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薰衣草精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西部产薰衣草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离体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测定。GC-MS分析共确认薰衣草精油29种化学组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33.16%)和乙酸芳樟酯(32.64%),根据莰酮的低含量(0.33%)和石竹烯(7.13%)等倍半萜的高含量特性,确定新疆主栽薰衣草品种为英国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薰衣草精油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对棉花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MEC)分别为1.0,0.5,0.125,0.25μl/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抑制苹果轮纹病菌的杀菌植物,明确反式茴香脑作用苹果轮纹病菌的初步机理,为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植物源苹果轮纹病菌防治剂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植物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该病菌菌丝体被反式茴香脑作用后体内的可溶性蛋白、丙酮酸、还原糖含量。[结果]当供试浓度为2g·L~(-1)时,八角茴香、博落回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最强的离体抑制活性,处理后96h的抑制率达到100%。分别对八角茴香和博落回提取物进行毒力测定,八角茴香提取物EC50为0.265 0g·L~(-1),小于博落回的提取物的EC50值。八角茴香提取物中的主要抑菌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反式茴香脑供试浓度为1g·L~(-1),处理后96h离体抑制率为100%。同时在不同浓度反式茴香脑处理下,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丙酮酸、还原糖的含量随着其浓度升高而持续降低。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八角茴香提取物及反式茴香脑对苹果轮纹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菌丝体物质代谢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以反式茴香脑为原材料的植物源杀菌剂以及病害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普洱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菌丝生长直径-处理组菌丝生长直径)/(对照组菌丝生长直径-菌饼直径)×100%。[结果]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1435.5mg/L;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最小,其EC50为3013.0mg/L。[结论]普洱茶醇取物在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杀菌剂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为普洱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1435.5mg/L;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小,其EC为3013.0mg/L。[结论]普洱茶醇取物在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杀菌剂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 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T>DG3-1;3株内生菌上清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T>O>DG3-1;3株内生菌菌挥发物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为DG3-1>T>O。并对抑制过的枯萎病菌菌丝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菌丝出现空腔、断裂以及细胞壁部分溶解。重新培养抑制过的枯萎病菌,枯萎病菌可以正常生长,但生长较慢。[结论] 3株内生菌对枯萎病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万寿菊提取物9%水剂,20%悬浮剂及10%助剂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 um oxyspori 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万寿菊根提取物9%水剂,20%悬浮剂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10%助剂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其中9%水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方程为y=0.9239+1.0083x,r为0.9349,Ec50=11028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在抑菌方面的功能,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为天然抗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薰衣草精油作为天然抑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在体积分数5.0μL/mL下薰衣草精油处理5 d,对棉花立枯丝核菌、小麦黑胚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具有100%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显示,薰衣草精油对6种供试菌抑制作用从强到弱分别是棉花立枯丝核菌、小麦黑胚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结论】薰衣草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农药应用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王同禹  田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08-630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八角茴香中提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部分经鉴定确认了4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1.801%,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5.588%)、草蒿脑(7.781%)、大茴香醛(2.180%);水溶性部分经鉴定确认了25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74.735%,主要成分为大茴香醛(48.402%)、对甲氧基苯基丙酮(13.554%)、大茴香酸(3.916%)。  相似文献   

10.
郑玉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70-14171
[目的]探讨苦参对辣椒枯萎病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不同溶剂、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乙酸乙酯与丙酮提取苦参所得粗提物的抑菌率显著高于乙醇。随着苦参乙酸乙酯粗提液浓度的增大,其对枯萎病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在质量浓度为40 g/L时,其对辣椒枯萎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4.48%、89.01%。[结论]苦参根中所含活性物质对辣椒枯萎病的抑菌活性较强,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庆杰  南民伦  王莲萍  赵煜玮  赫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1-19332,19334
[目的]分析蓬子菜(Herba Galii Veri)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蓬子菜中成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蓬子菜全草进行提取。用GC-MS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确定了45个峰的成分,其相对含量占超临界萃取物总量的63.970%以上,主要化学成分有棕榈酸11.132%,β-谷甾醇7.770%,亚油酸5.553%,菜油甾醇3.334%,二十九烷3.179%,油酸3.06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70%,三十烷1.518%,植物醇1.270%,硬脂酸1.239%,豆甾醇1.372%,1-十九烯1.004%等。[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析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北京丁香叶中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6%。[结论]含量在3%以上组分有:苯甲醛(8.03%)、β-蒎烯(4.53%)、苯甲醇(22.92%)、苯乙醇(4.03%)、3-烯丙基-2-甲氧基酚(4.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汉防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将汉防己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87%,主要成分为:2,2-二羟基-苯并呋喃(3.96%)、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01%)、环己酮(13.07%)和2-甲氧基-4-乙基-苯酚(19.58%)。[结论]该研究为汉防己叶挥发油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03%。[结论]黄芩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烯丙醇(5.53%)、苯乙酮(4.62%)、石竹烯(18.90%)、α-律草烯(3.99%)、香叶烯D(19.44%)、γ-榄香烯(6.23%)、1-乙烯基-1-甲基-2-(1一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3.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9种植物精油及精油单体成分对黄瓜枯萎病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梯度稀释法测定了9种精油及精油单体成分对黄瓜枯萎病的抑菌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福美双相比,异硫氰酸丙烯酯和肉桂精油对黄瓜枯萎病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分别达(32.0±0.3)和(20.4±0.2)mm。异硫氰酸丙烯酯对黄瓜枯萎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FC)均为0.049μL/mL,肉桂精油对黄瓜枯萎病菌的MIC和MFC均为0.098μL/mL,其余精油及精油单体的抑菌效果较弱。[结论]异硫氰酸丙烯酯和肉桂精油对黄瓜枯萎病的抑菌活性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芹叶铁线莲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芹叶铁线莲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芹叶铁线莲地上部分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54%。其中,含量在3.00%以上的组分有苯甲醛(18.20%)、苯乙醇(3.63%)、4-乙烯基-2-甲氧基酚(4.77%)、石竹烯(11.63%)和大=牛儿烯D(7.55%)。[结论]为芹叶铁线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志华  周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16-8817
[目的]比较提取广藿香油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广藿香中提取广藿香油,并用GC-MS法对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比较。[结果]SCDE法提取的出油率为2.47%,SD法提取的出油率为1.58%。结果表明,SCDE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8%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26.40%;SD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7%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40.75%。[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收率和各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杜仲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杜仲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18%。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叶醇(19.61%)、3四-氢呋喃甲醇(57.02%)、植醇(6.37%)。[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杜仲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胡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胡桃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02%。其中挥发油中含量在3.00%以上组分有叶醇(8.62%)、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84%)、反-(+)-橙花叔醇(45.14%),金合欢醇(5.54%)。[结论]为胡桃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0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高含油量的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优良单株,为八角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建立和收集保存八角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自2002年以来,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开展八角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工作,拟定出八角选优标准。按照选优标准,在云南八角主产区决选出16株含油率高的优良单株,对各优良单株进行了分析,并逐株进行介绍。最后,对八角优株的扩选、复选、保护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良种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结果]决选出的16株优良单株,1 kg个数为110-198个,鲜果重5.04-9.07 g,株产达60-158kg;其茴香油均符合GB/T15068-94对其所含八角茴香油组成(反-茴香脑≥87.0%,草蒿脑≤8.0%,顺-茴香脑≤0.5%,大茴香醛≤1.0%)的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八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