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血缘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1994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预)域试验的274份大豆新品种(系)的血缘组成分析,揭示了目前吉林省大豆育种的现状,即育成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外来种质渗入较少、育种模式十分单一、育种队伍过于庞大等,提出应及时调整现行状况,重新规划育种程序及布局。  相似文献   

2.
中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5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90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0136_1。该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42 2%),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1、3号株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苏枫 《世界农业》1990,(12):15-16
1990年6月下旬在我国吉林省公主岭市召开的大豆加工与利用国际会议上获悉,当前世界各国对于大豆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下述几个方面。 一、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大豆的开发和大豆制品深加工技术,但发展不平衡,发展重点和方向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大豆倒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夏秋季节,笔者对吉林省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尽管2008年吉林省大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大豆倒伏情况发生较普遍和严重,有60%以上的田块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对大豆产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联合考察,有80%的试验点发生较严重的倒伏,70%以上的参试品种抗倒伏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和畜禽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豆油和豆粕需求量大幅增加,每年大豆进口量占我国总需求量的85%左右,大豆产需缺口较大且长期存在。发展大豆产业、提高大豆自给率的主要措施是挖掘大豆生产潜力、扩大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提产能。根据吉林省大豆种植实践,从大豆品种选择、选地和整地、种子处理、施肥和播种、化学除草、中耕管理和促控调节、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归纳阐述了大豆产量提升栽培技术,指导当前大豆生产,推动大豆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农14号,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育成的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品种,2001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吉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了吉林省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出口基地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于大豆的种植尤其是高蛋白大豆的生长发育。从国际国内市场对高蛋白大豆的需求趋势来看,全球大豆蛋白产量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中国的食用大豆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明显高于转基因大豆15% ̄20%。因此应利用吉林省东部地区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对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证,加大种子培育等科研投入及针对豆农适当发放种子补贴以此鼓励和引导农民的种豆积极性。同时以非转基因作为绿色盾牌,提高吉林省高蛋白大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焉莉  王寅  高强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6):98-102
通过2005—2010年连续6年166个大豆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均对吉林省大豆产量和施钾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大豆在冲积土地区增产显著,其产量和钾肥的施用效果显著高于白浆土和暗棕壤地区。吉林省降雨量年际间变化显著,明显影响大豆产量。干旱或涝害均会造成大豆的明显减产,且降低钾肥的施用效果,涝害尤为严重。不同生态区因其光照、温度等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吉林省中部种植区产量明显高于东部种植区,但东部地区施钾增产效果显著。因此,吉林省大豆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微调施钾量,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可利用资源量为3 113.37万t,秸秆总量表现为"一高两低",即玉米比重大,水稻和大豆比重小;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东部低。依据吉林省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将吉林省秸秆资源划分为富集区、相对富集区、一般区、贫乏区,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广灭灵大豆田除草试验示范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年小区试验基础上,1989~1990年于全省东、中、西部设十余点,共13.3余公顷。对广灭灵在大豆田进行了单用、混用试验示范。经两年考证,广灭灵能有效地防除大豆田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对大豆出苗,生育无不良影响,除草效果稳定在80%,是目前大豆田土壤处理较佳药剂,有发展前途,在吉林省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雷鸣  何瑛  石璞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6):257-259
绿色食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鸡蛋更是人们每日摄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食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鸡蛋是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该文探讨研究了绿色食品——鸡蛋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特别是在绿色是鸡蛋的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厂址选择、功能布局、建筑设施、饲养管理、所用饲料、兽药和疾病防控等做了细致的规定,以期对我们的蛋品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于1990年6月25—29日在中国吉林省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这是继1983年在中国长春举行的第2次中美大豆科学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国际大豆科学交流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69人,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南朝鲜、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丹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29个国家及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前进油脂厂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浸油企业.年加工大豆6万吨。原料大豆的收购主要集中在每年年末的两个月,日进粮量达千吨以上。大豆的清选、输送、提升、入库等组成流水作业线。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适合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在2003年以辽95024为母本、吉育6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吉育504,于2011年3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抗逆、抗倒等优点,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运刚 《北京农业》2003,(10):30-30
通农14号大豆,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育成的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品种,2001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吉林和辽宁省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加速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出口基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夏季大豆栽培过程进行中,要切实采用一系列先进手段,保障其整体发育效果,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生产目标。该文主要是从夏季大豆的具体种植过程分析入手,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科学合理安排播种的时间、行距、密度、方式以及灌溉,加强后期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为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豆单产和油分含量水平,选育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2006年以黑农38为母本,吉育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大豆新品种吉育381。2017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高油、抗病、抗倒伏。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赵荣林  王新风  王梓钰  汪辉  马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29-8130,8133
为了选育适合吉林省以及生态条件相似的东北地区种植的高油大豆新品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在2002年以公交9899为母本,以吉育5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大豆新品种吉育302,在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中早熟高油新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抗逆、抗倒等优点,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