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优质大球盖菇栽培品种明大128为亲本,通过多孢自交选育获得菌丝生长势强、产量高的新菌株S18,并进行新菌株鉴定和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S18达到新品种认定标准,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球盖菇18。球盖菇18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2℃,出菇最适温度为14~25℃;子实体单生或丛生,粗壮,致密,不易破碎;菌盖半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有鳞片,直径为4.81~5.19 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为3.54~3.75 cm;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7.4%。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点,适于设施栽培和林下栽培。  相似文献   

3.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4.
史红鸽  魏银初  班新河  李九英 《北方园艺》2021,(8):177-180,封2
平菇新品种“驻研1号”是由河南省主栽品种“CCEF89”和野生驯化菌株“4195”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生产周期45~50 d,中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叠生,菌盖扇形,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黑色,高温下呈深灰色.菌柄长约5 cm,直径1.5 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5.5 cm,厚约1 cm.出菇整齐,菇厚韧性强,商品性状好.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4.2%,比对照品种“黑抗650”生物学效率高6.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9.7%,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9.5%.适宜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5.
正病毒病为平菇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平菇菌丝感染病毒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生长速度变缓,菌落边缘不整齐。到了出菇期,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胀呈近球形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或菌盖很小;有的菌柄变扁或弯曲,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变小畸形,有深缺刻和呈波浪形;有的菌盖及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预防平菇病毒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8个金针菇栽培菌株中获得13种不同的黄色单核体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体菌株;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表明,5种黄色单核体和2种白色单核体可以形成单核子实体,其中,黄色单核子实体间在菌柄、菌盖颜色方面差异较大,而且部分单核子实体本身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控制子实体黄颜色的因子存在复等位因子。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的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佩玲 《食用菌》2002,24(2):16-17
大球盖菇是我站近年来新引种的食用菌新品种 (图 1)。其菇朵大 ,菌盖半球型。直径 4~ 10 cm,酒红色 ,菌盖嫩滑 ,菌柄爽脆 ,其独特的鲜味 ,深受群众喜爱 ,市场售价 8~ 12元 /kg。大球盖菇易栽培 ,特别是直接采用长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生料栽培 ,也都容易种植成功 ,在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地方极易推广 ,市场前景广阔。现将该菇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供广大菇农参考。1 生物学特性1.1 水 分 水分对大球盖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影响很大 ,所以栽培过程特别注意。要求培养料含水量 60 %~ 65 % ,过高会使培养料发黑 ,菌丝…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咸阳市栽培的产量高、品质好优良大球盖菇菌株。方法:通过自然选育及杂交育种方法获得5株大球盖菇菌株,进行以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产量及生物转化率为指标的对比试验。结果:XDQ-3菌株菌丝洁白浓密,长势良好,菌盖肥厚,菌柄粗壮,生物转化率为67.64%,且抗杂能力强,具有较高栽培潜力,可在咸阳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茶新菇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口感极佳,产品可鲜销、制罐或干制出口,是一种极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我校从1995年开始菌种驯化及栽培试验,并陆续在建阳、建瓯、邵武等县市示范栽培均获得成功.现将主要技术简介如下;1 菌株特性 茶新菇子实体多丛生,菌益直径5~10cm,长3~10cm,表面红褐色至黄褐色,肉质紧实,为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为16~26℃,在偏低温度下生长缓慢,但朵大肉厚品质好.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出菇相对湿度86%~95%.茶新菇菌丝对木质素、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较弱,但对氮源的要求较高,最适pH值为5.5~6.5,属好气性菌类,空气不足菌丝生长缓慢,通风不良易造成菌柄粗长、菌盖细小而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10.
以长根菇和鸡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 ,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 2 0株。栽培结果显示 ,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 ,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 ,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 ,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 ,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12.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丽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13.
台湾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发 《食用菌》2003,25(6):32-32
台湾秀珍菇,中名紫孢侧耳,别名小平菇、姬菇、黄白平菇、美味侧耳,是近年来福建省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新品种。该菇形态优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1 生物学特征与特性1.1 形态特征 幼菇的菇盖呈灰白色,茵褶菌柄呈白色,菌柄多为偏生,少近于中生。子实体多为丛生,少为单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引进荷兰标准化菇房生产条件下,对6个双孢蘑菇品种A15、258、W192、20、2796(福建)、2796(河南),以菌丝生长速度、单个子实体大小、菌盖直径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等为指标,筛选出2个表现优良的菌种A15和258。A1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出菇较其他品种提早2d,但菇体偏小,菌柄较长。258平均单产可迭19.45kg·m^-2,菌盖直径、菌柄、成熟子实体大小商品性状表现优良。适合目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长根菇与鸡菌属间不对称融合后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根菇和鸡Zong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20株。栽培结果显示,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菌株间子实体颜色,菌柄着生方式及菌丝生长速度等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朱宏发 《食用菌》1996,18(3):12-12
平菇高邮3号菌株,是1994年秋在京杭运河高邮段西侧的枯死柳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65.8cm,高34cm,重11.5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25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最大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不出猛潮菇,可平衡上市,菇价好。  相似文献   

17.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 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18.
曹树才 《食用菌》2005,27(3):16-17
平菇1022是我中心于2001年10月22日从野外腐朽杨树根部发现的一株野生菌株,丛重4.3kg,直径385cm,菌盖厚1.8cm,菇体深灰色,经组织分离,让其在高、低温,高湿情况下试验一年,结果发现,该菌株抗逆性最强,菇体美观,特别适合老菇棚栽培,在十几个平菇菌株中产菇期最长,无黄菇出现。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的特性及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e)又称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褐色球盖菇,隶属球盖菇科。1992年由美国人发现和命名,其味道清香,口感好,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及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P的含量是甘蓝、西红柿、黄瓜的十倍,并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疏解精神疲劳等功效。1995年始,我们对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菌盖圆形、中突、红褐色,初时淡黄色、棕色,成熟后变深,直径3~12cm,菌柄圆柱形,灰白色,中实,菌柄与菌盖为中生,菌褶与菌柄着生形式为直生,孢子椭圆形,孢子印黑褐色,菌环明显。 1.2 生活条件 大球盖菇系草腐菌,对环境的要求与其它草腐菌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1.2.1 基质 菌丝体生长在PDA,或制成麦粒菌种,  相似文献   

20.
林静雅  张姣  樊玉萍  杜丹  赵朝阳  袁峰 《食用菌》2023,(6):40-42+45
为探究“中医农业”技术在大球盖菇生产的应用效果,以大球盖菇菌株XDQ-2为供试菌株,在其子实体生长期喷施不同体积分数的中药制剂微生物菌肥1号。结果表明,喷施微生物菌肥1号对大球盖菇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有一定正向作用,并且随着微生物菌肥1号体积分数上升,可显著提高防治大球盖菇菌床虫害效果,且喷施2次的防治效果优于喷施1次,以喷施微生物菌肥1号体积分数为4%的防治效果最佳。土壤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菌糠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未还田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