2。现  相似文献   

10.
郭华 《福建农业》2006,(3):9-11
杂交稻“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中晚熟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4-2005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烟后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11—32A与恢复系航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蕉城区于200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连续两年都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性,深得群众认可,是蕉城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潜力较大的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2.
Ⅱ优536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南恢536选配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突出.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我市于2002年开始引进试种,经3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受到种植农户的一致好评,在我市做中稻种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现将Ⅱ优536的种植表现及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Ⅱ优851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851配组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由南平市农业学校引进试验试种,2005—2006年在我校试验农场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本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现将其三年来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章子剑 《福建农业》2007,(4):12-13,29
泸香优5648是南平市农科所用泸香A与南恢5648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至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突出,2006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建阳市于2004年开始引进试种,经过3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适应性较广、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增产增收效果较明显,受到种植农户的好评,在我市做中稻种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Ⅱ优航148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福恢148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至200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较突出,2005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经过3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适应性较广、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增产增收效果较明显,受到种植农户的好评,在我市做中稻种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Ⅱ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25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闽审稻:2003H01),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28)。该组合2004-2006年在上梅乡、吴屯乡生产示范中,均表现出根系发达,株叶形态好,生长旺盛,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技推广》2004,(6):26-26
Ⅱ优6号是我国著名杂交水稻制种育种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主持,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承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优质与特种用稻选育与产业化》项目(2001Z100)中育成的综合性状突出的突破性超级稻。2004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实施百亩超级再生稻节本省工优质高效栽培示范片103.8亩,  相似文献   

18.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采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强优势的恢复系航1号,再与不育系Ⅱ32A配组成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2年温州市种子公司从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引入我市进行多点试种试验,参加了2002和2004年温州市单季杂交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增产潜力大等特点。2004年1月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Ⅱ优明118系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1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性较强等优点,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建瓯市2005年开始试验、示范,现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