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陇东塬区适生农作物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当家牧草紫花苜蓿、特色作物黄花菜耗水量、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得出底墒较好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最大,全生长季耗水量481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312mm。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最高,约为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的2.4~2.5倍,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底墒较差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接近紫花苜蓿,全生长季耗水量386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210mm,但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而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持续上升,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结论认为陇东塬区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风险最小,经济效益较高,黄花菜次之,冬小麦种植气候风险最大,经济效益较差,播种面积应逐步压缩。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经济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已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水土保持项目进行经济评价以前主要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中的规定计算经济效益,列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后,经济评价还要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SL72—94)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2类,经济效益主要计算产投比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厂化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厂化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如何有效的提高工厂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工厂化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该文在对工厂化农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介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因素、不同生产环境等条件下对工厂化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而对产量、价格、成本以及费用等因素影响我国工厂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工厂化农业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研究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定量评估方法,是分析土地整理经济社会效应的基础,也会对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选择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作用。该文将土地整理的资源效益分为增产和增地效益,将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取了评估指标,实现了指标评估的量化。同时选择北京市大兴区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农户调查与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大兴区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实证研究表明该文所建立的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与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且评估结果说明大兴区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数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5.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两种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开发整理+优化种植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均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但第二种途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由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和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得出。遵义市将调减低效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比较分析了蔬菜类、辣椒类、食用菌类、草本中药材类、水果、茶叶以及高粱等替代产业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遵义市大力调减低效籽粒玉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鸡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影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10个指标,应用CD函数测算单独土地要素贡献率,从而更加准确的计算出各类土地经济产出值,再利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后进行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7年起宝鸡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协调度达到0.64,2009年达到(0.82)高度协调。通过对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咸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成舜  谈兵  黄莉敏  柯新利  匡兵 《土壤》2013,45(4):746-751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咸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②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状态,耦合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云惠  王勇  车罡  王荣梅 《中国农业气象》2005,26(2):142-144,F003
采用离散模式和概率统计等方法对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部分个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说明,对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山区特色牧草种养技术产业化应用成果进行经济效益分析。2013—2017年,新增种草有效推广规模2.071万公顷,推广特种野猪养殖20.27万头。累计实现总产值77 481.65万元,新增总产值14 131.54万元,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 404.5万元。成果应用示范推广规模大、覆盖面广,农民增收显著,经济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香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特点和广西蕉区越冬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当前香蕉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行区域化、集约化栽培;调整蕉区产业结构;改革香蕉栽培制度,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推广良种;推广采用组培苗;增加投入,科学管理;完善促销措施等一系列旨在提高香蕉生产经济效益的可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代黄河三角洲农业资源评述及综合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黄河三角洲农业资源丰富,并蕴藏油气和卤水资源,加速农业资源的开发,对东营市经济建设和胜利油田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但区内生态脆弱,开发难度大,稍一不慎,资源将遭破坏。经考察,认为三角洲农业资源应多途径、多层次、分阶段、分区域地综合开发,建设成具有油区农业、滨海农业特色的综合经济型的富饶“绿洲”,并纳入我国沿海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农业才能全面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广西生态农业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增进效益的建设策略及途径,提升促进广西生态农业的脱贫致富作用,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吸收肥料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微区条件下用15N研究了不同水分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4次灌水省肥处理的全氮吸收量高于节水省肥处理 ,节水常规施肥量处理的全氮吸收量高于省肥处理 ,但小麦籽粒氮素收获指数降低。 4次灌水处理的肥料氮损失率提高 ,氮肥当季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均低于 2次灌水的相应氮肥处理。同一水分条件下 ,常规施肥量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低于省肥处理 ,损失率提高。等量氮肥不同施肥方法间的比较 ,全部基施处理的损失率下降 ,肥料氮回收率高于分次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探讨了荒漠化的定义及我国荒漠化危害,从荒漠化过程监测、生物措施稳定性、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荒漠化土地造林技术和荒漠化的防治途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今后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发展条件、经营模式和综合效益三方面、扼要地回顾了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农机化的发展情况,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农机化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劳力数量和技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发展速度决定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机械化的经济效益。 根据上述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地区差别大,人均耕地少,农村科技经济水平较低的国情和近几年来农机化事业进入发展新时期的特点,作者指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总体地说,将是在农村多种经营及工副业同步发展和国家政策资助的前提下,按三个为主的原则(大中小机器以中小型为主,自用与社会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主,各种体制以合作经济为主),走有选择分阶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能源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农村能源严重短缺,黄土高原地区农村能源尤为突出,而发展薪炭林则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试验提出建立水土保持型薪炭林的系列技术及提高其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展和建造薪炭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植物铁芒箕生态特征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在华北中北部和京郊平原地区带有普遍意义的豆店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三个发展阶段。首先,进行种植制度的改革,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和综合运用业已改善的水肥条件及科学技术,使粮食生产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继而进一步发展以大幅度提高饲养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第二性生产一畜牧业;最后,以丰富的农、畜产品为前提,发展粮食和副食品加工业和综合利用,确保全面的系统效益不断提高;并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文中具体论述了以农业机械化为重点的农业工程措施在豆店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四方面的作用:1.农艺和农机结合实现农机化是保证复种制成功的关键;2.农机化在经济发达地区必然先行,并将有效地防止其农业萎缩;3.农业工程措施是农村养殖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必备条件;4.农业工程措施在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和创建带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新产业中将起决定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理计算流域综合治理后的减水减沙效益,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水文法、水保法虽已广泛应用,但都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本文应用水文模型法,计算了韭园沟流域减水减沙效益。通过与水保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这种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