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的合适用量,在2013—2016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除秸秆还田初期(2013年)外,其余年份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其中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08%;总体上,2013—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磷素利用率,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在秸秆还田初期降低了对磷的吸收量,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其不再影响植株对磷素的吸收,磷素利用率为28.32%,提高了5.73个百分点;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3.49%,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了6.76%,但对土壤全磷含量影响不大。对于上述所有指标,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玉米生产上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降低磷肥用量,提高磷素利用率和产量,即使磷肥减量20%也不影响上述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同土壤有效磷测得值的两个函数方程及其代表吉林省有效磷含量不同土壤的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推荐量;通过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2.1~81.2mg/kg)的白浆土、黑土和淡黑钙土,74个磷肥量级田间校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及其变幅(0~109.5 kg/hm2与10.1~125 kg/hm2);通过上述两项结果运算得出,"应用土测值直接推荐磷肥最佳用量法"的准确程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吻合率高达92%)和精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差值仅仅为-14.7%~15.3%与-13.1%~13.9%)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化肥减施量对玉米生产力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21年夏玉米生长季开展了化肥减施大田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偏生产力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对玉米生长影响较佳的化肥减施比例。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控释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其中化肥减量2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1 278.3 kg/hm2,与化肥减量33.3%、化肥减量50%处理的产量差距不大,说明化肥减量施用并协同施用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能够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另外,化肥减量50%处理氮、钾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33.3%处理磷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50%处理氮、磷、钾肥及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综上所述,一定用量的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与普通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4.
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100%化肥、绿肥+100%化肥、绿肥+85%化肥、绿肥+70%化肥、绿肥+55%化肥6个处理),研究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可提高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在翻压15 t/hm2光叶苕子鲜草条件下,减少化肥用量45%,玉米产量也能达到当地常规产量水平,减少化肥用量15%~30%,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达13.52%~25.70%,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6.9%、5.4%,氮钾农学效益提高7.3 kg/kg,磷农学效益提高10.9 kg/kg,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以化肥减量15%为最佳;连续3年翻压光叶苕子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保持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翻压光叶苕子15 t/hm2的条件下,化肥用量最多可减少45%,但要提高玉米产量,化肥减量水平以15%~30%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应用"肥料量级"试验结果建立吉林省适宜春玉米生产体系的磷肥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相对产量75%,90%和95%为标准,=将吉林省土壤有效磷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级;并用一元二次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磷肥用量.结果表明:当吉林省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低等级(Olsen-P<5 mg/kg)时,磷肥(P2O5)用量应为83 kg/hm2;中等(Olsen-P 5~21 mg/kg)时.磷肥用量为60 kg/hm2;高等级(Olsen-P 21~34 mg/kg)时,磷肥用量为45 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34mg/kg时,短期内无需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土壤氮磷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65-1968
采用田间试验,在夏玉米上进行了简化的"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与夏玉米的相对产量呈正相关,对数函数关系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建立夏玉米土壤氮、磷养分丰缺指标值和氮肥、磷肥的推荐用量,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中合理地施用氮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7.
玉米测土施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磷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上升,但由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使不同地块,甚至同地块户主不同,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一些农户却不顾土壤供磷水平盲目增加或减少磷肥用量,限制了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因此,通过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依据玉米目标产量,确定经济合理的磷肥用量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1988~1991年,我们应用 Olsen 法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进行测土施用磷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一、试材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化肥料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玉米生育期土壤中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缓解了由于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pH值下降。不同程度的补充了土壤有机质,补充了化肥减量施用造成的土壤氮缺失;在化肥减量施用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玉米穗长、穗直径及行粒数,因此降低了化肥减量施用引起的减产幅度;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化肥的农学效率,其中化肥减量49%,并施用有机肥使化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7.7kg/kg,提高幅度高达95%。总之,在化肥减量施用35%和49%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有效的改善了土壤化学性状,创造了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降低了减施化肥引起的玉米减产幅度。本文结果可为研究化肥减量施用的幅度、减施化肥的元素种类及营养补偿措施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磷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玉米籽粒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施磷1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到玉米籽粒理论最高产量的磷肥施用量为181.8 kg/hm2;土壤无机态磷(Olsen-P、Ca Cl2-P)含量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籽粒及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玉米对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磷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磷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玉米籽粒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施磷1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到玉米籽粒理论最高产量的磷肥施用量为181.8 kg/hm2;土壤无机态磷(Olsen-P、Ca Cl2-P)含量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籽粒及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玉米对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在土壤中氮含量相对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情况下氮磷钾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为菜用大豆化肥减量增效和化肥定额制提供依据.