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性质、规模、内容、投资力度等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分析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土地复垦难的问题,在编制了万隆硅砂矿的土地复垦方案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彰武县万隆硅砂矿土地复垦方案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照土地复垦方向的不同,分别计算了各复垦单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并利用复垦项目的效益费用比和静态投资回收期,评价了土地复垦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万隆硅砂矿土地复垦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为2.13 a,即在土地复垦后第二年末即可收回全部成本并有部分结余。土地复垦方案的效益费用比为2.5,远远大于1,说明该矿土地复垦方案是合理的。万隆硅砂矿土地复垦方案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其长远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方案比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增耕地潜力是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而新增耕地率是新增耕地潜力的反映,直接影响项目工程布局、投资预算以及效益问题。该文以重庆市忠县拔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依据国土资源部不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的两种最低门槛值10%和3%,进行土地整理方案比选设计,计算得到两种土地整理方案的新增耕地率分别为10.3%和4.02%,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方面,分别采用动态投资评估法、可拓物元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对两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坡改梯工程布局是造成两种土地整理方案新增耕地面积差异的主要原因;农田水利、道路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布局差异不大,只存在布局力度上的差异;从方案的系统效益看,新增耕地率10.3%的方案无论是动态投资回收年、生态环境关联度、社会效益指数,还是系统效益指数均优于新增耕地率为4.02%的方案;通过典型田块采用加权算法计算净耕地系数,可以作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净耕地系数的计算方法,但该方法中修正系数确定需要经过实地勘测和类比,这样可避免典型田块选择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项目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该文在对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概况及其空间分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发展与土地整理项目耦合关系,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新增耕地率,可把重庆市区县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划分为4个类型:整理型、整理开发型、开发整理型、开发型;按照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额的高低可划分为4个类型:高投资型、中等投资型、投资偏低型以及低投资型;实施规模单位面积投资额与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耦合曲线类型为复合曲线;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额与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耦合关系呈“S”型变化趋势。区县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与区县经济发展关系并不明显且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出现了农用地以及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和项目实施规模加大而实施规模单位面积投资额降低的“表象”。通过对重庆市经济发展与土地整理的耦合规律研究,为重庆市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重庆市垫江县近5 a来开发整理土地1 830 hm2多,使项目区1万多农民受益,年人均增收300元。5 a来全县共投资1 430多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0个,开发整理土地1 830 hm2多,新增耕地310hm2多。已经实施的市级土地整理项目———金临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423万元,整治规模3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探讨,即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耕地等级评定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作用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等级指数进行修订。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涵,建立了适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等级评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并通过大石桥市虎庄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研究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定量评估方法,是分析土地整理经济社会效应的基础,也会对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选择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作用。该文将土地整理的资源效益分为增产和增地效益,将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取了评估指标,实现了指标评估的量化。同时选择北京市大兴区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农户调查与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大兴区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实证研究表明该文所建立的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与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且评估结果说明大兴区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数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杨峪地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后效益。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增加,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由于项目区开发了大面积未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分析认为,在土地开发整理时,要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防治水土流失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内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本身是一项水土保持工程,其是否需要水土保持方案,如何编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与生产问题。从分析其自身特点入手,从现状与法律的规定性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思路渗透到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相关设计中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并以山区、风沙区和丘陵区的3个项目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讨论了土地开发与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强调了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对占用的和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进行地力鉴定;对开发整理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宜耕评价;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内耕地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1.
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的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地整理的实质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因此,可以把农地整理3大效益的评价转化为对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测算.该文在综述了学者有关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标准的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并以南京市两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式较为全面,科学地测算农地整理项目带来的价值,所需数据资料较简单,数据量较少,评价结果可以直接做投资效益分析,也可以用于项目之间的后效益对比分析.但同时,该评价模式在对农地整理带来的价值构成方面的考虑并不十分全面,推广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余莉  底艳  王军  曹淑娟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3):119-122
土地整理在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土地整理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提出和运作,预计国家每年将有近20亿元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如何合理使用这笔专项资金,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批近200个中央承担土地整理项目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这些项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93,自引:20,他引: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景观的影响;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莉  底艳  王军  曹淑娟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19-122
土地整理在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土地整理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提出和运作,预计国家每年将有近20亿元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如何合理使用这笔专项资金,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批近200个中央承担土地整理项目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这些项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分区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级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为明确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整理标准,进而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基础,需进行土地整理分区.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乡镇为分区单元,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与自然指标相关延伸的方法,确定10项指标进行星座聚类分析,将大兴区分成北部经济发达区、东部产粮区与中南部综合发展区三个区,并分别明确了三个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目标不同。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分析法,在对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阐明了不同区域土地整理所服务的目标和重点:都市发达圈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地整理和非农建设用地整理;渝西经济走廊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和中心村建设及工矿用地复垦;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服务于重庆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生态退耕和低效林、园和牧草地整理,并结合流域治理,复垦灾毁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在省际间分配及土地整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不同资金分配目标下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简称中央分成"新增费")省际分配方案对土地整治效果的影响,该文在分析"新增费"分配使用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央分成"新增费"省际分配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反映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数额与土地整治效益动态变化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下的土地整治效益进行预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配目标下,相关因素对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效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因素选取及权重确定应按照不同分配目标进行灵活设定。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目标下,中央分成"新增费"产生的土地整治效益中,社会效益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最弱;同一类型的土地整治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效率目标、土地利用效率目标、耕地保护目标、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目标;不同省份的土地整治效果根据不同的分配目标和土地整治的效益变化各异,但经优化设计后,整体上效益值呈现增长的比例较高,显示出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经优化设计后,土地整治效益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格序结构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微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4):338-343
根据中国土地整理发展特点,针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常面临的评价对象连通性缺失现象,提出了基于格序决策理论的评价方法和模型,运用格序结构描述评价对象的层次关系,通过Hausdorff测度计算反映评价对象与拟确界之间的广义距离,最终得到该格序结构在决策者偏好关系上的线性扩张结果。论文选取湖北省部分地区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其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量、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人均年纯收入增量、绿色植被覆盖率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