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永晖 《中国稻米》2011,17(4):48-49,52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早稻中优2155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等3项栽培措施进行研究,建立了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经微机模拟筛选出每hm2产量≥7350kg的高产技术措施是:3.8~4.7叶移栽,每hm2插19.89~25.75万丛、纯N用量158.5~188.7 kg。  相似文献   
2.
菜用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大豆又称毛豆,指豆荚鼓粒后期尚未转色前采青的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新兴豆类蔬菜。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试种以来,面积逐年增加,并逐渐走向规模化种植生产的格局,成为福建省重要出口农产品之一。但在菜用大豆试种和大面积推广种植过程中,产量一直不稳定,品种较单一,如台湾毛豆75的种植面积超过了一半。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常规品种高油605为对照,对引进的秦优10号油菜新品种进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秦优10号属双低油菜杂交种,品质好,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中上,耐旱性中等、耐渍性强,抗寒性较强,较抗菌核病,生育期适中,适宜福建省冬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白灵侧耳菌株间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TAB法提取白灵侧耳菌丝基因组DNA,利用RAPD技术分析13个白灵侧耳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8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11个引物,共扩增出66条带,其中多态条带50条,多态性程度为75.76%。D=0.46时,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类群,即子实体形态为小漏斗型、柄较长的菌株聚为一类,子实体形态为手掌或马蹄型、柄很短的菌株聚为一类。揭示了白灵侧耳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连选18”是连江县种子公司1989年从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引进的繁J287018早籼稻材料中选择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种植鉴定,于1995年育成并定名为“连选18”.1999年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毛豆3号产量与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及种植密度等主要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项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纯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当纯氮量为22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509.54kg·hm-2;其次是...  相似文献   
7.
中浙优2838(中浙A/T283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种子公司共同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中浙优2838在连江的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多系1号/明恢86的后代)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05年连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县良种场)与连江县种子公司联合引进该组合,并在丹阳、潘渡、敖江等乡镇进行多点试种,普遍反映该组合表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毛豆3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主要栽培因素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在10000kg以上的农艺措施是:需纯氮130.05~147.80kg,五氧化二磷284.27~313.97kg,氧化钾144.77~161.03kg,种植密度20.15~21.33万株。  相似文献   
10.
春季毛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毛豆即菜用大豆,也称毛豆、青毛豆、白毛豆,是指籽粒鼓满期至初熟期之间收获的青荚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新兴豆类蔬菜。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试种以来,面积逐年增加。井逐渐走向规模化种植生产的格局,成为福建省重要出口农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