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主要气候脆弱生态系统领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山东省气温持续攀升,气候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近50a(1961-2008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阐述了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期为山东省的防灾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温室气体的农业人为排放源,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农业上可采用的降低温室气体的技术及适应气候变暖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淮地区冬季气候变化对油菜,柑桔,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江淮地区冬季气候变化对柑桔、油菜发展及对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春性演变的影响,指出目前气候变暖对该区农业生产利多弊少。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局《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78-2007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经济损失等资料与全国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资料,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各类农业病虫害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暖冬出现的新的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已有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绝大部分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加重、发生频繁,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极大的威胁着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如此,气候变暖造成病虫害发生世代数增加,危害范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给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带来困难。未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会更加频繁,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大,应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40年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态影响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区松嫩平原30个县(市)、40年完整的气象资料及农业产量资料的系统统计分析,得出松嫩平原40年来气候确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松嫩平原东部作物高产优势逐渐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化,玉米高产中心南移,麦豆高产中心北移,这是农业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的。据此,提出了该区农业综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区松嫩平原30个县(市)、40年完整的气象资料及农业产量资料的系统统计分析,得出松嫩平原40年来气候确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松嫩平原东部作物高产优势逐渐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化,玉米高产中心南移,麦豆高产中心北移,这是农业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的。据此,提出了该区农业综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地球表面的云系、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变暖变干的程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根据大量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森林的障作用、农业气候敏感区的防卸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地球表面的云系、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变暖变干的程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根据大量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挥森林的屏障作用、农业气候敏感区的防御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的急速增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因此,农业活动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了库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估算了库区水田CH4及耕地(含水田和旱地)N2O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08年库区水田CH4及农田N2O的排放量分别为5.5×104~6.5×104 t、8500~10000 t,提出推广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合理施肥、改进稻田生产管理技术、对稻田生产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天气预报能够合理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极其重要。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种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出了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气象规律将逐步改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负面为主。本文从大气、土壤、水和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荔波县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荔波县气象局1981—2015年气温、降水、日照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35 a气候变化特征,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波县年平均气温大体表现为显著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4℃/10 a;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日照时间逐年增加;气候不断变暖对作物品种结构、农业生产布局及农业病虫害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永川区种植南方早熟梨约4000hm2,是永川农业特色产业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表现出了一些异常现象,增加了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尝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方早熟梨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公共服务,实施人工授粉,调整改进肥水管理,重视冬季清园"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农业 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应该积极响应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本文概述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并归纳出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主要低碳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近30年来安徽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安徽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变率增大的趋势。当前全省处于气候高变率时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期及水稻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气候变暖下双季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极端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与能力建设是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将使全球范围的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讨论了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水、热资源及作物光合作用、农业病虫害等问题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农业对策,提出今后应加强农田防护林的建造,抗旱耐高温新品种的培育,旱作农业的发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赤峰地区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赤峰地区1951—2006年的气温、降水、沙尘暴等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近50a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事实,1987年是气候变暖的突变时间点。气候变暖后,低温日数明显减少;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旱涝和降水异常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大;大风和沙尘暴发生概率减少。分析认为:气候变暖对赤峰地区农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回顾了温室气体与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在综合国内外一些近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估计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地面平均气温将可能在不断升降波动过程中趋于变暖。同时论述了二氧化碳增加及气候变暖对农业可能造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