通过缺素试验发现,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用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菜用大豆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施氮肥能提高秸秆、豆荚产量;从不同施肥水平来看,呈现出施肥越多,豆荚和秸秆质量均越高的特点,但增产的幅度逐渐降低.当菜用大豆目标产量在5 500 kg/hm2时,当 N、P2O5、K2O施入量分别为74.6~90.0、20.5~22.5、48.5~67.5 kg/hm2时,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建议修改菜用大豆施肥配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减少磷肥、钾肥用量,N、P2O5、K2O三者比例为33.1∶10.0∶23.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索了长江上游紫色土旱坡地麦玉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以期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以紫色土旱坡地典型农作冬小麦和夏玉米为材料,在西南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7个田间小区试验,依次为不施用磷肥(P0)、优化施肥(P)、倍量施磷肥(2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量磷肥减量20%+猪粪有机肥(MDP)、优化施肥量磷肥减量20%+秸秆还田(SDP)。测定了各处理土壤基础性质,以及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调查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和夏玉米各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结果】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都以2P处理作物磷吸收量为最高,但是磷素表观利用率却不高。小麦季SDP和MDP处理分别比P处理磷肥表观利用率高5.9%和4.2%。玉米季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磷肥表观利用率也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P0.05)。坡上除了P0和P处理全磷含量有所减少外,其他各处理全磷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坡中、坡下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坡上。除了P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外,其他处理坡上、坡中、坡下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都呈增加趋势。【结论】紫色土旱坡地冬小麦和夏玉米适当减磷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秸秆和猪粪有机肥还田对土壤磷素有活化效果,可以促进磷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猪粪有机肥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磷肥和有机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研究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土壤各形态磷积累量、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土壤灌溉水中可溶性磷及土壤磷渗漏的影响。【方法】采用磷肥和有机肥田间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施用P2O5 360 kg•ha-1和有机肥150 t•ha-1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大白菜产量无显著变化;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0~20 cm土层Olsen-P、CaCl2-P、NaOH-P、土壤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增加,在施用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最大吸磷量(Qm)明显降低;20~40 cm土层Olsen-P与CaCl2-P显著增加。【结论】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白菜产量无显著变化;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Olsen-P、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及土壤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性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从而明显增加了土壤积累磷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磷肥和有机肥施用对白菜产量及磷素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农业中持续安全施用磷肥和有机肥、科学评价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磷肥和有机肥施用对白菜产量以及土壤磷素组成状况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测试磷与磷素径流流失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显著增加白菜的产量,单施不同量磷肥白菜产量增幅18.1%~23.396,单施不同量有机肥白菜产量增幅15.3%~17.7%,单位无机磷对白菜的增产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各施肥处理之间白菜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土壤无机磷和全磷含量,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磷和全磷含量,相同磷肥用量条件下,增施M_1(75 c/hm~2)、M_2(150 t/hm~2),有机磷含量平均增加为17.6 mg/kg和26.0 mg/kg。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Olsen-P、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含量;土壤Olsen -P与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显著增加土壤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态磷的含量,土壤Olsen-P、水溶性磷与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态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磷肥不同施用水平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土壤中磷积累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在富磷设施土壤上,开展番茄磷肥减量施用试验,以研究其对番茄产量、形态、品质的影响,探求设施番茄的合理施磷量。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磷肥可促进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过量磷肥会导致番茄产量和品质下降;磷肥减量施用对番茄株高、茎粗影响比较小。本试验条件下,磷肥减量施用75%,番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沼液对玉米德单123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光伟  付怡  汪文静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552-2554
开展不同沼液用量和化肥常规用量对玉米各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沼液比施用化肥玉米产量明显提高,沼液处理后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善,调酸效果明显,土壤肥力提高明显,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9.
磷减量配施锌肥对琯溪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磷肥减量施用以及配施锌肥对平和县琯溪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平和地区白肉琯溪蜜柚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6个处理:磷减量70%不施锌肥、磷减量70%施锌肥、磷减量35%不施锌肥、磷减量35%施锌肥、磷习惯用量不施锌肥、磷习惯用量施锌肥.结果表明:磷肥减量可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磷肥减量35%时果实产量显著升...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对灰漠土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石灰性土壤上常规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固定严重,磷肥利用率较低.试验为新疆典型灰漠土棉田田间试验,通过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不同量腐植酸,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距地表不同深度及距棉株不同距离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含量变化、各形态无机磷间动态转化以及施用腐植酸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灰漠土棉田,施用腐植酸能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并且随腐植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腐植酸能起到使土壤稳定持续供应土壤速效磷作用;施用腐植酸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贡献依次主要是Ca2-P、Ca8-P和O-P增加的作用;腐植酸施用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明显的激活土壤固定态磷、增加棉花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